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学精要-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法之中得空性,无复执物为实有。
  空性之中得法身,无复执实有行用。
  众显之中得无二,无复执实有聚散。
  红白桝于内得平等,无复执实有立破。
  幻身之内有大乐,心境无复有苦痛。
  世俗之中得胜义,无复执实有迷乱。
  自心之中有佛陀,心中无复有轮回。」
  尊者说道:「你的境界觉受,只能说是与证悟相符合,但不能认作是如量的证悟。
  真正的证悟境界应该是这样的。」
  于是就唱了一首「八种自在歌」:「显境空性若无别,则于见地得自在。
  睡梦醒觉桞若无别,则于修观得自在。
  空乐双融无差别,则于行持得自在。
  现在未来无差别,则于实相得自在。
  心与虚空无差别,则于法身得自在。
  苦乐二者无差别,则于口诀得自在。
  烦恼智慧无差别,则于证量得自在。
  自心佛陀无差别,则于果位得自在。」
  由于尊者慈悲的加持,惹琼巴的证境,竟一层一层的向上飞进。
  于是他就唱了一首「证道六中有曲」,把他自己的究竟证悟禀告尊者:「敬礼至尊诸上师。
  显空双融中有处桟,断常二见绝踪迹,妄念所生宗派见,我已离执得解脱,当下无生超心识,此我乞儿之『见』也。
  有贪无贪中有处,有漏之乐已解脱,矫伪法行我不为,当前境界皆良伴,此我乞儿之『行』也。
  纵然跻身瑜伽士,此心适然无少愧。
  有过无过中有处,无有清净无不净,虚伪矫饰我不为。
  当下自心得自在,此我乞儿『戒律』也;从此面对净戒士,此心安然乐少怯。
  轮回涅盘中有处,佛陀众生无差别,我于果位无希冀,现前苦痛显大乐,此我乞儿之『果』也;纵然面对成就者,此心安然无少愧。
  语言意义中有处,学者文语我已离,怀疑揣测根断绝,当下万有显法身,此我乞儿『证悟』也;百千学者虽聚义,我心坦然无少愧。」
  尊者听了十分欢喜说道:「惹琼巴啊!如量的觉证应该像这样才对啊!像你这样才是有根器的弟子!一般说来,使上师欢喜的方法有三个步骤:最初要以信心和智慧使上师欢喜,然后由无谬的闻思薰习趋入大乘和真言乘,坚毅的如法修持,最后就会有殊胜的觉受和证解次第生起。
  今后你不会对文字的教理心生喜爱了,你将致力于实际的修持。
  因此你以后要多闭嘴,少讲话;常常一心内观去用功。
  我的上师马尔巴曾对我说过:学佛的人不懂显密经典亦非决定不可桪。
  只要他能不落言诠,谨依上师的教敕和修法,一心内观;永不忘记那些紧要的特殊口授,厌离生死轮回,这样行持就必定能产生种种功德。
  你也应该如是依照马尔巴上师的教敕去修行才好。」
  惹琼巴道:「尊者啊!马尔巴祖师是怎样说的呢?请您为我讲述一番吧!」为酬其请,尊者就唱了一首「马尔巴上师口授曲」:「马尔巴恩师对我言:最胜依靠为佛陀,最佳伴侣为信心,最恶妖魔为妄念,最厉恶鬼为我慢,最大罪业为毁谤,行道大障为妒忌,少作无义之言行;不依四力桬行忏悔,流转六道无了期。
  若不积聚福资粮,解脱妙乐不可得。
  若不断除十恶业,必受恶趣之极苦。
  不修空性及大悲,究竟佛果不能得。
  若欲即身成佛位,无散专一观自心。
  密续了义之精华,六法摄尽应勤修。
  究竟口诀之精义,应修密乘方便道。
  若求利养与承事,终将成为魔眷属。
  若行自赞与毁他,必堕恐怖之险处。
  不能调伏狂乱心,语句口诀有何用?因地发心极紧要,空见无生最殊胜。
  密法修观桭深邃故,应修气脉明点道。
  俱生智慧应争取,殊胜上师勤依止。
  自心无生应彻观,人寿易尽莫蹉跎。
  勿求轮回短暂乐,苦乐亦有利益面!明心即是成佛道,广闻多为有何益?百千法师纵聚义,难说较此更胜法,汝应依此善修持。」
  惹琼巴听了,心境得到很大的进益。
  此后,尊者师徒节食苦行的在山中继续修持,许多空行母都显身出来奉献供食,说道:「密勒日巴啊!你在修习见、行、修的时候,如果吃用一点人间的食物,穿着一点衣服,同时服用一点点空行的妙食,对你的禅修和善行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些衣食我们都会替你筹备的。」
