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回也打不住。”韩六子爱跟年轻人开玩笑,“都说‘二十更更,三十夜夜,四十一集,五十半月’。碾子正在旺头上,还不通宵达旦呀!”
  又是一阵哄笑。人们四处瞅瞅,幸亏春秀早晨没来。她怀孕了,腆着大肚子割麦子不方便。                                      。
  “李大昌!”石老大喊了一声,把人们的视线引过去。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麦子,向二迷瞪招呼,“你怎么割的呀,丢了这么多!快过来拾干净。”
  这时,人们又拿李大昌开心了:“二迷瞪,闹了半天你还没睡醒呀,杨部长一再说要精收细打,颗粒归仓,你怎么当耳旁风呢。”
  李大昌从小没有这样跟人们比试着干过活,今天因杨部长在,只顾往前赶了,质量就没保住。细心的石老大当众揭了他的短,他羞红着脸去拾麦子,嘴里还不住地嘟囔着骂石老大:“吃包了撑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在人们说笑着休息的时候,杨旭在一旁跟石大夯商量工作。杨旭问:“按这个速度,几天能割完呢?”
  “五天。”
  “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尽量往前赶,免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杨旭接着又问,“预分方案做出来了吗?”
  “做出来了。”
  “人们的口粮留了多少?”
  大夯充满忧虑地说:“因为估产过高,统购任务太大,社员们的口粮剩下不多。再说,这口粮是按县里规定的杠杠按人头分的,男劳力一天一斤,女劳力九两,半劳力八两,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不满十二岁的孩子七两,人们意见可大了。”
  韩一强说:“杨部长,干活的时候你想着俺,吃麦子的时候就把俺忘了吧?庄稼人都是大肚子汉,一个整劳力一天才分给一斤麦子,磨成白面也就八两多,一顿吃还凑合。要分成三顿吃,还不够塞牙缝哩。”
  韩天寿想讨好杨旭,凑过来说:“我们要显示高级社的优越性,就要多向国家做贡献。”
  杨旭立即表扬说:“天寿的觉悟就是高。”
  “觉悟高顶个屁!”韩六子不满地向韩天寿撇撇嘴,“一斤你小子能吃饱吗?”
  石大夯对杨旭说:“高级社的优越性不能光表现在给国家做贡献上。”
  杨旭听着人们的议论,也觉着分配的口粮低了些。他向人们解释:“区里分给你们村的统购任务是大了点儿。因为你们是全县第一个高级社,县委陈书记叫你们给全县做个榜样,显示一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嘛。”
  杨旭这么一说,人们嚷得更欢了:“这优越性是虚的,俺们不要空名要实惠。”
  韩天寿见社员们意见很大,躲到大树后边撒尿去了。
  大夯对杨旭说:“高级社后社员们的积极性确实挺高,今年的收成也确实不赖。丰收了,首先应该把社员们的生活安排好。口粮定这么低,有人说风凉话了,‘高级社好是好,就是分的粮食吃不饱’……”
  杨旭眉头一皱,警惕地问:“什么人说的?”
  “贫下中农呗。那些地主富农大气都不敢出,敢说风凉话吗?”
  李碾子说:“杨部长,口粮最高一天一斤,‘够不够,三百六’。你们当干部的蹲办公室还凑合,俺这卖力气的庄稼人真不够。”
  杨旭见碾子也跟着社员嚷嚷,把脸一沉,严肃地说:“碾子,你是党员,又是副社长,说话办事可要站在党的立场上,不能光听落后社员瞎呛咕。我们要顾全大局,为国家着想,为国家多做贡献。”
  大夯接着杨旭的话茬说:“多给国家做贡献,我没意见。现在的问题是没收那么多,硬腆着肚子吹牛,让社员的肚子包屈挨饿。按说高级社应比初级社分得多,才能看到优越性。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讲优越性就会卷蜷舌头,社员们的积极性也会受影响。你这农工部长是管农村政策的,回去跟县委说说,麦季俺们少交点征购行不行?秋后我们补上。”
  杨旭不满地瞅了大夯一眼,冷着脸说:“为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县委想让你们再多交点呢,怎么能少交呢!”
