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下旬,种师中再次上奏东京,言金国西京大同府有兵马集结,极有可能是女真人在为第二次南侵作准备。要求朝廷速发物资粮饷,加强太原防务,并一再重申太原战略意义极为重要。赵桓听到这个消息,是寝食难安,他也知道太原不容有失,从金军长期围困太原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其重要性。问计于一班宰执,却是各说各话,鸡同鸭讲。

正在东京方面犹豫不决的时候,金国终于有动作了。八月末,女真使臣韩昉到达东京。朝廷初得消息时,以为金人派出使臣必是前来问罪。可韩昉到东京后,与其接触的大宋朝臣对他的印象都是温文儒雅,有才气,知礼仪,进退得当,不卑不亢,完全不似上回金使王讷那般跋扈。而韩昉此来,非为问罪,乃是议和。赵桓闻讯大喜,在他到京第五天后召入禁中接见。韩昉提出,上次王讷出使,南朝给出的答复,金帝不甚满意。要求再加金帛财物,至少也要割让河间中山两府。

赵桓见女真人松口,不再提尊金帝为伯父之事,颇为心动。但到底是割让祖宗之地,他也不敢大意,命韩昉回馆驿歇息之后,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毫无意外,徐处仁、李纲、何灌等一班主战派大臣极力反对,认为太原之围已解,朝廷又重新部署防务,不惧女真再来,为何还要忍辱含垢?且河东制置使种师中称金西京大同府有兵马调动迹象,金使在这个节骨眼上来到东京,有可能是为了麻痹大宋,切莫大意!

赵桓自己却认为,若是能以钱财和两府之地换来宋金和平,倒可勉强接受。怕只怕女真人得了好处,翻脸不认,因此拖延不决。拖到九月初,金使韩昉催促过两次后见宋廷仍未给出答复,便不再多言,摆出了一副安等回音的架势。期间,种师中两次上奏请求朝廷支援太原,赵桓均不理会。

这日,在东京西北的驿道上,人流如梭,络绎不绝。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脸上神情肃穆,手里都提些香烛果品。甚至有人三步一跪,极为虔诚。自东京戒严解除之后,一切似乎已经恢复了宁静。东京百姓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不,京城西北距离牟驼冈不过十余里的晓祝山登云寺做法会,城中的善男信女蜂拥而往。

行至一处岔路口,人群都往左去,却无一人向右。这驿道上人流虽多,却不难分出种类。那白发苍苍的老者,定是去求神佛保佑全家平安。那看不到自己脚尖的富态男子,必是祈祷生意兴隆。还有那一路遮遮掩掩的小娘子,说不定是希望菩萨赐她一个如意郎君,也不知佛祖管不管这事。

“老人家,为何众人独向左走,却不往右?”人群中,一名汉子向身旁老妇问道。此人约莫三十出头,穿一领深灰直裰,收拾得十分精干利落。手里虽然也提着香烛等物,可观他神情剽悍,怎么也不像是善男。

那老妇瞥了他一眼,随口道:“听你口音,不是东京人士吧?”

“哦,祖籍便在此处,只是历年来在外经商,方才回乡。因家中老母染疾在床,特地前往庙中许愿,祈求神灵庇佑,让老母早日康复。”那人笑着回答道。

听到这话,老妇心里暗赞一声,真是个孝顺儿。她上了年纪,行动有些不便,那汉子见状,便接过她手中之物,一面又伸手搀扶。

“那处再往前行十几里,便是天驷监所在地。那里风景秀丽,值得一游。只是从前还去得,最近便不许人接近了。”老妇回答道。

那汉子听罢,不经意地朝右望了一眼。两条路一般模样,这边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那处却是鬼影也没一个,反差十分强烈。遂又向妇人问道:“老人家,这是为何?”

