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常败"的英雄-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刘备西上益州与孙夫人分手,他就是孑然一身,无伴无侣。如今当了荆、益二州的州牧,从政治上的大处来说,内庭不可长期虚旷,否则便是纯阳失阴,乾无坤佐,不足以令群下瞻仰;从生活上的小处说,不到十岁的幼子刘禅需人哺育,自己的生活起居,也需一个贴心者来照拂,所以择偶成婚,即是一件迫切要做之事。

主公要结婚,下面的臣僚马上忙碌不停。首先当然是要选择合适的对象。照外人看来。刘备贵为两州之主,又有大批臣僚相帮,还怕求不到一个“窈窕淑女”为贤内助?其实不然。群臣选过来,访过去,觉得这个不合适,那个不般配,竟然在淑女如云的益州难以挑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对象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最后被确定为州牧夫人的这位幸运者,乃是一个闭门独处的寡妇,而且还是刘备本家的遗孀。

为何刘备访求不到一位未婚淑女呢?原因无他,在于其身份过高且又年龄偏大。作为荆、益二州之主,刘备的嫡室夫人当然要出自高门名家,而不能在蓬门荜户的小民百姓中选择。可是益州以及荆州的高门名家,其户主大多做了刘备的臣僚。从身份相称而言,刘备只可以娶臣僚之姊妹,而不可以娶臣僚的千金。否则,身为主公的刘备,就要尊称臣僚为岳父,而自称小婿了。此时的刘备,已经五十有四。他的臣僚,最年轻的也在三十岁以上。到达这种年龄的臣僚,其姊妹犹待字闺中者恐怕是寥若晨星,而其中品貌俱佳够格作州牧夫人的,恐怕数字接近于零。既然情况如此,刘备不能求得未婚的窈窕淑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幸中选的这位孀居女子,乃是讨逆将军吴壹的胞妹。吴家本是兖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氏,后避中原战乱,举家随益州牧刘焉入蜀。刘焉有自立为帝的“异志”,他听说命相家断定吴壹之妹有大富大贵之相,赶忙聘之为第三子刘瑁之妻。刘璋当上益州牧不久,其兄刘瑁突发狂疾,不治身亡。吴氏小姐尚未享到“大富大贵”,先倒成了寡妇。论品行,论容貌,那吴氏小姐是无可挑剔的。更重要的,是她还具有一些独有的优越条件。她是刘备臣僚的姊妹辈,又曾经是前任益州牧刘璋的嫂嫂,其兄吴壹还是刘璋旧部中的有名人物。因此,选她作刘备的夫人,不仅身份合适,而且还有团结刘璋旧部的重要意义。群臣把她推荐上去,刘备也很满意,根本没有计较对方是一个俗间所言的“二婚嫂”。不过,刘备仍有一点疑虑,因为他与刘瑁是同族本家,娶本家的遗孀,似乎有违于礼制。这时,法正出来说话了,他说:“要论亲疏,总比晋文公与子圉的关系要远得多吧!”

原来,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乃是晋怀公子圉的亲伯父。当初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曾娶秦国宗室之女为妻。后来子圉潜逃回国,并被立为晋国国君,而其妻留秦未走。重耳准备回国夺取侄儿的宝座,遂亲赴秦国求借援兵。秦国又送几名宗室之女与重耳为妻室,其中就有那位侄儿媳妇。重耳碍难接受,他的随从劝他说:“别人的国家您都想攻伐,何况其过去的妻子!”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重耳也就坦然把侄儿媳妇拥入怀中。秦穆公大喜,遂出兵支持重耳返国杀死侄儿自立。就这样,春秋时期又增添了一位著名的霸主。

其实,刘备此时的情况,与昔日的重耳并不完全相同。重耳是处于山穷水尽之际,不“废礼行权”就没有出头之路。而此刻的刘备,雄跨二州,气象开阔,并未到达不娶此女,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不过,刘备自来从善如流,既然群下都说无伤大雅,他顿时心中释然。有关部门的官员连忙去备办一切。不久,刘备就再一次扮演了新郎。

新婚燕尔,柔情似水,刘备心头的愉悦不需描绘亦可想而知。每当暗室独处之时,他自思自量,总觉得这几年的运气真是好极了。先是娶了孙权的妹妹,又借得孙权的“荆州”;接着夺了刘璋的益州,再娶了刘璋的嫂嫂,地盘运和桃花运一齐走,而且接连上门,挡都挡不住。然而在此以前,每逢丢地盘就要丢家小,今昔相去,真是有若天渊。

