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台湾远流版)-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太后也有个四人帮
   可是袁氏兄弟在山东的行为却有反于当时北京城内的政治气候。这时满清朝廷的最高决策权是掌握在西后包庇之下的一小撮满族王公贵人之手。尤其是皇族近支和宗室的 「载」字辈四兄弟:载濂、载漪、载澜、载勋和他们的近亲密友们更是这权力圈的重心所在。他们依附于那权力无边的西太后裙带之上,把持了朝政。以最无知的头脑,最下流的手段,为着最自私的目的,利用一个最乐于暴动的社会基层的群众组织「义和团」来「扶清灭洋」,夺取政权。他们这一记夺权行为,简直与六十六年之后再度发生于北京,由毛泽东和「林四」所搞起的一小撮无产阶级小贵族,要利用爱好打砸抢的「红卫兵」来「兴无灭资」、夺权专政,真是前辉后映,历史重演,如出一辙。
   载濂、载漪、载澜三兄弟原是惇亲王奕誴的儿子。奕誴是道光皇帝的第五子,比他异母兄咸丰皇帝奕裕恍×臁R话税司拍贽日p死后,载濂袭爵为惇郡王;而载漪由于过继给一位早死无后的叔叔瑞亲王奕誌,也于一八九四年慈禧六十寿诞时袭爵成为「瑞郡王」。不意「瑞」字被书胥在圣旨上误写为「端」字,将错就错,他就变成庚子年间权倾一时的「端王」了。
   
   【附注】载漪承继的瑞王是奕誌还是奕志,《清史稿》和英文《清代名人传》有不同记载,容续考之。
   
   端王的权势还不止于承袭爸爸和叔叔,他还另有西太后的「裙带关系」,并兼任禁卫军虎神营的总兵(师长)他老婆是西太后弟弟桂祥的女儿,所以她也就是光绪皇帝载湉的姑表妹。光绪是西太后的妹妹所生。因此在戊戌政变之后,西后想把光绪「废」掉,再「立」一个新皇帝时,她最后就选中近亲内侄女的儿子,也是载漪的儿子溥儁,时年九岁。溥儁终被册封为「大阿哥」(详见下节)。作为大阿哥的爸爸,则端王载漪的权力,就更上层楼了。
   据说为着增强载漪为首的载字辈四兄弟的权力,老太后竟颁赐「尚方宝剑」一把,交载濂、载漪二兄弟执掌。使他二人在朝中有「先斩后奏」的专杀之权。这一「尚方宝剑」的故事,当时曾传遍海内外。英文《字林西报》(一八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亦有绘影绘声的记载。但其实情如何,笔者因未能细查清宫秘档,只好暂时存疑,以待高明补正。
   以上是四人帮中老大老二的故事。老三载澜那时也官拜「辅国公」。在那「公侯伯子男」五等勋爵里,功高不赏的曾国藩不过封「侯」;李鸿章生前只是个「伯爵」;刘铭传只是个「一等男」,都已显贵非凡。四人帮身为「王」、「公」,其权力地位,岂在话下?何况他们又手握兵权,于拳民入京时载澜亦出任禁军的右翼总兵。
   至于载勋,他虽非皇族「近支」,却是一个尊贵无比世袭罔替的「庄亲王」。庄亲王是清初康熙年间八大近支勋臣,世袭罔替的亲王之一。这时的载勋已是第九代的庄亲王。他的门第在北京城内已烜赫了两百余年。载勋此刻则总统禁军,掌握了步兵衙门,与上述他的三位族兄弟沆瀣一气,硬是权倾朝野。
   总的说来,这批载字辈的亲贵子弟,都是一批娇生惯养、志大气粗、教育低劣、不谙世情,并无军政经验的纨绔子。这种贵族纨绔子那时在北京是随处皆有的。他们这小小的四人帮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已。但是他们却是围绕在太后四周,所形成的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力核心。他们不但是决策人物,同时也是政策的执行者是现职军官、大臣和参预实际外交的官吏。为了解他们在政府中所发生的作用,且让我把当时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择要表解一番。
   拳乱时期清政府的权力结构
   一、极权巅峰的「两宫」
   慈禧皇太后
   光绪皇帝载湉
   ※按清制皇帝应拥有最高权力。然此时光绪帝的命运实与后来生活在幽禁中的「张少帅」不相上下;而太后之权则超过有最高决策权和最后否决权的「毛主席」。
   
