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徐卫仍作倾听状,没表什么态,他又道:“大通,丰利两处炭井,确系产量最高,质地最优。但小人没想过一口吞下,知军大人占一成,半年结算一次。当然,除此之外,军中若有紧缺之物,用得着小人的地方,义不容辞。”

坦白说,胡茂昌提出的条件不可谓不诱人,除了修建营房,还白送一成干股,而且是半年结算一次。但也不是没有比他条件高的,定戎本地几家富商,找徐卫谈这事时,甚至有人给出了三成的比例,而且只要他点头,立即送上五十万钱。

徐卫轻轻地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胡茂昌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也不去催促。宋代,对官员经商是明令禁止的,无论你是在职,还是赋闲,都严禁参与商业活动。可即便如此,在这个全民经商的时代,文武官员经商的风气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宋朝始终。

早在宋太祖开宝三年,成都府“押纲使臣并随船官兵多冒带货物、私盐、锦缎,所过不输税算。”不但作起了生意,甚至还偷税漏税。

又如南宋时,殿前司统领诸将官公开“养兵营运,浸坏军政”。将领们不但在驻扎之地私自兴贩营运,而且经营商店,当铺等勾当。

举个世人皆知的例子,《水浒传》中,请武松助拳痛打蒋门神那位施恩,职务是管营,也就是一个厢军的小军官。他在快活林自己开了一家酒店,还用营里的百十个囚徒作伙计,一个月下来弄个两三百贯小菜一碟。这可以说是宋代武臣经商的一个缩影。

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文武官员经商可以说是公开的,而且朝廷打击力度一直很小,就连贩卖宫中禁器牟私利的官员,也不过是“降三官”的惩罚而已。而且,朝廷的打击对象,往往集中在“非法”经商的官员群体。也就说有犯法行为,比如偷税、受贿、强买强卖等。对那些“本本分分”经商的官员,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一阵之后,徐卫笑道:“胡掌柜的诚心,本官看到了。只是,兹事体大,仓促之间也不能决断,容我考虑数日如何?”

胡茂昌一听,赶紧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只要知军肯抬举小人,天大的事还不是大人一句话?”又闲聊一阵,徐卫推说不胜酒力,先告辞离开。胡茂昌亲自送到楼下,再三拜托。

往后三天,除了定戎本地商人时常想要求见徐卫外,胡茂昌一直没有露面。到了第四天才终于坐不住,又来见了一次。这几天,徐卫经过深思,总感觉对方这一成白送的干股不能拿。如果拿了,那就跟受贿是一个性质,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上头还压着一个曲大帅。

但是,石炭这块肥肉,也不能不吃。都说养兵养兵,拿什么养?还不是拿钱养?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确能让当兵的争相效死。可看清楚了,同甘在前,共苦在后。饿着肚子谁跟你出生入死?虎捷乡军军饷就那么一丁点,说得难听点,一月单靠军饷,嫖回私娼都不够。非要等到打仗,才能阔气一回。可那还得看你运气好不好,否则,有命挣,没命花。

思前想后,徐卫决定入股。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胡茂昌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毕竟这是人家的地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几千年来都是这个道理。而且知军一入股,那就是休戚与共,风险同担,何乐不为?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解县境内的炭井,都是开发好的,一切设备齐全。只需雇上人开工,当天就可开采,一月之内就能见着现钱。矿主所要支出的,其实就是那笔承包费而已。

条件谈妥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大通,丰利两处炭井规模最大,包给了外地商人,本地客商肯定有想法,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得想法子。徐卫想来想去,想到了一手。

八月二十四,就在前些天胡茂昌请徐卫吃饭这家酒楼,最轩敞的雅座中,徐卫邀请了几乎所有想承包炭井的本地外地商人。其实,外地来的商人,主要出自京兆一带,几乎都被胡茂昌给劝退了。不过今天,他还是带了几个人来,无非是充充场面而已。

雅间中,两派商人各自坐在一处,互相谈论着。这买卖人讲究上和气生财,表面上必须过得去,因此但凡新来一个,无论本地外地,都还是客气地点点头。

“我是不是眼花了?那是胡茂昌?”有定戎本地商人小声问道。

“就是他,打进门我就发现了。这厮手伸得真长,长安城里,质库、酒肆他有十几处,前些年在河东倒腾石炭,经运河南贩,赚得不少,衙门里熟人不少。这回又盯上定戎了。”旁边的同行笑道。

