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常败"的英雄-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升任青州高唐县县令。然而刘备总觉得县级官儿当来当去没有什么味道,想到帝王之都去见见大世面。于是,他待囊中稍为丰满之后,就再度弃官,与关羽、张飞西游京都雒阳。现今把从外地到首都北京去寻找机会的人们,称之为“北漂”。其实,到全国的首都去闯荡,去寻找机会,并非是现今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历史上早已有之。比如刘备三人,就是东汉末年的“北漂”青年一族,堪称现今“北漂”青年群体的老祖宗。这正是:

开篇受挫寻新路,无奈刘郎变北漂。

要知道刘备在雒阳碰到何人,又有何新的打拼和挫折,请看下文分解。

三 结识曹操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大约在春季,29岁的刘备来到京城雒阳。他在这里碰到了谁?又有什么新行动呢?请听一一道来。

在当时,雒阳的“雒”,不是三点水的“洛”,而是带“隹”(音同追)字偏旁的“雒”,而这一名称的得来,又与当时的一种文化上的讲究有关,如果对此没有了解,也就不能深入懂得三国,所以先得说一说。

这种讲究,叫做“五德终始”,源自先秦五行家,是一种解释历代王朝更替的政治文化模式。要点有二:第一,每一个新兴的正统王朝,都与五行当中的某一行相对应;第二,历史上正统王朝的兴替,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来进行,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汉朝对应的啥?是火。而水克火,所以东汉光武帝开国定都洛阳,就将洛阳的“洛”,改为同音的“雒”来回避。到了曹丕代汉称帝,又下诏改回带“水”字偏旁的“洛阳”,从此沿用至今。为啥要改?他的诏书说,咱们曹魏对应的不是火而是土,与水不相克了,所以必须给我改回来。

不难看出,这一文化模式与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有点相似。但是在当时,那是正儿八经的政治指导思想。比如,曹丕称帝年号是“黄初”。孙权称王再称帝,年号是“黄武”和“黄龙”。两家年号都带“黄”字。但是,刘备称帝取年号,偏偏就不“黄”,取了一个“章武”。玄机在哪里?就在这种模式当中。原来,五德,也就是五行,又与五色相配合,木为青,火为赤,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与火对应的汉朝,吉祥色是红色,所以汉高祖刘邦起兵创业,要假托自己是赤帝之子。东汉灭亡,新生的王朝对应土德,吉祥色是黄色,因此魏、吴二国的年号都争着带一个“黄”字,以示自己才是秉承天命革故鼎新的正统。至于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宣称是汉朝的延续,所以不用带“黄”字的年号,而是取了一个“章武”,即彰显武功以兴复汉室之意也。再往后,舞台和小说中的关公,为啥都是红脸?其实玄机也藏在这里,因为他是汉室忠臣,而汉朝的吉祥色正是红色呀!

好,再回过头来说雒阳。东汉的雒阳(遗址位于现今洛阳市东郊,著名的白马寺东边),真不愧为天子之都,北枕黄河,南凭伊、洛,西据函谷,东依虎牢,生成一个屹立四方之中而控驭天下之势。至于街市之繁华,人口之众盛,城池之雄伟,更是雄踞当时全国之首。又高又厚的城墙,东西六里,南北九里,开有十二座高大的城门。城中的主干街道,据现今考古探测,最宽达51米,与现今北京长安街的下限差不多。城中的主体部分是皇宫,分为南宫、北宫。南宫的南大门是阊阖门,门外的南北大街两旁,是朝廷的各类主要官署。城外东南角的太学,乃全国最高学府,兴盛时有四方学子三万多人,规模一点不比现今的全国重点大学逊色。全城的在册居民,早在西汉时就已超过30万大关,到东汉时更应当超过此数。

这刘、关、张三人,均是初次入京,真正是姓刘的“刘姥姥”进了皇城大观园,少不了要四处游览一番。但是,一番游览下来,刘备的眼福倒是越来越饱,而心情却越来越糟了。这是为何?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在京城没有人脉,缺乏门路,找不到新发展的突破口。北漂北漂,漂到这儿是来找前途的,不是来搞自助游的,你说对吧?二是关于京城的社会政治,所见所闻都极其负面,令人无比沮丧。度过了黄巾军沉重打击这道难关,宦官势力更加嚣张,在位天子汉灵帝也更加荒淫,京城中充满一种大风暴即将到来之前的诡异气氛。他本以为京城的发展机会大,来了却是如此这般的情景,出路何在?前途何在?心中很是迷茫。

