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折家回家乡去,余愿足矣。”

军器监闻弦歌知雅意,折家还镇府州,这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正当的。但以折家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若朝廷只予府州一地,你折家能答应么?不说别的,你如今爵封郡王,位极人臣,在江西也作个宣抚大使,让你回府州去作个知州,你能愿意?就算让你作个麟府路的经略使,你只怕都得关起门来骂娘。你说这话,不过是替折家子弟争取罢了,你志不在此。

心里这么想,但嘴上却道:“大王高风亮节,居功不自傲,尚思激流勇退,下官实在钦佩。只是,虽说收复中原,但国家仍是多事之秋,朝廷怎能少得了大王?”

折彦质听到这话脸上笑容更盛,只是仍道:“你是军器监,当知道这仗总有打完的一天。”

军器监立即还道:“大王可是科举正途,进士出身。”折彦质闻言大笑。

当晚,在禁中大庆殿,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除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外,包括太上皇赵桓,皇室宗亲,耆老元勋,尽皆出席。气氛是热烈的,隆重的,喜庆的,最出风头的,当然是领导这次北伐的汾阳郡王。太上皇和皇帝,都亲自跟他走了一个。其他朝中同僚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宰相徐良给敬酒时说的话,另有深意。徐六说,希望折郡王“不骄其志,益励军情,以全莫大之业”。

这话从口气上说,有点大了。因为若论资历,折郡王恐怕还是要比徐六高那么一点半点。你想当年徐绍作枢密使时,折仲古就是副使,他俩搭班子,这么论起来,徐六都算是后辈了。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人现在是朝中独相,以宰相的身份叮嘱一个地方宣抚使,还是合情合理的。

折彦质因此并没有多心,倒是徐相话中的意思,当时就引起了折郡王的注意。不骄其志,益励军情,就是说希望宋军戒骄戒躁,厉兵秣马,不能松懈。“全莫大之业”,就是说要完成我们的鸿图伟业。

现在中原已经光复了,山东也是迟早的事,徐六所说的“莫大之业”指的是什么,那还不是一点就明?中原虽然收回来了,河东呢?河北呢?燕云地区暂且不说,最起码,这俩地你得拿回来,才算是全功吧?

第七百八十章 拿什么封赏你?我的大帅们

在一系列近乎狂欢般的庆祝活动之后,朝廷终于要干点正经事了。大战结束,最紧要的是什么?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不错,这是很打紧,但有另外一件事情也不能含糊。那就是奖功罚过。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疆场搏杀为的是什么?为国尽忠,保境安民,这当然也是目的,但未免空泛了些,还是要来点实际的。

很多将士投身行伍,说白了,就是为了有饭吃,有钱拿。这就跟做工一样,我给你干活,你付我工钱,做得好,你还得给我奖励。收复中原这么大的功业,不重赏说得过去么?作为南方宋军统帅,折彦质在庆祝活动结束以后,就该往上报功了。

这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工作,因为此次出征,南方宋军出动了十八万马步军,不说士卒,单是有军功的军官,就数以千计。统计起来,很费了些时日,不过折彦质具体负责的,则是宋军高级将领的叙功。再分得细一点的话,就是三路大军中,各正副宣抚使、正副安抚使、正副都统制的军功。

折郡王倒也没有明显的偏袒自己家的子弟,他首先报的,就是荆湖宣抚司的战功。韩世忠岳飞二将在此次北伐中,遵守节制,指挥有方,为收复中原立下大功。尤其是岳飞,作为宋军先锋,战果辉煌。不过,折彦质不喜欢他的个性,再加上韩世忠又是岳鹏举的上司,因此书韩世忠军功第一,岳飞次之。

折家军作为南方宋军的中流砥柱,军功自然也不会小。彦文、彦适、彦若、彦野几兄弟都榜上有名。至于淮西军,让折郡王有些为难。若论战功,淮西军是三路宋军中最差的,进军途中还遭受一次挫败,差点没让金军给撵回去。数来数去,也只有淮西安抚副使李显忠上得了台面。可刘家是皇亲,据说当今天子很宠刘皇后,皇帝的老丈人,不能让他难堪啊。

折彦质将淮西军排在最后,当然,也有一些赞美之辞,然后报了上去。有司就根据他的奏报来叙功,写成建议,送到中书,请徐良定夺。

徐六和几位参知政事共同商议,拟让韩世忠建节,岳飞晋升从三品,另外再给予物质上丰厚的奖励。折家军里彦字辈的几兄弟,也是该建节的建节,该晋升的晋升,没有什么异议。头疼的就两件事情。其一,是折郡王来怎么嘉奖?其二,就是淮西军应该如何打赏?

