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他们火带往陕西赶去的路上,中原地区已经狼烟四起。隆兴五年,八月,金国朝廷决定支持完颜兀术,由他任右副元帅,发燕京枢密院辖下兵马九万余众,又征集了一个汉军万人队,一个契丹万人队,再加上签军五万,伪韩军五万,共计二十一万人,号称五十万,发动了“收取中原,剑指江南”的进攻。

战争开始之初,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击溃了山东境内有限的宋军。但令人疑惑的是,兀术似乎并没有冲着东京去的意思,故意放着东京地区不打,而是兵分数路,迅速攻城拔寨,占领中原其他府州。东京留守司的战略布置,本为就是以京城为重点,哪还有力量兼顾其他?因此,兀术在极短时间之内,就拿下了郑州、颖昌府、汝州、陈州,对西京洛阳所在的河南府,和东京所在的开封府都形成了夹击之势。更严重的是,兀术此举还将东京留守司和镇江行在分隔开来,挡住了江南北上支援中原的路。

而东京留守张所,在事发之后,反应迟钝。韩世忠几次警告他,金军不来碰东京城,是想把我们留到最后,围而歼之。必须尽快作出决断,一是求援,二是突围!马上放弃东京,率领部队跳出金军包围,往南走,跟江南的御营司部队会合,这才是上上之策!

可张所没有同意,尽管他从内心也认为韩世忠的意见,在军事上来说得有道理。但他从政治上考量,不敢也不能放弃东京!毕竟,这里是都城!钱粮物资虽说转移走了,可东京城里还有数十万百姓,还有皇宫宗庙!我们拍屁股一走,这些怎么办?我去了南方,怎么跟官家交待?

正是张所的这种顾忌,直接就宣布了赵鼎“对峙中原”计划的破产。

九月初四,陕西,秦州。

一支马军,旋风一般卷进了城去。经历了一个多月星夜兼程的赶路,徐绍徐卫叔侄二人终于回到了陕西。此刻,他们最想知道的就是,陕西怎样了?

正值晌午,吃过午饭的宣抚处置司佐官们三三两两回到了衙署,准备继续打理公事。到了二堂,先泡上杯浓茶,准备刮刮午饭的油腻。在等茶的间歇,坐在位置上眯着眼打会小盹,实在是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快!到大堂!宣抚相公回来了!”这一声炸雷般的吼,惊醒了一众悠闲的官员们。怔了片刻,全都跟屁股着了火似的窜将起来,直投大堂而去。

走廊上,只见同僚们蜂拥而往,互相议论着。怎么宣抚相公一回来,面都没见着就召我等到公堂去?这是出什么事了?

到了公堂上一看,众人才知事情不小。没瞧见么?宣抚相公一个,南路徐招讨一个,俱是汗流浃背,喘息不止。一个坐在堂上,一个坐在下首,满面的疲倦之色。

从环庆归来的宣抚处置司判官王庶,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问道:“宣相,你这是……”

徐绍摆了摆手,一把抓起案上的茶杯猛喝一阵,喝罢,顾不得气喘吁吁,疾声问道:“陕西可有事!”

一话惊满堂!陕西?能有什么事?一切正常啊!

“这,并无甚大事。只是上个月,环庆有兵将作乱,但被徐招讨在半日之内弹压下去,并没有造成……”王庶正据实以报。

哪料徐绍一口打断他的话:“本官是问金军!金军可有举动!”

王庶被他的样子骇了一跳,堂上众官也面面相觑。金军哪有什么举动?

“没,没有,宣相,到底怎么了?”王庶一头雾水。

徐绍这才算放下心头一块大石。又抓起茶杯,却发现里面半口也无,重重盖上之后,整个人虚脱一般,闭上眼睛,背靠着椅子,不再动弹。

众官见状,不敢去打扰,纷纷把目光投向徐卫。你跟宣抚相公一同到的行在,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吧?王庶走了过去,小声问道:“子昂,这是何故?”

徐卫此时已经平复过来,看着一张张疑惑的脸,他叹道:“金军大举南犯。”

公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本来饭后睡意绵绵的大人们瞬间被震惊了!怎地?又大举入侵?这可如何是好?唉,国家多事之秋啊!

“走的哪一路?陕西有危险么?”

“镇江行在是什么态度?对陕西可有明令?”