一日,天朗气清,三人策马出洛阳城北门,准备登临北邙山。洛阳城北距黄河约三十里,其间有一不甚高峻的山脉横卧平原,东西逶迤百余里,这就是著名的北邙山了。北邙山树木葱茏,北可眺黄河,南可望洛阳,是当时京师人士喜游之地。公卿大臣死后,亦多卜葬于此。

三人缓步登上山巅。向北望去,但见黄河之水,蜿蜒如带,不见首尾。向南远眺,则见帝京雄峙,高阁层楼,匝地摩天。刘备啧啧赞叹之余,不禁陷入沉思。他想,当初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在此开国定都,国势何其兴盛!而今帝室衰微,朝政纷乱,只恐怕这大好皇都,免不了要遭受一场劫难了!思量至此,他脱口长叹一声:“可惜!可惜!”

关羽和张飞不解兄长何以连呼“可惜!”,正欲询问,不防身后竟又传来朗朗叹息之声:“可惜!可惜!”

三人急忙回首,只见身后站立一人,三十来岁,衣着朴素,身材不高,然而目光炯炯,显得十分精神。他正面带微笑,望着被他打扰了的游客。

刘备对此人很感兴趣,对之微笑施礼,问道:“敢问先生可惜何物?”

那人随即还礼,以问作答:“敢问先生你又可惜何物?”

“鄙人可惜那值得可惜之物。”刘备回答。

“鄙人可惜先生所可惜之物。”那人也回答。

当下双方哈哈大笑,重新施礼,彼此介绍一番。此人是谁?即是日后名闻天下的“乱世英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乃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氏。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之养子。曹操机警异常,且好权术。二十岁时进入仕途,十余年间升至济南国相。济南国下辖十余县,官员多行不法。曹操到任后,严加整顿,政绩斐然。但是,他在任职期间,对当朝权贵多有触犯,为了避免受祸,曹操辞去负有实际责任的地方行政职务,到京城洛阳任议郎。这议郎一职是个闲官,名义上属于皇宫卫队系统,实际上并无具体任务。曹操经常托病回老家读书打猎。在京城时,也多是交结朋友,游赏山水。他并不是甘于闲散的人物,只不过在静观待变,等候崛起的时机而已。眼下,他又刚刚被委以禁卫军典军校尉的职务,然而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他没有心思端坐在衙门里办公,依旧四处登高望远,游赏山水,排解心忧。今天,他登临北邙山,见刘备一行三人仪形俊伟,相貌不凡,即有些注意。及至刘备“可惜”之叹一出,他已洞悉其心,并且深有同感,遂决定与之结识。于是,便演出了以上这一幕。刘备和年长六岁的曹操,从此结下了三十多年友好与仇恨交织的因缘。

下午,刘备兄弟三人与曹操结伴下山。当晚曹操在家中设宴款待三位新结识的朋友。席间,曹操这才知道刘备还是汉室后裔,便介绍了京城政局的大势和内幕情况,又谈到自己的志向和打算,使初入洛阳的刘备得益不浅。刘备亦抒发了自己胸中的郁闷。两位具有长才远志的人物,都有几许相见恨晚的感觉。

刘、曹北邙结识后不久,东汉政局急剧恶化。早在这之前,已经有凉州金城郡的地方大军阀边章、韩遂发动大规模叛乱,杀死朝廷委派的刺史和郡太守,拥兵十余万,虎视关中,天下震动。紧接在二人北邙结识之后,淫荒过度的东汉灵帝驾崩,时年三十四岁。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少帝之母何太后,是一争强好胜之人,随即临朝听政。这时,何太后之兄何进,官任大将军,他在一批士大夫的支持之下,准备彻底铲除手握大权的宦官势力。然而何进的计划,却得不到妹妹的支持,何进便密召并州牧董卓率精兵入京,以求强行发动进攻。可惜事机不密,董卓尚未入京,何大将军先已被宦官们杀死。随后,何进的支持者袁绍等又发动反攻,诛杀宦官二千有余,连一些未长胡须的无关男人,亦误死于刀剑之下。不久,野心勃勃的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他一到就把皇帝刘辩废为弘农王,改立刘辩九岁之弟刘协为献帝,以树立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