刘备正在自我陶醉,却不料孙权的特使已经上门,要请他归还“荆州”,清偿旧账。这正是:

走了桃花来地运,谁知债主又登门。

要知道刘备如何应对登门要债的债主,是来文的还是武的,请看下文分解。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二〇 东邻争利

江东的霸主孙权,自从赤壁之战击败曹操之后,便把主攻方向转向淮南一线,企图由此挺进中原。于是,孙权和曹操鏖兵淮南,前后达十年之久,直杀得白骨遍野,赤地千里,仍然不分胜负。其间,孙权曾三次出兵淮南,最后一次动员了十万大军,亦未有所建树。孙权至此才认识到,淮南乃是易守难攻之地,由此向外扩张是事倍功半。于是,他开始转向西方,企图在荆州发展。于是,孙、刘两家,围绕着荆州,开始进行一场激烈的利益争夺战。

其实,就是在淮南鏖兵之际,孙权心中亦无时无刻不想着荆州。

荆州的现实状况,使他不能不想。当初他出借南郡,甚至又嫁出同胞的小妹,图的什么?为的什么?还不是希望交结一个能与自己同患难共休戚的可靠盟友吗?可是,自己在淮南与曹操打得难解难分,也没有见这位盟友出动一兵一卒相帮。他一心忙着扩张地盘,哪怕你派遣专使登门求他声援,他也置若罔闻。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盟友那位留镇荆州的义弟关羽,还不断在双方的交界线上挑起纠纷,气势咄咄逼人,大有要独占荆州之势。这样看来,真是求友不成,反生祸患了。

刘备取得益州的消息传到江东,孙权内心的情绪反应相当复杂。那么大一块肥肉,一下子就被刘备独吞下肚,而自己连边都没有沾上,心里真是酸溜溜的。但是,这样一来,却也给自己索还“荆州”,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他又有些高兴了。他想:当初你刘备要借我的南郡,理由不外两条。一条是说你地方狭小,容不下前来投奔的部属。另一条是说公安城小地僻,不适合我妹妹居住。如今你独占了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我妹妹也早已和你分手告别,这两条理由都不复存在。因此,你借用了五年之久的南郡,也该归还原主了吧。不过,这南郡地势太重要了,刘备恐怕是不会还我的。也罢,就把南郡给他,免得两家大动干戈,让曹操老贼坐收渔人之利。当然,南郡我不能白给,他刘备得拿地方来换。用一个郡换不行,起码要两个郡。对了,我开口要三个郡,他如果同意给两个郡,这笔交易就成功了。当下孙权打定主意,立即派遣心腹大臣诸葛瑾西上成都,索要“荆州”。

孙权选派诸葛瑾为讨债使者,是经过再三考虑的。诸葛瑾的二弟诸葛亮,现今正在益州任刘备的首席辅臣,去了可能好办事一些。另外,诸葛瑾对自己极为忠诚。何以见得?有事实为证。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到江东搬救兵,一番宏论激起了孙权的万丈豪情。孙权当时慧眼识珠,即要诸葛瑾去劝说卧龙先生留在江东。不料诸葛瑾马上回答道:“家弟既已失身于人,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这几句话令孙权感动了好久。这次令诸葛瑾出使,让其兄弟见面,也有酬其忠诚的意思在内。

这边的刘备一听来使是孙吴大臣诸葛瑾,就知道他绝不是来道贺自己取得益州或燕尔新婚,而是来讨旧债。他一面吩咐有关官员厚待来使,一面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益州州牧官署的议事厅内,警卫森严,明烛高烧。刘备刚一讲完会议主旨,群臣便纷纷发言,激烈反对归还南郡。有人甚至建议,对孙权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应当拒绝。从表面上看,这些主张不还南郡者所提出的理由,都是说土地无姓,唯有德者居之。实际上,他们心中所想的,不过是现今我们力量大增,就是欠账不还,你孙权又其奈我何?一贯重视联孙抗曹的诸葛亮,虽然认为这未免过分,但因来使不是他人而恰恰是自己的胞兄,不便独树异议,只好勉强附和。散会之后,诸葛亮意识到:为了避免嫌疑,自己绝对不能与胞兄私下见面了,而且这样也可以给大哥一个暗示——你此行的使命恐难完成。

在宾馆等候刘备接见的诸葛瑾,见胞弟一直不来探望自己,即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