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而为 溏。胃气衰。则不能行气于三阳。致阳道不行于表。则身体分肉皆肿。 
二经既不利。则趺阳之脉伏矣。邪在血海。血海者。冲脉所主。冲脉与肾之大络。 
同出肾下。男女天癸之盛衰皆系焉。内经曰。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自越人 
以两肾分左右。右肾为男子藏精施化。女子系胞成孕。则冲任正隶其所用之 
脉也。王叔和分两肾于左右尺部。皆以足少阴经属之。其表之腑。亦并以膀胱 
足太阳配之。但在左尺足太阳下注一说。与三焦为表里。尝考其由。出自灵枢。 
谓足三焦下输出于委阳。太阳之别也。手少阴经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 
下焦。实则癃闭。又曰。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膀胱是孤腑也。今以邪搏血 
海。血海属右肾之藏。三焦是其腑。是以男女亦必从阴阳气血表里而分。在女 
则是其阴。血海者病。在男则是其阳。三焦者病。冲脉非大经十二之数。附见于 
足少阴脉者。是故男子少阳脉革。为三焦气不化。气不化。则小便不利。妇人少 
阴脉细。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为血分。虽然。小便不利。因水者。 
不独由于气。亦或有因血所致。如前用蒲黄散等方治血。概可见也。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 
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 
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 
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结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 
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 
下水。当时如小瘥。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 
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衍义〕此水病。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等病。当时记其说者以为异。非异也。是 
从色脉言耳。脉沉为水。紧为寒为痛。水寒属于肾。足少阴脉。自肾上贯肝膈。入 
肺中。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凡肾气上逆。必冲脉与之并行。因作 
冲气。从其脉所过。随处与正气相击而为病耳。要知其病始由关元。夫五脏六 
腑。在内有强弱荣悴。尽见于面部。分五官五色以辨之。关元是下纪足三阴任 
脉所会。寒结关元。其肾部之色。必微枯而黑。知是久痹之证。非一日也。及阳衰 
之后。荣卫失常。阴阳反作。寒结之邪。冲肾气而上。故作此证。医不治其冲气。反 
吐下之。遂损其胃。致水谷不化。斯津液不行。而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也。由是扬 
溢于面目四肢。浮肿并至。冲气乘虚愈击。更有象若奔豚喘咳之状。必先治其冲气之本。冲 
气止。肾气平。则诸证自瘥。未瘥者。当补阳泻阴。行水扶胃。疏通关元之久痹。次第施治焉耳。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方见湿病) 
〔衍义〕脉浮表也。汗出恶风。表之虚也。身重。水客分肉也。防己疗风肿水肿。通腠 
理。黄 温分肉。补卫虚。白术治皮风止汗。甘草和药益土。生姜、大枣辛甘发散。 
腹痛者。阴阳气塞。不得升降。故加芍药收阴。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x越婢汤方x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 
子一枚炮。风水者。加白术四两。(古今录验) 
〔衍义〕荣、阴也。水亦阴也。卫、阳也。风亦阳也。各从其类。水寒则伤荣。风热则伤卫。 
脾乃荣之本。胃乃卫之源。荣伤。胃即应而病。脾病。则阴自结。不与胃和以行其津液。胃病。 
则阳自壅。不与脾和以输其谷气。而荣卫不得受水谷之精悍。故气 
自削。不肥腠理恶风。不充分肉皮肤。唯邪自布。故一身悉肿。其脉浮者。即首章 
水风脉浮是也。续自汗出者。为风有时开其腠理也。无大热者。只因风热在卫。 
而卫自不成其热也。不渴者。以内无积热。外无大汗。其津液不耗。故不渴也。用 
越婢汤主之。与前条所谓里水脉沉者相反。何亦用是方治之乎。盖里水为脾 
之三阴结而化水。不得升发。故用是汤发之。此证表虚恶风续自汗出者。亦欲 
发中焦之谷气。以输荣卫。东垣云。上气不足。推而扬之。是二证虽有表里之分。 
皆当发越脾气。以一汤治。或曰。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散水寒。石膏解肌 
退风热。今不言药。而云发越脾气以愈病。何也。曰仲景命方。如青龙、白虎。各有 
所持。岂越婢而漫然。天人万物。气皆相贯。邪之感人。必客同类。当假物之同类 
者以祛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非惟祛之而已。且能发越脾气。无一味相间。岂 
非仲景有意于名方哉。夫五脏各一其阴阳。独脾胃居中而两属之。脾主阴而 
胃主阳。自流利者言之。土固五行之一。自生成者言之。则四气皆因土而后成 
故万物生于土。死亦归于土。然土不独成四气。土亦从四维而后成。不惟火生 
而已。故四气有水之阴。即应于脾。风热之阳。即应于胃。饮食五味寒热。凡入于 
脾胃者亦然。一有相干。则脾气不和。胃气不清。而水谷不化其精微。以荣营卫 
而实阴阳也。然甘者土之本位。脾气不清。清以甘寒。要而行之。必走经脉。要而 
合之。必通经隧。经隧者。脏腑相通之别脉也。是故麻黄之甘热。自阴血走手足 
太阴经达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去阴寒之邪。石膏之甘寒。自气分出走手足 
阳明经。达于肌肉。行气于三阳。以去风热之邪。用其味之甘以入土。用其气之 
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之善走以发越脾气。更以甘草和中。调其寒热缓急。二 
药相合。协以成功。必以大枣补脾中之血。生姜之辛。益胃中之气。恶风者阳虚 
故加附子以入阳。风水者。则加白术以散皮肤间风水之气。发谷精以宣荣卫。 
与麻黄、石膏为使。引其入土也。越婢之名。不亦宜乎。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x防己茯苓汤方x 
防己(三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衍义〕此证与风水脉浮。用防己黄 同。而有浅深之异。风水者。脉浮在表。土气 
不发。用白术、姜、枣发之。此乃皮水郁其荣卫。手太阴不宣。金郁者泄之。水停者 
以淡渗。故用茯苓易白术。荣卫不得宣行者。散以辛甘。故用桂枝、甘草以易姜、枣。内经云。肉蠕 
动。名曰微风。以四肢聂聂动者。为风在荣卫。触于经络而动。故桂枝、甘草亦得治之也。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越婢加术汤方(方见上内加白术四两) 
x甘草麻黄汤方x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衍义〕此条但言里水。不叙脉证。与前条里水用汤俱同。何两出之。将亦有异乎。 
前条里水证。只就身肿。小便不利。亡津液而渴者。大抵一经之病。随其气化所 
变。难以一二数。其经之邪无明。其变不可详。惟在方中佐使之损益何如耳。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则已。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x麻黄附子汤方x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x杏子汤方x(缺恐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衍义〕少阴主水其性寒。此条皆少阴证也。非独脉沉小者属之。但因其从风出 
于表。水不内积。故曰无水。若不因风。只是肾脉上入于肺而虚胀者。则名曰气 
水。然肾水风水。已有治法。独气水分脉浮沉。发其汗。由少阳水寒之邪。其本尚 
在于里。阴未变故用麻黄散水。附子治寒。脉浮者。其水已从肾上逆于肺之标。 
居于阳矣。变而不寒。于是用杏子汤。就肺中下逆气。注谓未见其汤。恐即麻黄 
杏子石膏甘草汤。皆发汗散水者。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