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没有火绳啊。”

  “竟然也能点火。”

  “把它拆开来看看。”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燧发手铳,黄石则站在众人的旁边继续叙述着他刚刚从耶稣会那里听来的故事:“不到三十年前,在泰西有一个叫法国的国家里,有人发明了这种燧发火铳。大约七年前,泰西的法国开始给他们地军队装备燧发火铳。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支手铳就是法国产的,据说是去年才制造地最新武器,发火率已经到了九成以上。”

  这些年来黄石已经发展了好几万的忠君爱国天主教教徒。耶稣会对黄石帮助天堂收集了这么多的灵魂非常感谢,他们考虑到黄石的将军身份后,就赠送给他这把燧发枪。这种武器目前在欧洲还很昂贵,主要是高级军官和贵族的玩物。

  耶稣会以为他们不过是送给了黄石一个高级玩具,但黄石却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东西的威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燧发枪最终会彻底淘汰火绳枪,成为陆战地决定性兵器。火绳枪因为使用明火,所以装填前要让火绳远离火门。装填火药时也需要非常小心,这些相关动作大大减慢了火铙的射击速度。

  虽然长生岛目前使用地火绳枪也有扳机。但火绳枪要注意的问题还是一样也不能少,就黄石自己的实验来说,这把燧发火铳的装填速度远超过火绳火铳,所用时间是装填火绳火铳的一半左右。除了射击速度以外,燧发枪因为采用非明火击发,所以也可以采用更小的火门和更大地药池。威力自然也比火绳枪有显著的提高。

  “这把火铳里面的东西,不过是燧石和钢铁罢了,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有。”黄石让众人把这把枪拿回去好好研究,每一个零件都要仔细仿造并揣摩其所起的作用:“既然泰西人能制造出来,自然我们也能,我希望数年之内。可以让全军换成这种燧发火铳。”

  在黄石的印象里,燧发枪的原理似乎根打火机上地打火石差不多。但如果让黄石自己去造,那就真叫强人所难了。实际上即使有这个现成的样品摆在黄石眼前,他还是看不太懂燧发枪的原理。不过……幸好这不是黄大帅需要考虑的问题,长生岛养了这么多铁匠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黄石豪迈地大声问道:“你们有信心么?”

  长生岛军工司地人们信心十足地答道:“大人放心。我们有信心。”

  黄石笑道:“好,我对你们也很有信心。”

  在能够批量生产以前。燧发枪的成本肯定会高一些。但是假如一个人能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地话,那无论当时的网络类股票有多贵他都会大买而特买的,因为这就叫远见。黄石的优势就在于具有远见,长生岛挣到的钱几乎都被他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而黄石的部下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

  同一天,京师魏忠贤高居在桌旁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张礼单,他下手的厅中站着一个幕士装束的中年人,魏忠贤只是扫了一眼礼单就把它轻轻地放在桌面上,仿佛一点儿也没有把上面的一万两白银放在心上。

  见魏忠贤的目光转了回来,那个中年人立刻再次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袁大人恭祝九千岁金安。”

  “罢了,起来吧。”

  魏忠贤的语气仍然是平平淡淡的,完全听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在奴酋弘历烧了抄家记录说袁崇焕家无余财之前,袁崇焕在明末颇有多金的名声,一般的官员仪金都是几两到几十两银子,但袁崇焕无论是对熊廷弼还是对孙承宗,一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的仪金,以至于孙承宗他们都不敢接受。至于袁崇焕手下的谢尚政、余大成、程直本等人,也都收了袁崇焕的重金,平日就公开以袁崇焕的死士自居。

  魏忠贤的记性也很不错,他记得前年的招募兵丁事件:袁崇焕拿了二十万两的内币去招募新兵,跟着就是一通翻江倒海地折腾,从广东拉了水师、从湖广拉了卫所兵,最后只从广西募了数量不详的新兵,一番折腾下来谁也说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钱。

  最后袁崇焕自己的奏章里只报了六万两银子的帐:他招募了三千个广西士兵,每个士兵付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正常的安家费是每人五两,崇祯年提高到了十两,袁崇焕报账地数字是正常的二倍到四倍),剩下的十四万两都语焉不详。袁崇焕设法推掉对这批开销地核查。还婉拒了朝廷派来的统军将领,而把所有的兵马都交给他的“死士”谢尚政去带领,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钱、招了多少兵。都只能听袁崇焕说了算。

