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 原经、白话及注释-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难陀:有两个难陀,一名牧牛,译作善欢喜,亦名欣乐。因向佛问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一名孙陀罗难陀,孙陀罗译曰艳,乃其妻之号,以彼有艳妻故。彼以有艳妻故,不乐出家,佛以方便化之,得阿罗汉。
  24)阿难陀:即阿难,译作欢喜、庆喜,净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之从弟。十大弟子之一,生于佛成道之夜。二十五岁出家,从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在佛弟子中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记忆不忘,多闻广远,堪忍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法华文句》云:“正法念经,明三阿难:阿难陀,此云欢喜,持小乘藏;阿难跋陀,此云欢喜贤,受持杂藏;阿难娑伽,此云欢喜海,持佛藏。”
  25)罗侯罗:旧作罗云,罗吼罗,新作曷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佛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后成阿罗汉果。佛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回小向大,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罗侯罗,秦言复障,复障之义,一是生时适逢阿修罗王障蚀月时;一是六年为母胎所障蔽;一是往昔作国王时,令独觉在山七日不得乞食,堕于地狱后,余报七年在母腹;一是往昔塞鼠穴故,住胎六年;一是昔年为国王,有仙人犯戒,欲就王忏悔,王耽五欲,令仙人六日在外不听忏悔,故令住胎六年。
  26)乔梵波提:又作乔梵钵提,比丘名,译作牛口司、牛王、牛相等,佛十大弟子中解律第一。《法华文句》曰:“乔梵波提,此翻牛口司,《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著食后,恒事虚哨,余报未已,唼唼常嚼,时人称为牛口司。”闻释迦文佛及舍利弗、木连等皆入涅盘,亦于天上入禅定,身住虚空,放大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现种种神变,说偈而入灭。
  27)宾头卢颇罗堕: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作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翻言“不动”;姓颇罗堕,翻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中之一。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王以其精勤,使之出家,证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使往西牛货洲。后阎浮四众思见之,白佛,佛听还,而不准其入于涅盘,使永住于南天之摩利山,度佛灭度后之众生。此尊者福田第一。
  28)迦留陀夷:比丘名,译作起时、黑曜、黑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在宫时之师,出家为比丘。《慈恩弥陀经疏》曰:“《增一阿含》云,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夜行乞食,时天大暗而至他家。天有闪电,彼家妇人,身正怀孕,于电光中见,谓是黑鬼,怖而堕胎。……如来知之,即敕比丘,从今以后,不得过中食。”
  29)劫宾那:又作劫譬那、劫比拿,译曰房宿,乔萨罗国人,世尊之弟子,能知星宿,众僧中第一。其父母祷房星感子,故用房宿以名生身也。又言,此人在僧房中宿,如来知其根熟,乃化为老比丘,与同共宿,即于尔夜化令得道,故言房宿也。或云房星,房星现时生,故云房星。
  30)薄拘罗:又作薄矩罗、薄俱罗等,译作善容、伟形。《玄应音义》云:“薄俱罗,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者也。”《智度论》云:“如薄拘罗阿罗汉,以一诃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身常无病,末后身得阿罗汉道。”于比丘中长寿第一。《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薄拘罗比丘是。”
  31)阿那楼驮:旧称阿那律、阿那驮,译作如意、无贫,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为佛之从弟,迦毗罗城之释氏也,乃甘露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出家之初贪睡眠,佛诃之为畜生之类,闻责乃七日不眠,遂失明。佛悯其失明,遂教其“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法门,可开天眼,后果得天眼通。《楞严经》云:“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初时阿那律极贫,一日止食一饭。后遇一辟支佛求施,忍一日之饥而供圣者,感得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福乐,不受贫穷及诸不如意事,故名无贫、如意。
  32)菩萨摩诃萨:菩萨,梵音“菩提萨缍”之简称也。“菩提”为觉,为道;“萨缍”为有情,为众生。又译作开士、高士、大士等,总名为求佛果之大乘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也。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也。故菩萨者,有觉悟之众生也;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摩诃萨:摩诃萨缍的简称,译作大心,大众生,大有情。摩诃名大,萨名众生,即有作佛大心之众生也。“大”有三种:即愿大(愿作佛),行大(六度万行),度众生大(度尽一切众生也)。
  33)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一、《无量寿经》、《涅盘经》译作“妙德”;二、《无行经》译作“妙首”;三、《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译作“普首”;四、《阿目经》、《普超经》译作“濡首”;五、《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译作“敬首”;六、《大日经》新译作“妙吉祥”。文殊或曼殊译作妙、敬、普;师利或室利译作头、德、吉祥。此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文殊为七佛之师,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龙种上如来”,现在称“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称“普见佛”。一切菩萨皆号为法王子,而独称文殊者,以文殊德高于一切菩萨,为一切菩萨之首也。
  34)法王子:佛于法自在,故称法王。《法华经 譬喻品》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维摩诘经》云:“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又,西藏喇嘛之职位,亦称法王,起自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故总称曰法王子。经中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大智度论》云:“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也。”
  35)阿逸多:即弥勒,新称弥帝隶,每怛哩,菩萨之姓,译作慈氏;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经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此菩萨过去值佛修慈心三昧,故称慈氏。
  36)乾陀诃提:又作乾陀呵昼,菩萨名,译曰香象。《玄应音义》云:“乾陀呵昼菩萨,新道称作香象菩萨是也。”又,乾陀诃提,华言“不休息”,以此菩萨愿行广大,常修六度万行,誓拔众生之苦,直至久远之未来,不休不息,故名。
  37)常精进:此菩萨历经多生多劫,广修六度,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故到处说法度人。若众生冥顽不化,乃至打骂菩萨,菩萨以大悲心、大愿心,恒无弃舍,恒无退转,能拔众生之苦,能与众生之乐,从德立名,故名常精进菩萨。
  38)释提桓因: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释迦译作“能”,天帝之姓;提桓译作“天”;因陀罗译作“帝”,即“能天帝”也。住于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过去名阿摩揭陀,华云无毒害,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皆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阿摩揭陀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曾为佛于拘毗罗国献牛头旃檀树造大讲堂。
  39)诸天大众:诸天,含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三类。欲界天者,即六欲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色界天者,新称四静虑天,修初、二、三、四这四种禅所生的天。这四重天,每重又分成好几种,如初、二、三禅天各分三种,四禅天分九种,共十八种天,他们都有色身而无男女分别之相,称色界天;无色界天者,此界无形无色,唯以心识住于微妙禅定,分成四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大众,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诸众。天龙八部者,天、龙为八部众为首之二众,故称天龙八部。八部者,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洛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