  尊者说道:「世人所有的财物和资具是不能与我们修行人的觉受和证解相比的。
  因为我们有了禅定的悦食,所以世间的衣食和享受有没有都无所谓!听我歌曰:「敬礼如父诸上师。
  瑜伽行者我密勒,心住实相歌此曲。
  意契无体法界性,由彼鼓兴吭高歌,空行众母请垂听。
  深信因果佛教法,普通信心焉能比?深山隐居独自修,普通三昧焉能比?无有能所此禅观,普通知见焉能比?日用之中桮无妄失,普通修观焉能比?不落言诠此正念,普通观行焉能比?空性大悲融一体,普通成就焉能比?布衣一衫无寒冷,锦缎轻裘焉能比?心入三昧无饥饿,普通酒肉焉能比?恒饮汨汨菩提露,普通饮料焉能比?乐然自足由内生,普通财食焉能比?我父马尔巴大译师,诸成就士焉能比?亲见自心佛陀面,观想本尊焉能比?瑜伽行者我密勒,一般行者焉能比?无有疾病此肉身,依赖药物焉能比?谛听谛听空行众!不明之处现已明,此心光明极光明!无暖之处皆温暖,单衫暖乐乐炽然;无乐之处皆成乐,幻化此身即大乐;不喜愉处成喜愉,梦幻人生亦喜愉!密勒日巴乐融融,乐在灰崖顶高峰。
  金刚灰崖耸云霄,兀鹰拔地翱翔处,金刚灰崖若不高,苍应岂能展翅游?岁末寒风若不烈,山泉谷水岂冻结?若无拙火暖布衣,单衫一袭怎御寒?我若不食三昧食,岂能忍受饥饿苦?我若不饮菩提露,何能断水离乾渴?上师口诀不深邃,岂能无魔亦无障?行者若不具证悟,无人山穴怎安居?此皆上师之恩赐,善巧教授所出生,故我一心勤修观。」
  众空行母说道:「你能如是行解,实在稀有难得,明天将有一个具宿根的弟子前来,你应予以摄受。」
  言毕如虹彩般的消失于天空中。
  次日,古通的施主和徒众前来朝谒尊者,请尊者传给他们法要。
  尊者就传给他们皈依的祷文,并解释皈依的种种利益。
  施主们怀疑的问道:「尊者你自己也念皈依文吗?你也以三宝为身心之皈依处吗?」密勒日巴说道:「我的一切善行和皈依处,也是完全仰仗三宝。
  因为我勤持皈依,所以才能得到今天的快乐和满足。
  所以你们也应该虔诚的皈依上师三宝。
  不仅只是口中念诵,而是要从心底深处把身心一切交付上师三宝,这样的『全体交付』,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过去我所说的种种证悟功德亦与皈依相应,以皈依为因行,才得到今日所就的快乐与满足。」
  于是尊者就向施主们解释「皈依境」之差别和激发他们的向法之心,对他们歌道:「敬礼至尊诸上师。
  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皈依境,我亦皈依得庇护,汝等亦应诚皈依。
  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皈依境,我亦皈依得满愿,汝等亦应诚皈依。
  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皈依密境也,我亦皈依得成就,汝等亦应诚皈依。
  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皈依境,我亦皈依得证悟,汝等亦应诚皈依。
  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皈依,全体交付三宝尊!嗟呼脆弱此幻躯,饮食风雨渐侵蚀,岁月无情疾毁朽,肉身幻躯终破灭,故应行善无惧死。
  譬如夕阳照身影,疾逃亦难脱影随,影随行动不分离,我从未见能脱者。
  学佛之人常念死,能激向上修道心,观死能予究竟乐。
  罪业之人常念死,能悟善恶之真谛,能生深心之忏悔。
  富有之人常念死,能悟财宝实怨仇,能生慷慨行布施。
  年老之人常念死,醒悟无常速将至,能生伤感出离心。
  年轻之人常念死,感悟生命甚短促,能生精进向道心。
  父母肩担儿苦乐,孤儿难解幸福义。
  狐皮轻裘暖且柔,未曾著者不能知,稼穑果实除贫苦,无力耕种不能得。
  骏马蹄奔驰如飞,未乘骑者不能知。
  人生学佛能快乐,若不学佛何能知?欲减饥饿应布施,欲减睡眠勤行善,常念恶趣之苦恼,自然精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