“现在打到哪处了?江南无虞吧?”

众官七嘴八舌,都冲徐卫去,整个公堂闹哄哄一片。突然,只听啪啪两声巨响。众人回头看去,只见宣抚相公满脸怒色,手击在案桌之上。喧闹的公堂顿时安静下来。

徐绍毕竟上了年纪,这使劲拍两下桌子,腿又软了,坐下之后,训斥道:“你等折腾个甚?都坐下!”

众官依命落坐,嘴上虽不说了,可心里仍旧不免忐忑。这从前金军总是兵分两路,一东一西,现在中原开战了,陕西恐怕也跑不掉吧?哎呀,徐卫啊徐卫,这回你可也得顶住了!咱们就指望你了!

徐绍极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他现在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如果金军仍旧兵分两路,倒好办了,他直接领导西军抗战便是。可从现在的迹象来看,金军一改从前战略,这回好像只针对中原。那么西军何去何从,就看他如何决断!

朝中大臣虽然有要求西军入援的呼声,但皇帝并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只是让他审时度势,这也是他“宣抚处置使”便宜行事之权。可越是这样,越让人头疼。回来的路上,他无数次反复地思考,不得不承认,老九的话是对的。哪怕金军没有攻打陕西,西军也不能跑到中原去支援。陕西太重要了,不容有任何闪失!鄜延已经被金军占据,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如何抽得开身?再说,从前西军入援,那是因为天子在京师,不容不救。可现在,天子远在江南……

可是,如果西军就这么无所作为,无动于衷,那也是绝对不行的。难,两难啊!

“北夷再度南犯,经山东,转河南,中原危急!以今日之态势看,金人似乎无意犯陕西,诸位以为,西军如何应对?”徐绍问道。语气中难掩疲惫。

王庶立即接过话头:“行在是什么意思?”

“彼时局势不明,行在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指示,只是让陕西审时度势。”徐绍答道。

“中原之重,远胜两河,失中原非但恢复无望,且江南亦危,西军要有所举动才是。”王庶沉吟道。

“不错!入援!西军出关!直入河南!”有人高声附和。随即引来赞同之声一片。

徐卫看了这些人一眼,并不发言。此时,也有一个人在看着他,就是他的堂兄,徐六。

“若西军驰援河南,那请问,置陕西于何地?”徐良抗声问道。

堂上一时为之安静,对啊,脑门子一热,光想着中原,陕西怎么整?现在鄜延同州一带,还在金军占据之下,西军要是调去了中原,别让人把老窝都端了吧?不行不行,西军不能去!哪也不能去!

“能不能分兵?一部防备金军,一部驰援?”有人小声问道,估计自己也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分兵?你自己转身问问徐招讨。要是分兵,恐怕救不了中原,也保不了陕西!”立马有人反驳了他。

“那怎么办?局势危急至此,数十万西军难道无动于衷么?朝廷养兵是干吃饭的?”

“话不是这么说!这不正在商议么?你急什么?陕西情况本来就复杂,金军就在咱们卧塌之侧!怎么敢轻举妄动?”

“说的是!依我看,女真人就是想凭借陕西金军把西军牵制住,不让西军支援,好让他们放开手脚南犯!”

这些人吵吵闹闹,没个统一意见,直到徐良再一次出面制止。

“国家到如此地步!西军必须有所行动!不能坐视!”徐绍一锤定音,给西军定下了个调子。

他既然开了这个口,那讨论西军动不动就没有必要。只是,怎么个行动法?真去支援中原地区?后院不顾了?

王庶等人颇为振奋,赞同道:“宣相之言在理!西军为大宋精锐之师,国难当头,当有力挽狂澜的气魄!”

“怎么挽?”这实在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徐绍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徐卫:“南路招讨使徐卫在此,想必有所建议?”

其实在路上,他叔侄两个已经几次讨论过了,并准备了好几套策略。若只针对陕和西军的利益来说,不动是最好的。今年又破坏了金军的麦收,女真人在陕西只会越陷越被动。再准备两三年,等西军兵强马壮,粮饷充沛之时,就可吹响反攻的号角。但很显然,现在的大环境不允许西军这样。

那么退而求其次,有两套方案。

第一套,金军既侵中原,那么西京洛阳所在的河南府自然不可避免。河南与陕西,通过陕州接壤。现在陕州处于徐卫控制之下,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