折彦质现在已经是郡王爵位,大宋的祖制,异姓大臣一般不封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开国元勋中,有些就封了王爵,后来为了激励大臣们收复燕云,神宗皇帝曾有遗训,说是“有复燕云者,胙本邦,疏王爵”,正是因为神宗皇帝这句话,童贯虽然只是从女真人手里赎买了几座空城,但还是被封为广阳郡王。

宋金事起,忠臣良将勇赴国难,为了表彰这些功劳卓著的大臣,朝廷再次破例封王。得封王爵者有四人,清河郡王徐绍、广安郡王何灌、汾阳郡王折彦质、东莞郡王徐卫。以异姓封王,大宋朝来说,那是莫大的荣耀。

此四人,俱是威震天下,功劳足以留名青史,当之无愧。但徐六等人为难的地方在于,郡王已经是一品,而折郡王这次功劳是明摆着的,不重赏说不过去。议来议去,宰执大臣们有两个意见。

要么,将折彦质封为一字并肩王,位在诸臣之上,以彰显他功盖当代的特殊地位;要么,不封折彦质,将功劳摊在他折家子弟身上,大力提拔一番。徐六将这两种意见都落实在书面上,打算报给皇帝,让他定夺,以免得罪人。

至于淮西军,大臣都有意见。倒不是对淮西将士有意见,而是对刘家兄弟有看法。想刘光国有什么了不得的军功么?没有,可有家硬是窜到了太尉,没办法,皇亲国戚啊。想当初,徐卫这些大将,不知在尸山血海里滚了几滚,累积了多少军功,才作到这武功的最高阶,两相比较,还真不如生个有福的女儿。

刘光国已经是太尉,这回怎么封?也封个郡王么?封倒是容易,让皇帝发道诏命就是,可问题在于,人家折彦质徐卫这些人,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才得来的郡王爵位,刘光国要是后来居上,大帅们肯定有意见。而且这事还不能报给皇帝定夺,有刘皇后在,保准给批个郡王下来。

徐六最后拍板,把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都交到刘光国,晋升他为淮南宣抚使,所部淮西军改编为神武左军,专门负责收复山东。要知道,宋代官员的头衔,一般有阶官,爵位,和差遣。其中差遣是实职,也就是表明你具体干什么工作。让刘光国升任淮南宣抚使,等于是让你到上级部门主持工作,但是行政级别不变。

中书的决议出来以后,上报到皇帝跟前,只等赵谨发下圣命来。可久等右等,不见回音,倒是把徐卫的奏报给等来了。

此前,折彦质已经向朝廷报告了有友军在河北配合作战一事。当时,大家都猜测是徐卫干的,只终归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现在徐卫的奏本一到,果然不出众人所料,还真就是他。

此次徐卫动员十万大军,和南方军团一样,也是兵分三路。只是战功显得“寒酸”一些。说寒酸,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徐卫自己比。这些年以来,朝中大臣已经习惯了听到徐卫奏报大捷的消息,正如朝中有人评价徐卫一样,“边帅武功之盛,百年未有”,说的就是徐九。

往常徐卫一出手,那绝对是不同凡响,少说也得消灭个几万敌人,收复几十个县。但这回,十万西军出动,愣是没有收复一个州县。但这不等于说西军此次徒劳无功,相反,中原能够顺利收复,离不开西军的支持!

这回徐郡王兵分三路,一路由鄜延大帅徐洪率领,进攻金国的西三州;一路由徐九本人节制,向河东首府太原进攻。这两路西军,就牵制住了女真人的精锐主力,使其无法抽身应付中原战局,有力保障了中原战场。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西军的第三路。这一路,兵力不多,只八千精骑,越过太行山,直插河北平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河北重镇大名府,将中原金军的后勤基地一锅端掉!

第七百八十一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后勤补给一完,河南金军基本就歇菜了。但还没完,这支奇兵又一股脑地扫到黄河北岸,与紫金山的金军隔河相望,这一来,河南金军简直就是绝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