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10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谨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缓缓落座下去,一时竟不说话了。折彦质此时在旁问道:“那金人是何反应?”

“李老僧代表完颜亮表示,将以宋金和约为准,再与圣上序齿,永为兄弟之邦。”吴拱道。

折彦质面无表情,不再询问了。徐良此时方才进言道:“陛下,此番兵不血刃,便得回太原重镇,又收下金人所献财货马匹,此诚为宋金事变以来未有之先例。”确实,想当年宋金交战,尽是女真人在勒索钱财,这回倒掉了个个。

“武威王一出手,果是不凡呐!”赵谨笑道。心中也庆幸,没听旁人乱说。徐卫这般厉害,女真人都怕他到如此地步,何愁金军再来攻?朝中那些人,居然还有动徐卫念头,说什么要收兵权,就这阵势,你收试试?笑的是女真人!就抛开抗金不说,徐卫麾下兵多将广,实力又如此雄厚,真要动他,那得出多大的乱子?还是小心安抚,让他全心全意为国尽忠才是上策。

吴拱等一阵,见皇帝和宰相都没有说话,这才继续奏道:“此次臣受徐宣抚派遣来行在,一是向圣上禀报,二是带来女真人所献钱一百万缗,各色珍贵皮毛两千余张,另有良马三千匹在江北,听朝廷调度,分配诸军。此外,金人为示好大宋,将昔日伪韩之枢密使高孝恭遣返,此番徐宣抚也命臣将高逆押解赴行在,听侯陛下发落。”

徐良适时地补充一句:“高孝恭乃伪韩高世由之弟,昔年占领大名府时,多行不义,甚至将徐氏祖坟挖掘。徐卫之父,臣之伯父,故太尉徐彰就是因此事含恨而终。”

皇帝不知道这段往事,听罢怒道:“岂有此理,叛国已是不赦,竟还作下如此勾当!”顿了顿,又笑道“既是川陕宣抚处置司与金国谈判,这所获,川陕留下便是,何必送来行在?川陕财政自给,朝廷也不曾下拨过。”

“启奏陛下,徐宣抚对臣言,此番与金人谈判,虽是川陕出面,然得朝廷批准在前,便是代表朝廷。所获,亦是金国献于大宋,理当上交,川陕怎敢私留?”吴拱十分得体地回答道。

赵谨十分高兴,早没了先前那股晦气相,啧啧连声之后,又道:“纵使如此,那高逆也算是与武威王有杀父之仇!所谓不共戴天是也!徐王本有处置大权,杀之以报父仇便是,何必再押解来行在?”

“回陛下,徐宣抚命臣奏达天听。高逆叛国在前,助纣在后,此乃公事。掘徐氏祖坟,乃是私仇。徐宣抚身为朝廷大臣,虽有处置大权,但不敢擅杀,只是请陛下为徐家作主。”吴拱道。

这话听在皇帝耳朵大为受用!你们谁说徐卫跋扈?看看人家这事办得,非常体面嘛!谈判所得财货,全数上交,分文不留,还倒贴运费。连自己家的仇人也不敢擅自处置,倒是让朕作主,这就叫事君得体,这就叫忠心,这就叫尊重朝廷!威名暴于南北,忠义著于四海,这话不是乱说的。

折彦质在旁边听得暗暗心惊,徐卫这是要干什么?我认识他也不是三年五载了,从前没觉得他这么会来事啊?

第八百一十七章 太原郡王

当着徐良的面,赵谨知道这个事必须办好,否则有负功臣之心,打定主意遂道:“罢!既是武威王请朕作主,朕也不推托,传朕诏命,将高逆交有司按律,从严从重从速处理。”

徐良算是当事人,不方便表态,折彦质只得道:“遵旨,臣立即着大理寺依法办理。”

“也难得武威王千里迢迢送来,东西就收下吧,该怎么处理宰执们定了就是。徐卿此番又立大功,该如何奖励,你们也要尽快拿出方案来,朕这两日便亲书一封,先送到陕西,抚慰忠臣。哈哈,有武威王在,川陕河东朕是丁点不操心。”赵谨看来心情大好,对徐卫推崇备至,早忘了就在方才,他还一个劲地念叨徐卫草率。

两位宰相都应下。

赵谨此时才把目光落在吴拱身上,问道:“哎,方才折卿说,你是谁的儿子?”

“回陛下,先父吴玠,臣乃家中长子。”吴拱伏在地上答道。

因为吴玠去世的时候,赵谨还没作皇帝,情况不清楚,徐良在旁边解释道:“陛下,吴玠是武威王麾下大将,历任多种要职,战功赫赫,金军闻风丧胆。此前,已追赠太尉。”

赵谨听他这么说,才有了点印象:“哦,原来是忠良之后。卿现居何职,几等品秩?”