老妪摇了摇头,表示不知,此时,却听身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据说是有军队驻扎,寻常人等不许靠近,是真是假,也无从知晓。”

那汉子一听这话,回过头去,却见五六个壮年男子都把目光瞧向他。

“那还有假?我听人说,那牟驼冈附近好像驻扎着朝廷新编的什么队伍,哦,对了,好像是两河的义军。”又有人接口道。

听到此处,那汉子忽将手中物品全数塞给那老妇,陪笑道:“老人家自去。”说罢,挤出人群,却往后去了。

“哎,这位官人,这东西是你的!”老妪高声叫道,那汉子却已经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约莫过去半个时辰,路上行人渐少,方才那男子却从路旁冒出,四周一张望,来到岔路口,盯着往右那条通往牟驼冈的驿道出神。

“去是不去?”不知什么时候,又有五六个汉子聚在他身后。看模样,都是精明干练之辈。

那汉子并未回答,而是撇开驿道,直投林中而去。剩下几人,互相对视一阵,紧随其后,顷刻之间,便消失在丛林之中。这行人身形灵活,在山林之间穿梭,约行七八里,来到一处大帐似的土坡,刚踏上坡顶,行在最前头的男子忽然将身一矮,身后几人还愣着不动,他回过头来,脸色一沉:“蹲下!有人!”探出头去,往北一望,便见一队宋军士卒挺着长枪巡逻而过。

“走了,上吧。”有人叫道。

“莫慌。”为首之人神色冷峻,一双鹰眼四处打转,恰如隐蔽在草丛的野物还在伺机对猎物发动袭击一般。果然,片刻之后,又一队宋军士卒过去。好家伙,果然在这里还埋着伏笔,看这森严的警戒,定然有条大鱼!

等了一阵,不见任何动静,那为首之人到处打量,见不远处一座山头耸立,心中一动,起身挥手道:“走,上山,千万小心!”其他人也不答话,跟在他身后一言不发,甚至大气不喘。

登上山头,居高临下,山下方圆十数里景致悉收眼底。汴河蜿蜒盘旋,自西向东流去,此时早过日上三竿之时,那河面波光粼粼,无数船只顺流而下,一派繁荣景象。这些人却无暇欣赏锦绣河山,留下两人望风后,余者登上最高峰,极目远眺。却见那群山环抱之中,一片辽阔无际的大平原尽在眼底。无数骏马,或奔或立,或吃草或饮水,几乎让人以为身在塞上江南。

“此处必为南朝养马之所!”这人的声音透出一股激动。却被为首那个回头盯了一眼,赶紧生下头去,不敢复言。

再看距离那牧场约六七里地,便有小彪人马分散各地,往来巡弋,其间隐隐约约似有营寨。只是距离太远,又被山体阻挡,瞧不清楚。

“看这样子,似乎不像是义军吧。”一人质疑道。

为首的汉子微微点头,若是义军,哪来如此森严的戒备,又怎会将营地选择得这般隐蔽。有人建议,再走近些,以便仔细查看。他却沉吟不语,查得细致些,固然是好。但万一泄露行踪,被对方警觉,反倒不妙。

正入神时,忽听背后轻微响动,心头狂震,猛然回首去瞧。只见山石林立,树木依旧,哪有半点异样?

“怎么?”身旁同伴问道。

“你们没听着?”那人反问道。

同伙们都摇着头,他自己也感觉是否有些紧张了,正打算回身时,突然面色一紧:“人呢!”

人?什么人?余者面面相觑,不知他所言何意。但仅转瞬之间,人人心头升起一起凉意,疑惑的脸上转而覆盖一层冰霜一般。不好!放风的人呢!方才明明留下两人望风,此时为何踪影全无!这青天白日,莫不是见着鬼了!

“我去看看!”一人变戏法似的从袖里翻出一柄短刀。

“不!”为首之人一声厉喝。野兽般的眸子精光暴射,在山林之间扫射不停,不着痕迹地从身上取出短刀执在手中,举手示意众人下山。五个人各执兵器,戒备着朝山下而去。行一阵,仍不见那两名同伴踪影,一时间,只觉这灿烂的阳光,也变得阴鸷起来。

几人小心警戒,缓步下行,除了脚踩落叶沙沙作响外,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可越是这样,几人心中越是不安。哪怕被野物吃了,也还剩几块皮毛不是,人到底在哪?

头顶突然一声扑腾,骇得这几人惊叫出声!定睛看去,却是一只野鸟振翅飞走!该死的扁毛畜生,却来消遣你家爷爷!

“几位打哪来?到哪去?”冷不防一个声音响起。却见一人,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正挡住去路。也是三十上下,身长六尺,穿一袭灰色短衣,腰里挎把刀,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

见他如此装扮,料想不是士卒,这方为首之人收了短刀,上前数步,抱拳道:“好汉有礼,我等是北地客商,到南面做买卖,在东京歇息几日。今日闲暇无聊,便出来游玩一番。不知好汉是……”

没等他话说完,对方已经挥手道:“废话休说,交出器械,随我一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