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逼上梁山-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式产生了分歧,从此历史走向,也是截然不同了。蝴蝶的效应,正式出现。

而且,这个年号虽然寓意不错,可上天,却未必会因为赵佶更改个年号,就会庇护他。自古,天心就民心,不行善政,民心皆怨,那是不可能有什么庇护出现的。

尤其是赵佶派来领军的这个人,那对李民来说,更是利好。

那高俅,可是老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民。此次高俅领军前来,更是事先暗中给李民送了密信,不仅阐明了大宋朝廷向吐番、大理、安南等国借兵的政治举动,更暗中表示了准备一到淮南,控制了淮南之后,就直接把淮南贡献出来,挑明旗帜的投靠李民。

对此,李民派人回信高俅,令其不必着急投降,先在淮南稳定下来,而后,与李民合演一出戏,假打假闹,拖上一年半载,待李民平定了东南各处动乱,以及痛击了吐番,大理、安南等国的援兵之后,待李民正式讨伐大宋,进攻京都的时候,再来投靠李民。

高俅获信后,自然按计而行。此时对高俅来说,天下乱世已成,大宋兵力匮乏,连平乱都需要借助外力,那已经足以显证大宋的江山,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摇摇欲坠了。显证了当初他高俅的推断:二日并空,必有一日落的先见之明。这赵佶就是那要落的太阳,而这李民就是新生的朝阳。

故此,高俅才会在这相对的局势明朗的情况下,自请率兵来讨伐李民。

而这高俅虽然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民。朝中大臣,更多知高俅与李民交好。可这高俅却是不愧有奸臣之名,一干的大臣,包括蔡京和梁师成在内,愣是没有一个想到在李民已经被定性为叛臣。尤其是在东南兴兵的情况下,这高俅还会与李民有瓜葛。毕竟,李民红的时候,连赵佶都与李民交好,巴结李民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高俅这么一个奸臣小人,讨好李民,那是一点都不奇怪地。而此时李民倒了,高俅这奸臣,自然要与李民划清界限的,请缨讨伐李民,也是一个不错的政治举动。

所以,蔡京、梁师成这等老谋深算的奸贼,都没有一个怀疑高俅用心的。可见高俅平日里地无能弄臣形象,是多么的成功了。

而至于赵佶,他是一手把高俅提拔起来的,对高球更是放心。尤其是现在禁军当中空饷暴露,李民叛乱了,种家军也叛乱了。赵佶除了他身边的这几个人之外,也是真没几个可信的了。高俅病好请缨,更是合了赵佶心愿。

如此,一个皆大欢喜的平稳局面,就在淮南与金陵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上演了。

李民军兵,是不是渡江北上,多于高俅兵马交锋几日,而后不敌败退。而高俅更是沿江打造船只,日夜操练水军,准备渡江南下。

那战报、捷报,如雪片一般的,不断传回朝中,令赵佶好生的兴奋安心,觉得还是这个心腹高俅,关键的时刻顶用。而至于高俅停留江北,并没有渡江讨伐李民,更是称赞沉稳。

毕竟,高俅之前,种家军和童贯,早已把扬州水军和淮安水军折腾光了,而且童贯的兵马只有十万,连那童贯近三十万的军兵都打不过李民。高俅能用十万军兵防御住李民的进攻,更有反击之举,赵佶已经是知足了。

此时,赵佶只求高俅能守住江北,把守住通往京都的要道。容他腾出工夫来,再招新兵,整军训练之后,再讨李民。

只不过,赵佶不知道的是,那高俅与李民打的热闹,却全都是假打,帮李民练兵而已。甚至,别说李民的主力了,就是李民的本身,也是没在这里。

李民哪去了?