“哼,这可是在定戎,他想称心如意,恐怕没那么简单。”有人不怀好意地朝胡茂昌一瞄,沉声说道。

当即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不好说,这石炭在解州,咱们从前都没经营过。胡茂昌在这方面有优势,莫小觑了他。”

“那顶个鸟用?还不是衙门一句话……”话说到这里嘎然而止,因为衙门里的徐知军和张大人都到了。

看得出来,徐卫张庆两个都不想让事情看起来太过正式,因此没穿官服,青衣纱帽,折着西川折纸扇晃晃悠悠进来。满屋的客商都起身行礼,他二人也客场地相还。坐定之后,先请了茶,继而徐卫开口道:“今天本官请诸位掌柜主东来,挑明了说,就是为了解县那十几口炭井。”

虽然明知道是为这事,但“炭井”两个字一入耳,所有人还是禁不住心里颤了一下。

“朝廷的制度,诸位都知道,民办。只是,炭井大小也就十七口,这僧多粥少,各位呢又诚心诚意,搞得本官是半个月没睡好觉。”徐卫打着哈哈。一众客商也陪着笑,都说大人勤于政务,实在是官员楷模,我等之福云云。

“本官想了许久,觉着这个事,包给谁都难免被人说是非。斟酌再三,抓破了头皮,总算合计出个法子。下面,请张大人给诸们说说。”徐卫说罢,便瞧向张庆。

张庆倒不急着说,从腰带上取下一卷纸张来,按人头发放一张,客商人拿起一看。那纸上把解县境内十七口炭井都按产量大小标了号,大通丰利自然是排前面。在项目之后,留有空白,要求填写承包价格。

待发完之后,张庆不慌不忙坐回位置喝了口茶,这才道:“诸位都看清楚,这上面十七口炭井都在,你想包一处也罢,全包也好,填上价格。当场开示,价高者得。”

众人一听,都觉得新鲜,这叫什么法子?不过细想一下,似乎也合理,这官府自然是想拿最高的价。但高到多少却不一定,总还有个参照。比如我寻几个相熟的一商量,故意把价压低一些,你也没奈何不是?正打着这主意呢,只听那张大人一声吆喝,突然从外头窜进来一群士卒,刚进来二话不说,先把那明晃晃的钢刀给“唰”地一下拔出来,然后奔到各客商面前,来了个人盯人。

商人们正吓得不轻时,又听张庆道:“未免有人舞弊,窜通起来压低价格。今日知军衙署包下了这酒楼,各位掌柜都有单间,可前去细细思考斟酌,填写完毕之后,交给门外把守之卒。待九份文书齐备后,现场公示决定。”

话一说完,便由九名士卒跟押犯人似的将一干客商带了出去。徐卫看也不看一眼,只顾喝茶打扇。他倒是悠闲,可就苦了九名商人。现在每人一间房,压根没法找人商量。而且,这九名商人都是单独打着旗号前来,也没谁说要联合承包。即使有人拿到了那文书之后,临时起意还找人压低价格,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让当兵的带走了。

呆在单间里,绞尽脑汁,把各种可能都想尽了,还是不敢随意乱填。写低了,你承包不上,白忙一场。填高了,那可是钱,不是土疙瘩,亏不死你。再三考虑下,有的人干脆放弃了大通丰利这样的大炭井,转而盯上了一些规模较小的。

还有的人心存侥幸,偷偷打开门想浑水摸鱼。刚露出半个脑袋,就听见一声喝:“你想作甚!”

看着那张一丝不苟的脸,还有那把看一眼都能割破眼皮的利刃,忍不住吞了口唾沫:“上,上茅房。”

这徐知军的部下倒也通情达理,把身子一让:“我陪你去。”

就这么折腾了将近两个时辰,九份文书才算全部交齐。等回到雅座,先前还意气风发的客商们就跟赶了几百路似的,个个耷拉着脑袋。

张庆将九份文书平摊在桌面上,每一张都有各掌柜的私印,作不得假。而后,他逐份逐项地审核价格,记录下每一处炭井的“中标者”。下面九位商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迫切地期盼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