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bf刀无痕 武侠 作者:狂沙 全本txt 共计180章-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停下来喘气,不时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上山的路一直保持向上较大的坡度,几乎没有平路和下坡作为调节,爬起来比较累。从村子出发半个多小时,来到一大片草坡,向导指着远处的几棵树说,那便是我们第一个休息点。此时雾气比山下更大了。
  自从在第一个休息点享受过全身放松的躺在草地上的滋味后,我便开始向往第二个休息点了。一座高山总是呈现明显的立体气候,刚才还是翠绿的衫树。现在很多衫树枝上挂着很多黄绿色长条絮状的植物,这些东西看不到有根或者叶子之类的器官,仿佛挂在那儿就能活,也许能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在枯树的枝杈上这种植物长得更加繁茂,密密层层挂满整棵树,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是另外一个树种。有这种植物存在的地面苔藓也很多,枯死的树木也有斜横错落的倒在地上或是搭靠在别的树木之上,整个一个原始的茂密森林。
  走到一个小岔口时,我们的第二个向导,向我们挥挥手,说去采点野菜下午吃,我们虽然很好奇,但是没有更多的体力应付好奇心,应了一声后继续爬山。两旁的景色依然美丽,但我们并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它。我开始比较专注于控制自己的呼吸和爬山节奏,慢而不停,我们缓缓的向上前行。
  当我们在草坡上看见几栋小木屋时候,第二个休息点到了。这种木屋并不像我国古代那种木梁柱、屋面铺瓦、木板做墙体的较通透、轻巧的木结构房屋。所有的构件都是由原木构成,包括屋顶,墙体,这种不怎么讲究技巧的木屋显得古朴厚重,由于长期潮湿的雾气与屋内生火的烟气作用下,表面都偏黑色。向导敲门而入,随后也挥手叫我们进去。这是个藏民的屋子,里面陈设相当简单,正中一火堆,两旁是木板架空的床,角落里堆放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品。只有几个锅是用金属制品,也因为柴火的熏烤而几乎看不出质地。这样的生活模式可以使时间凝固,即便向前推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恐怕也是一摸一样的。当然这并不是整个藏民家。通常放牧的藏民每年都会在这样的小屋里待上几个月,搜集好牛奶后,就在山上把牛奶制作成半成品,酥油和奶渣。说道酥油的作法,这个藏民正在做酥油呢,我们趁休息的时候,观看酥油的作法。藏民把一个盛满牦牛奶的大锅放在火堆上加温,然后倒进一个一米左右长二十厘米左右粗的木筒里,然后插进一个像活塞一样的长棍开始上下拉动。这样拉动数千次后浮在上面的便是酥油,沉在底部的便是奶渣。在高山上做体力劳动格外消耗体力,不一会我们听到藏民沉重的喘息声。奶渣被高高的放在火堆上方的小架子上保存,酥油则包好放在水里冷藏,所用的水是雪山上流淌下并将木头掏空中部一节一节引下来的水,温度很低。我也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来喝,果然很清冽,喝了两口寒意就传到腹中。藏民邀请我们喝了点鲜牦牛奶,加上红糖的牦牛奶喝起来淳香。休息够了后我们又开始出发。小屋外的牦牛和偏牛(牦牛和黄牛的杂交品种,样子像牦牛但毛稍短)们无视我们的到来,安闲的吃他们的草。
  又走了一段,又逐渐感觉到浑身热气升腾,开始有了疲惫的感觉,大腿也有点酸了,不过我还是紧紧跟在向导的后面,想要休息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不过看看同伴,他也默默的走着山路,没什么好说的,继续爬吧。向导说了第三个休息点在一个叫干河的地方,是一条平时没水的河道。所以没看到河之前只好忍耐着向前走。此时我更关注的是身体的感受,外面景物的刺激已经没有强到能压倒生理反应带来的刺激。爬山不光是登顶的瞬间,也在于过程,同时体验来自外部的美感刺激和感受身体体力支出带来的焦烦与挣扎,这样的奇特混合就是登山的感觉。不像看电影那样纯粹视觉的欣赏,也不像绕着操场跑圈那样的纯粹的生理体验。如果你正在欣赏一部风景电影,你永远不会注意山道上的一块石头;如果你在操场上看到跑道上有一块石头,你会小心绕过它,并会记住它。然而你并不会对它产生审美的感受;但如果你是上山是看到这样的石块,曾靠着它休息过片刻。当下山时再遇到它时我想你会觉得很亲切,会轻轻拍打一下它,跟同伴说:“瞧,我们上来时休息过的地方”