  这次宁远一战,袁崇焕就报称他招募的士兵在坚守宁远堡时死了一千多,这就又是两万两白银从人间消失了。根据魏忠贤的经验,这一套手法就叫“混水摸鱼”,如果不算相关人等的封口费地话,魏忠贤估计袁崇焕仅仅靠这番折腾就挣了十几万两银子。

  “你不用多说了,辽东巡抚的心思我都明白。”魏忠贤已经看过了袁崇焕地奏章。里面对黄石的辽阳之行也是大为称赞,并深为黄石不能带回努尔哈赤的首级而感到遗憾。此外还极力宣扬后金尽皆胆寒股栗,接受招降已是后金上下的主流看法。

  魏忠贤心理很清楚,现在袁崇焕是绝对不会去进行招降的。首先黄石已经把大明的斗志鼓舞起来了,朝野一片主战地声音;其次,如果现在后金真的投降的话,那全部的功劳也都会落到黄石一个人头上去。不会有什么人称赞前去说服后金的大臣的,因为大家都认为黄石地威名足以服远;最后,只有黄石这个光辉榜样一天还在辽东,那其他的人就再也不可能靠军功赢得巨大的声望了。

  现在作为一个文臣,唯一可能在辽东发迹的机会似乎就是搭黄石的顺风车了,但一天不给毛文龙增饷。毛文龙一天就不会让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府地文官染指东江镇的军功,所以大家就是想借黄石地顺风车,也根本借不到。

  下面的人又是重重地叩首道:“九千岁明见万里。”

  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抑或是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府,他们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虑,但有一条却是全体文官的共识。那就是黄石必须离开辽东,而且越快越好。

  这些天来。高踞在宝座上的天启总是很开心,他看到的是一片光明的大好形势,看到的是黄石很给他挣面子,让一向对他有些微词的文臣集团都不得不赞叹自己的高瞻远瞩。但魏忠贤却感到了涌动在这风光之下的暗流,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充沛强大,就是他魏忠贤也感到难以匹敌应对。

  “替咱家带个话回去给辽东巡抚。”

  “遵命,小人一定牢记在心。”

  魏忠贤微笑了一下,指甲在礼单上轻轻划过:“告诉辽东巡抚,他这次在宁远和觉华都做得很不错,咱家很是欣赏,所以这份仪金咱家就笑纳了。”

  “九千岁赏脸,辽东巡抚深感荣光。”

  魏忠贤微微点了点头,把脸上的那一点笑容收敛了起来,语气一下子也变得严肃:“只是请立生祠一事,咱家暂时还不能答应,你回去跟辽东巡抚说,就说是咱家说的:好好干,把辽事办成了,办好了,别说是一个生祠了,辽东巡抚就是想立两个、三个,咱家也不会不准的。”

  “谢九千岁……”那个来人说着就要山呼拜谢。

  “且慢,”魏忠贤冷冷地打断了他的大礼,口气进一步从严肃转为严厉:“这次咱家会让辽东巡抚遂心,把他升官发财的绊脚石搬开。可这不是因为他对咱家恭敬,而是因为咱家信得过辽东巡抚的韬略,但如果辽东巡抚让咱家失望了,辜负了咱家的信任,那他这辈子就连一个县丞也不要想了!

  魏忠贤紧跟着又是一声厉喝:“你听明白了么?”

  “是,九千岁,小人听明白了。”

  ……

  第二天,魏忠贤很快就忙完了政务,早早地就把它们拿去向天启汇报,然后就勤勤恳恳地帮着皇帝干起了木匠活儿的下手。魏忠贤把其他的小太监轰到了一边,挽起袖子亲自上阵,鞍前马后地跑着帮天启递个榔头,或是搬块木板什么的。

  有了魏忠贤这个贴心人帮忙,天启做起木匠活儿来更是事半功倍。很快就把今天他要打造的那件喷泉头造好了。魏忠贤连忙又挽起裤腿,和几个太监一起把喷泉头安到了假山上。等他跳下假山跑回来的时候,天启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皇帝满头的大汗,连外衣都被浸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