李民回返了苏州,传谕东南,召开了第一届公务员招收大会。

本次公务员招收条件,不问出身,但必须有当地百姓推举拥护,官样文称,就是得其民望。

对此,百姓拥护,原本的官僚体制,也不抵触。毕竟,得其民望,也算是如今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之一。只是不问出身,稍稍让东南士子有些诋毁。

要知道,李民虽然用出了新名词,公务员招收大会,可在百姓,以及这些士子的眼中,依然还是新王朝招收官员人才。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早就在大宋王朝的风气下,成了时人的思想习惯了。即使是最穷苦的百姓,也是认为读书人尊贵,乃是理所应当的事。甚至,贫寒之家,为了供养一个读书人,父母姐妹皆下地务农干活,哪怕有病累死,也决不让一个有着秀才希望的读书人下地务农,帮衬家用,免得落了读书人身份,无能考取秀才,晋身官宦。

好在,此次公务员招收大会,除了这一点之外,也不过把时下的文章诗词等考核,变成了时政考核。对此,却是当今读书人的强项。

如今大宋虽然重文轻武,国防低下。可不以言论罪人,却是华夏历代最开明的时刻,别说是那虽然号称康乾盛世,可实际上不仅大兴文字狱,更随意篡改历史,借修四库全书之命大毁汉家书籍的时代要好,甚至比某些西方民主自由言论的世界,还要言论开放。

这谈论时政,不过就是相当于殿试的策论考证。当今的读书人,平常在酒楼茶馆谈论的,可就是这些。

只不过,在这考核之中。光是空谈可不行,还需拿出具体的解决之道,这就稍稍地难了一些。

不过,越是如此,平日里有本事,却没机会在大宋这个官僚机构中施展,上进的人才。却更是抱着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报考。

历时一个月,李民最终得县官、法官七百二十人。

而直到李民挑完人才,众人才诧异的发觉,李民竟然把原本县官一身总揽的职能给分开了。县官只处理政务,如耕种,修道,税收等等。而日常的捕盗,审案等等,则归了法官。

而除此之外,每个地方,更由百姓推举乡老三名,皆是地方五十以上有德望之长者,每年一选举,拥有为百姓直言之权。即当地法官,县官,有不公之处,可直报下议院。

下议院得报,必须立刻派遣调查组暗访,于三月之内,回应处理三老上书,使地方吏治透明化。

李民此策一出,尽皆哗然。那些新投李民的部下,全都稍稍有些不适应李民的廉政吏治。

只不过,如今李民掌控军权,苏杭等地的原大宋官僚体系,投降了李民之后,只是代理地方长官,服从也得服从,不服从也得服从。

此却是帝制比民主制,乃至民主集权制强悍的地方了。李民身为教主,李民军军队的绝对统帅,他的法令,有着军队的绝对支持,等闲投降的县官,府官,又能有什么可对抗的。

何况,此时的李民已经招收了七百二十人的备用县官、法官,原先的那帮官员不同意,只不过是给李民立法增添几个威慑的头颅罢了。

而至于那些新进报考公务员的,虽然最终的结果稍稍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可是他们能在此时看到李民那些公务员报考条件来投奔李民,自然也是有些热血之爱民之才。自认清廉,自然更不会反对。

故此,李民又是历时一月,把苏杭等府县的官员,全都肃整一番。新的政法分权,以及乡老监督制全都在李民的强权下,彻底展开,虽然有一批在李民起兵时,投靠李民的贪官、赃官,意图反抗李民新政而脑袋落地,可是李民管辖境内的百姓,不无对李民信心大增,空前的希望李民一统江山。

要知道,此时百姓推举出来的乡老,那绝绝对对乃是他们各自村乡的族老厚德之人。这些人,那可是绝对为自家百姓族人说话的,有着他们的监督,百姓自然放心。而断案以及行政的法官、县官,在百姓的监督下,处事自然要公允。

新王朝,新吏治,这开头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变形,自然要比那大宋此时贪官污吏当道,要得人心的多。

而李民除按照当初在二龙山与李纲闲聊订下的体制,整顿了吏治之外。对与那占据宜州,反叛了方腊的愈道安,并没有加以关注。毕竟这愈道安原先还是方腊的部下,这方腊的人,还是让方腊处理去罢了。他李民只需一步步的巩固现有的地盘,随着民望的扩大,这东南等地,早晚都会安定的。而他李民手下的部队,也会彻底对他李民产生归属感。

而这两个月之中,方腊跑了折家军,对与那愈道安,也是愤恨不已。自领大军三十万,调了他手下的原本护国大将军司行方,镇国大将军厉天闰,以及本家的侄儿方杰,全力攻打愈道安。

却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愈道安已是退守了宜山。

只不过,愈道安最近却是说服了当地的瑶族头人支持,暗中打了方腊一个突击,令方腊大军溃败。

李民闻报,当即暗暗头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