“臣现任川陕宣抚处置司准备差使,为宣正郎。”吴拱道。宣正郎是武阶第二十四阶,从七品,他因为是受父荫入仕,最初是从九品小官,徐卫作节度使时提拔他作节度掌书记,后来一路照顾,不几年,便升至从七品。对于没有战功的幕僚来说,这已经算是快的了。这次专门派他来行在,看得出来,徐郡王对这个后辈既重视,又高看。因为,但凡受边帅派遣到京城面圣、献俘、报捷者,按惯例,都是要由皇帝亲自封赏的。

果然,赵谨思索片刻,便道:“卿为忠良之后,又得武威王重用,此番一路辛苦,徐卿折卿,你们看是不是应该破格提拔?”

徐良答道:“陛下圣明。”

折彦质也没有异议,毕竟这不算什么大事,何况顺水人情何乐不为?也道:“确实应该。”

赵谨对职衔军阶这些还很陌生,又问道:“那你们看,应该怎么除授?”

“可提为武功大夫。”折彦质到底是带兵的人,对这些东西门清。

“好,就依卿所奏,晋升吴拱为武功大夫。”赵谨笑道。武功大夫,是正七品,别看只是“从七”升“正七”,武功大夫是武阶第十五级,吴拱这是一下子从二十四阶升到了十五阶,若不是这趟来行在,他在川陕宣抚处置司可能还要磨上几年才能有这待遇。

吴拱谢过圣恩,又听天子道:“吴卿回川陕之后,转告武威王,朕自从上次一别之后,甚是想念他。”徐卫上回到行在面圣,还是被徐良紧急调回来,参与应该接受金国提出的议和,还是应该不予理会,立即北伐之争论。

“臣遵旨。”吴拱道。

“好,无事,卿且退下。”赵谨和气道。

吴拱却跪在地上没动,道:“陛下,此次臣入朝,除上交所得之外,还有一事,徐宣抚命臣当面奏达天听。”

“何事?”赵谨问道。

“年初,我边防部队便发现辽国往西夏旧地增兵,因两国不再是盟友,所以我方也不好过问。不久前,数度为辽使的萧朵鲁不突访兴元府,告知其就任原西夏诸州总管,并向徐宣抚通报了辽军将大规模进驻夏境的消息。”吴拱禀道。

赵谨心头一跳,这是为何?折彦质也微微皱眉,契丹人这是宣告重回东土么?这件事,徐良事先并不知情,此时听吴拱一说,不禁扼腕,坏了。

“这是什么意思?”皇帝问道。

“萧朵鲁不声称,不论宋辽结盟与否,其复国之志都不会动摇。徐宣抚认为,虽然辽人宣称是为复国,然集重兵于我边境,不可不防。如今,辽军占据着原西夏腹地,又保持着河西之畅通,恐怕其战略重心,将逐渐东移。”吴拱道。

此话让皇帝面子上有些不好看,因为宋金议和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宋摒弃与辽国的同盟关系。可现在,辽军突然增兵夏境,等于是说大宋跟大金这还龌龊着,又多了一个潜在的敌人。更不用说,因为宋主动摒弃与辽的同盟关系,原来借给契丹人的几个州,估计也黄了。

原本是不喜欢打仗,再加上老丈人的关系才推动议和,没想到,这回又树敌了。哎,当初大臣们怎么不提醒朕?

想到这里,方才的喜悦不免被冲淡了,又向吴拱道:“那当如何应付,武威王说过么?”

“徐宣抚认为,虽然我朝主动摒弃盟约,不免触怒契丹人。但辽国首要之务,仍是攻金复国。只要情况不继续恶化,当无问题。怕只怕……”吴拱说在这里,停了下来。

“怕什么?”赵谨追问道。

徐良已经听明白了,接着道:“怕只怕,金辽联起手来,那就不妙了。”

赵谨脸色一变,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跟金人议个和,却有可能导致这种恶果!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跟女真人议和!原本根本没把辽国当回事,谁曾想……唉。

折彦质一直专心听着,到此时渐渐听出意思来,徐卫这是在吓皇帝,吓朝廷,好小子,跟你认识十几二十年,这回我才看清楚。一念至此,也奏道:“陛下,辽军进驻夏境,确实是个潜在的威胁。但依臣看来,契丹人与我朝为敌的可能性并不大。只要保持武力威慑,以及避免刺激辽军,冲突的局面当能避免。”

“当真?那这就要靠武威王了。”赵谨喃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