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x下瘀血汤方x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服之。瘀血下如豚肝。 
〔衍义〕血之干燥凝着者。非润燥荡涤。不能去也。芍药、枳实不能治。须用大黄荡 
逐之。桃仁润燥。缓中破结。 虫下血。用蜜补不足。止痛和药。缓大黄之急。尤为 
润也。与抵当同类。但少缓尔。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 
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衍义〕太阳为表。膀胱为里。七八日表证入里。故曰无太阳证。恶露已为病气所 
郁。不能尽去。邪因入里。与恶露相搏击。在膀胱而小腹坚痛。下焦热极。故不大 
便。烦躁发热。更切其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此邪又攻于胃。胃热则不 
食。食入则谷气之热更助。两热相并。故谵语。至夜愈。此产后血虚。邪易入血室。 
入血室。则夜如见鬼状。言此以明其不在血室。而在膀胱与胃。故用大承气汤。 
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 
续在尔。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 
〔衍义〕伤寒病。太阳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又太阳病。八九日不 
解者。表证仍在。当发其汗。此治伤寒法。凡产后感于风寒诸证。皆不越其规矩。 
举此条与上文承气为表里之例耳。东垣治劳役饮食所伤挟外感者。亦名两 
感。必顾胃气。大全良方。谓新产去血。津液枯竭。如有时气之类。当发其汗。决不 
可用麻黄。取汗无取过多。活人书妇人诸病。皆用四物。与所见证如阳旦之类。各随所感而消息之。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x竹叶汤方x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该是入字)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衍义〕此证太阳上行至头表。阳脉过膈上循于面。二经合病。故如是。竹叶汤亦 
桂枝汤变化者。仲景凡治二经合病。多加葛根。为阳明解肌药也。防风佐桂主 
二经之风。竹叶主气上喘。桔梗佐竹叶利之。人参亦治喘。甘草和中。生姜、大枣 
行谷气。发荣卫。谷气行。荣卫和。则上下交济而汗出解矣。附子恐是后所加。治 
头项强耳。颈项强。邪在太阳有禁。固其筋脉不得屈伸。故用附子温经散寒湿。 
以佐葛根。若邪在胸中而呕。加半夏治之。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x竹皮大丸方x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如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衍义〕妇人以阴血上为乳汁。必藉谷气精微以成之。然乳房居胃上。阳明经脉 
之所过。乳汁去多。则阴血乏而胃中益虚。阴乏则火挠而神昏乱。胃虚则呕逆。 
用甘草泻心火安中益气。石膏疗烦乱。竹皮主呕逆。桂枝利荣气。通血脉。又宣导诸药。使无捍格 
之患。柏实。本草主恍惚虚烦。安五脏。益气。烦喘者。为心中虚火动肺。故以柏实两安之。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x 
白头翁(二两) 秦皮(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衍义〕伤寒厥阴证不利重者。白头翁汤。四味尽苦寒以治热。苦以坚肠胃。此产 
后气血两虚。因加阿胶补气血而止利。甘草缓中通血脉。然下利。血滞也。夫人 
之血行则利自止。甘草尤为要药。此方岂独治产后哉。 

卷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属性:(论一首脉证合十四条方十四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 
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衍义〕此下四条。皆出伤寒论中。成注。七八日邪气入里之时。本无寒热而续得 
寒热。经水适断者。为表邪乘虚入于血室。相搏而血结不行。经水所以断也。血 
气与邪分争。致寒热如疟。而发作有时。与小柴胡以解传经之邪。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衍义〕成注。伤寒发热者。寒已成热也。经水适来。则血室空虚。热乘虚入血室。若邪入胃。邪客于腑而争也。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是邪不入腑。 
入于血室。而阴争也。阳盛谵语则宜下。此热入血室。不可与下药。犯其胃气。热入血室。血结寒热者。与小 
柴胡汤。散邪发汗。热入血室。胸膈满。如结胸状者。可刺期门穴。此虽入而无满结。故不可刺。必自愈者。 
以经行则热随血去。血下已。则邪热悉除而愈矣。发汗为犯上焦者。发汗则动卫气。卫气出上焦也。刺期门为 
犯中焦者。刺期门则动荣气。荣气出中焦也。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 
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衍义〕中风发热恶寒。表病也。若经水不来。表邪传里则入腑。而不入血室也。经水适来。血室空虚。至 
七八日。邪传里之时。更不入腑。乘虚而入于血室。热除脉迟。身凉者。邪气内陷。而表证罢也。胸胁下满。如 
结胸状。谵语者。热入血室而里实。期门者。肝之幕。肝主血。刺期门者。泻血室之热。审何经气实。更随其实 
而泻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 
〔衍义〕阳明病。热入血室。迫血下行。下血谵语。阳明法当汗。以夺血者无汗。故但头汗出也。刺期门以散血室 
之 
热。随其实而泻之。以除阳明之邪。热散邪除。荣卫得通。津液得复。 然汗出而解。明理论。冲是血室。妇人则随经 
而入。男子由阳明而传也。 
妇人咽中痛。如有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 
x半夏浓朴汤方x 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衍义〕上焦阳也。卫气所治。贵通利而恶闭郁。郁则津液不行而积为涎。胆以咽为使。胆主决断。气属相火。 
遇七情至而不决。则火亦郁而不发。不发则焰不达。 
不达则气如咽。与痰涎结聚胸中。故若炙脔。千金之病证虽异。然亦以此而致 
也。用半夏等药。散郁化痰而已。 
妇人脏燥。(一作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x甘麦大枣汤方x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补脾气。 
〔衍义〕内经以肺之声为哭。又曰。并于肺则悲。灵枢曰。悲哀动中则伤魂。此证因 
肝虚肺并。伤其魂而然也。盖肝阳脏也。肺阴脏也。阳舒而阴惨。肝木发生之气。 
不胜肃杀之邪。并之。屈而不胜。生化之火被抑。扰乱于下。故发为脏躁。变为悲 
哭。所藏之魂。不得并神出入。遂致妄乱。象如神凭。木气被抑而不前。筋骨拘束 
而不舒。故数作欠伸。然治相并之邪。必安之和之。用小麦养肝气止躁。甘草、大 
枣之甘。以缓气之苦急。躁止急缓。则脏安而悲哭愈。然又曰亦补脾气者。乃肝 
病先实脾。不惟畏其传。且脾实而肺得母气以安。庶不离位过中而复下并矣。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痞满。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 
痞。泻心汤主之。 
〔衍义〕伤寒论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者。用小青龙汤解表散水也。又曰表未解。医 
反下之。阳邪内陷。实则结胸。虚则心下痞。由此观之。吐涎沫者。盖由水气之为 
病。因反下之为痞。吐涎沫仍在。故先以小青龙治涎沫。然后以泻心汤除心下之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