  老鼠四冲杨旭做个鬼脸,“杨部长,俺们还指望你往上反映意见哩,没想你跟俺不是一个心眼儿,看来没戏了。”
  石大夯觉着再这样议论下去影响不好,抬头看看天不早了,便对老鼠四说:“换地块吧。”老鼠四便站起来向人们招呼:“走,到龙头拐去!”
  老鼠四这一吆喝,人们都站了起来,伸伸懒腰,抖抖精神,跟着队长挪地块了。
  李大昌见太阳升起老高,心想该回家吃饭了,没想到叫挪地块接着割。他掐着酸疼的腰,呲牙咧嘴地直起腰来,嘟嘟囔囔地说:“麦子不叫多吃,活却不能少干。”
  在去龙头拐的路上,正好路过李能三的麦地。李能三和大菊也在割麦子。李碾子见他的麦子长得不强,故意大声挖苦说:“李能三,你这麦子长得 不赖啊!”
  李能三见碾子讽刺他,不服气地说:“别看我这麦子长得不强,吃到嘴里的比你们多多了。”
  杨旭见李能三对农业社公开挑战,脸上有些挂不住。他问大夯:“对他怎么就没办法呢?”
  “这个人就这么怪。”
  “想法把他弄进来。”
  “他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
  李能三见一大群社员稀稀拉拉地走过来,讥讽说:“这高级社就是高级,连割麦子都排着队。”
  大夯说:“三叔,你多会儿想入社,对我说一声。”
  “农业社除了多交公粮,我看不出什么优越性。”李能三摇摇头说,“我还没那么傻!”
  “你让他堵我们的嘴了。”大夯低声对杨旭说了这么一句,跟上大队人马去龙头拐了。
  东堤下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三夏”工作,在全县获得了三个第一——平均亩产第一,人均征购第一,夏种完成任务第一。
  区委书记鲁子凡对东堤下村的三个“第一”,并不感到光荣,反而觉得  耻辱。因为产量不实,结果造成征购多,口粮少,社员们不够吃,怨声载道。他一贯主张实事求是,反对虚报产量。因这个社是杨旭抓的点。他好大喜功,想显示自己,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咽。杨旭鼓动县里开庆功大会,表扬东堤下村的“三个第一”。大夯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兴,却烦得厉害。他说:“这简直是糊弄傻小子!俺不要这空名儿,还是想法解决社员的缺粮问题吧!”
  石大夯为啥发火,鲁子凡心里清楚。产量评高了,征购任务也就加大了,社员的人均日口粮才八两六,牲口饲料日均不到一斤。对此,社员们骂骂咧咧,到处说风凉话,说什么“互助组的饺子,初级社的面,高级社里喝稀饭”。眼下,地里草苗一起长,棉铃虫闹得厉害,又下了几天连阴雨,草密得简直插不进锄。面对这些挠心事,作为一社之长的石大夯,怎么有脸去县里邀功请赏呢?
  下午,他把各队生产队长叫来,打算研究一下当前的工作。人们凑到一起,又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大夯本来就烦,这么一嚷,心里就窜火苗子,没好气地说:“谁也甭念杂儿,这怪我吗?我顶得住吗?他一个劲地逼你,拿党性压你,能不听吗?再说,咱是翻身户,对党能有二心吗?咱少吃一口算什么,不要说三道四了!”
  石大夯这么一说,人们才不言语了。他接着说:“遇事要往前看,不能光往后看。发牢骚不解决任何问题。眼下地里活赶疙瘩,一定要好好铺排铺排。”
  为了把农活赶上去,大夯在劳动管理上动了脑筋。原来不论干什么活,也不管干多干少,干得怎么样,一律按天记底分。这就等于奖了懒的、滑的和打马虎眼的,很不合理。为这事他琢磨了好几天,最后想实行“三包一奖”,即社里对各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各生产队可以对作业组或社员实行定额包工包产,或以产定工、按劳定产。他把自己的想法拿到管委会上去讨论,多数拥护,说这办法科学;也有人嫌麻烦,怕费事。韩天寿极力反对,他拨楞着脑袋说:“这么一包,还是各干各的,跟单干有什么区别!这不是又退回去了吗?”李碾子打断他的话说:“现在这地是集体的,干活是给农业社干的,将来分东西也是从社里分,怎么跟单干一个样?”大夯说:“这是新办法,究竟怎么样?谁也拿不准。咱还是交给社员们讨论吧。”
  散会后,石大夯回家吃饭,碰见平安放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