   二、朝廷最高决策机构的「军机处」和「军机大臣」
   礼亲王世铎(温和而无太多主见的满洲老贵族)
   荣禄(戊戌政变时最保守的官僚派的领袖;庚子拳变时却为开明派幕后首领的满族强人)
   刚毅(干练而不通时务的保守派,力主重用义和团的满族老官僚)
   王文韶(十分衰迈而比较通达的汉族大学士)
   启秀(干练而不通时务外情的满族宠臣)
   赵舒翘(不通时务外情,保守派的汉族老官僚)
   端郡王戴漪(西后最宠信的满族亲贵,「大阿哥」之父,纵在西狩途中,仍被提升的保守派领袖)
   鹿传霖(没太多主见的汉族大臣)
   ※参见《清史稿o军机大臣年表》与
   
   三、畿辅与北洋军权所在地
   ◎ 京畿戍卫系统(禁卫军):
   步兵营统领庄亲王载勋兼任(掌京师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兵,肃靖京邑,总兵佐之)
   虎神营总兵端郡王载漪兼任(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车驾狩列前驱)
   神机营总兵辅国公载澜兼任(职掌同上)
   ◎ 北洋国防军系统:
   武卫五军总节制军机大臣荣禄
   武卫中军总统荣禄兼(德式训练的精锐部队,驻京师南郊)
   武卫前军聂士成(日式精锐,驻天津)
   武卫后军董福祥(原旧式甘肃地方军改编,驻北京城内)
   武卫左军宋庆(原旧式毅军改编,驻山海关一带)
   武卫右军袁世凯(德式新军驻小站,后入鲁)
   ※参见英文《清代名人传》、《清史o兵志》、《义和团档案史料o正续编》、英文《字西林报》及各将领本传。
   
   四、总揽外交系统行政大权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或「总署」)和「事务大臣」
   端郡王载漪(一九〇〇年六月十日出任总管大臣)
   庆亲王奕劻(与荣禄争权而粗通外情的满族元老)
   启秀(见军机处表,六月十曰随端王入总署)
   溥兴(满族宗室,随端王来总署,不通外情)
   那桐(原官诸部侍郎,随端王入总署,满族,不通外情)
   桂春(三品京堂总署行走,满族)
   裕庚(原太仆寺少卿,满族)
   崇礼(官协办大学士,满族)
   廖寿恒(原礼部侍郎,军机处行走,汉族备位大臣)
   赵舒翘(见上节军机处表)
   吴廷芬(官户部右侍郎,汉族)
   联元(内阁学士,满族,奏保皇帝,被杀)
   袁昶(光禄寺卿,汉族,反宣战,主剿义和团,被杀)
   徐用仪(兵部尚书,汉族,反战,主剿,被杀)
   许景澄(原驻俄德等国公使,反战,主剿,被杀)
   ※参阅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附表,暨《清史》诸臣本传。
   
   五、南北洋大臣暨南北主要督抚将军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裕禄(满族,亲贵出身,少年得志,晚年观望承旨,对义和团先主剿,后主抚,兵败自杀)
   山西巡抚毓贤(旗藉,抚团,灭洋,仇教,不通外情,兵败伏诛)
   陕西巡抚端方(满族,西狩期间,护驾有功)
   黑龙江将军寿山(满族,抗俄兵败自戮)
   盛京将军增祺(满族,驻奉天,即今沈阳,曾招安张作霖)
   山东巡抚袁世凯(汉族,力剿义和团,驱拳民自鲁入直)
   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汉族,驻南京,力主剿灭义和团,反宣战,与列强签约,东南互保) 
   湖广总督张之洞(汉族,驻武昌,剿团,反战,东南互保)
   两广总督李鸿章(汉族,驻广州,力主先安内,后议和)
   闽浙总督许应骙(汉族,驻福州,主东南互保)
   安徽巡抚王之春(汉族,驻安庆,主东南互保)
   浙江巡抚余联沅(署理,汉族,驻杭州,主东南互保)
   江苏巡抚松寿(满族,驻苏州,随刘坤一主东南互保)
   ※参阅《清史·疆臣表》及
   
   志在夺权的四人帮,另有暗盘的老太后
   读者如稍一浏览上列五表,立刻便可看出庚子年间清朝政治的特点所在:
   第一便是那时中央地方、保守开明,北满南汉,分治而不对立的政治形势。
   中央最高的决策与否决大权独操于慈禧一人之手。她在朝中所掌握的生杀之权,远超过后来的蒋中正和毛泽东。但是当时在她手掌中的光绪皇帝,其命运虽不如张少帅,但是他这个政治幽灵却为在康梁影响之下的海外华侨、位高权重的南方汉族疆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