  忍耐中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第三个休息点,这儿有很小一片草地,上面开着黄色的小花朵。马儿放开来在地上吃草,我们疲惫的座在树下,吃了点东西喝了点水,感觉自己就快度过体力的极限期,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去看看旁边的“干河”这是个季节性河流,听向导说,每年七八月份才会有水,现在就只剩下青色的石头和白色的砂。
  又出发了,向导说我们估计中午一点过能到大本营,快了,只有一个多小时左右了,心中又泛起斗志,前面的坡也仿佛不像以前那样陡了,还是我的确已经渡过体力极限期了?反正要轻松一些了。我又恢复观赏景物的兴致了。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大的衫树已经比较少了,灌木从多起来了。杜鹃花就很多,杜鹃花一般有三四米高,其树杆弯曲而且带红色,这个时节很多杜鹃花已经凋谢。听向导说再往上面更冷一些的地方还有开花的杜鹃。山路居然出现了一段较平的路,爬了几个小时的上坡,平路走起来十分轻松自如。再走一小段,前方听见哗哗的水声,顺着水声走过去,一条溪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可以通过一根湿滑的独木桥过去,难度不算很大,走过独木桥,前面一片山花烂漫笼罩在雾气中。不知道有多少这种长在低矮灌木上的白色山花。大本营快到了,再加上眼前美景激发,我们放声大叫了起来,释放了疲惫带来的委顿,精神振奋。
  大本营中的生活
  到达大本营时大概中午一点半,早晨九点正式出发,途中共耗时4个半小时,据向导说这算是爬山队伍中速度比较快的了。大本营是类似刚才我们所到的藏民家那样的木屋,旁边多了个只有屋顶没有墙的偏房,是给马儿躲雨用的。
  到大本营后,从马上卸下包裹,我们开始生火。火光带来的热气使我们疲倦饥饿的身体舒服了许多,也使被雾气、露水、雨水打湿的衣服、鞋袜上冒出了阵阵水蒸汽。在雾气茫茫的大山上有这样一个温暖干燥的小木屋我们已经十分满足了。等饭煮熟还要很久,我们先吃点干粮充饥。疲倦得快和上眼了,拿出还没打开的睡袋来当枕头,也许是比较兴奋,我并没有睡着,只是躺着休息了一会儿。
  精力稍微恢复了之后,看同伴在睡觉,我就拿着相机到大本营附近逛逛。这时天上下着细细的小雨,在山上可以明显感觉到所谓下雨就是雾气浓得往下滴水了。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雾气很大,没法拍摄远处的风景,只好拍拍近景的花花草草。大本营海拔在3500以上,高大点的植物也就是杜鹃花了,红色的杜鹃花已经开谢,白色的杜鹃花正好开放。走远一点看见了一个水塘,听说里面有国家保护的雪鱼,但水溏死一般的寂静,水很清,见底,连个涟漪都没有,我什么活物都没看到。回想刚才那条溪水旁边倒是山花开得生气盎然,我折回到溪水边,欣赏了一会美景,然后摘下几个片断放入我的相机,满意而归。
  回到木屋,饭快好了,晚餐相对很丰盛,用高压锅煮了满满一锅饭,还有野菜腊肉汤。由于海拔高,气压太低,腊肉皮煮不烂,嚼起来感觉像咬着皮带,不过要是多嚼会还是有香味的!这样热腾腾的晚餐比起我们以前爬山拿着冷冷的午餐肉啃不知要爽多少!
  本来离大本营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有个叫黑海的高原湖泊可以去玩。为了保持体力,我们也没去,待在大本营附近逛逛。看着天空不时又淅淅沥沥的下一会雨,也不知道第二天有没有登顶的可能。心情就像此刻的天空一样没法开朗。“只要不下雨就没问题”向导这么说了,因为下雨,一方面容易迷路,一方面上面可能下暴风雪。我们要求说:“如果下雨我们至少到雪线上看看,因为我们还没到过真正的雪山呢”,向导说:“这个没问题”是否能登顶我们只有期待天公作美了。
  又逛了一圈回来,回来把衣服烤干,因为每出去一次雾气都会把衣服打湿。闲坐无聊时,向导从包里拿出许多生蚕豆,把没有火焰但依然燃烧的材与生蚕豆混合在一起放在一个铁皮碗里,过一会把蚕豆从灰烬里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