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第1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子栋乘坐专机抵达了伊朗阿巴斯港后,第七机动舰队所辖的几艘船只有些还在来的路上呢,所以他还要再等几天,到了四月二号的时候,赵子栋才是率领第七机动舰队离开波斯湾,然后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南下,绕过了阿拉伯半岛后就是进入了红海。

而这个时候,他的第七机动舰队已经不仅仅只有中国海军的船只了,同时还有大量英美海军的军舰,对于中国第七机动舰队的动作,英美两国海军可谓是关注频繁,自从赵子栋的第七机动舰队出港后,就一直处于英美海军的远距离监控之中,甚至不断又不美国的舰载机抵近侦察,迫使第七机动舰队出动了多次舰载机进行驱赶。

美国人的动作用意是非常简单的,不是为了挑起军事冲突增加摩擦,他们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中国海军各种情报,而有些情报不是地面上的军事间谍能够获知的,比如说中国海军的出动情况如何,对空预警能力如此,对海反潜能力如何,这些都是未知的,需要美国海军一步一步的进行试探。

比如说己方的飞机飞行在五千米高空的话距离多远会被中国海军发现,中国海军的舰载机前来拦截需要多少分钟,如果说是飞行在一千米的高度上,中国海军的拦截战斗机又会在什么时候来。又比如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怎么样,他们的潜艇能够在夜间突进多近的距离而不被发现,这些也许现在说起来不重要,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些信息都是极为宝贵的信息,如果现在美国人不知道,那么他们就需要在战争期间付出血的代价来获知这些信息。

在阿拉伯海的时候还好点,但是到了红海之后,由于海域狭小,英美海军甚至是靠近了五六海里左右的距离靠近侦察,如果不是有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挡着,恐怕他们就得直接靠近中国的航空母舰侦察了。

随着海面越来越窄,苏伊士运河也就在眼前了!

站在舰桥上的赵子栋看着两岸,他用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见岸边有着大口径岸防炮正在对准了自己。

“这样的一个要地,竟然让英国人给占了!唉!”赵子栋有些感叹,这苏伊士运河被英美手里掌控着,就代表着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不让中国海军的一片舢板进入地中海。

这一次他的第七机动舰队进入地中海,那也是有着中美联合公约的存在才得以成行,不然的话英国根本就不会准许中国海军越过苏伊士运河。

而即便是让中国海军通过苏伊士运河了,但是英美两国海军也是严正以待,不但派出大量船只沿途监视,在空中时刻都有飞机进行监视。

而第七机动舰队也是被迫老老实实地在英国人的导航船只的引导下慢吞吞的通过苏伊士运河。这倒不是说英国人故意刁难,而是经历了多年的北非战争,尽管轴心国军队从来都没有打到苏伊士运河这里来,但是轴心国的海军和空军还是对苏伊士运河进行了布雷等手段,试图封锁苏伊士运河,而英国人也是一直持续的进行排雷、清理巷道,以保障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所以这几年来虽然偶尔有些时间无法通航,但是大部分时间里苏伊士运河还是保持了通畅,在这一点上可见英国人还是花费了不少功夫的。

现在苏伊士运河里存在了不少水雷或者沉船之类的,所以没有导航船只的话,还真的很难安全无事的通过。

提心吊胆的通过的苏伊士运河后,赵子栋也是松了一大口气,看着出海口那一片蔚蓝无浪的海面,赵子栋深吸了口气然后对着海面道:“地中海,我们来了!”

第〇九八一章 地中海我们来了(下)

地中海,这个近乎封闭式的海域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列国海军的主要对抗海域,不管是一战时期还是二战时期,地中海都是诸多海军交战的海域,尽管两次大战中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海战,但是小规模的海战确实非常频繁,这是一种类似消耗式的战斗模式,规模不大但是频繁发生。实际上这也是各国海军的主要交战模式,要打一场海上决战之类的战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双方的兵力因素外,还和各方的海上策略有关。

实际上近数十年来,超大规模海战经验最为丰富的不是老牌帝国英国海军,而是中美日三国海军,其中又以已经消失了的日本海军打过的次数最多,包括第二次中日战争里头的东海大海战、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又是频繁和美国海军发生了大规模海战,包括珍珠港海战、珊瑚海第一次海战、珊瑚海第二次海战。而后又是和中国交战,爆发了彻底击垮日本海军的奄美海战。

这说起来,日本海军其实打过的大规模海战次数实际上二十世纪各国海军里最多的,中美英三国都得甘拜下风。

只不过打的多了,把他们的所有家当都给打光了而已!

相对于大规模海战频发的太平洋海域,大西洋和地中海就显得平静多了,大西洋那边正规的海面战斗实际上就发生过一次而已,那就是英国海军围歼卑斯麦战列舰以及提尔皮茨战列舰的行动。

三十年代前中期,当时正值中国大肆和欧洲各国进行各种军事合作的时候,包括和法国合作研发十二寸十三村口径的新式舰炮,并且和德国人合作研发液冷航空发动机等,当时作为技术交战,中国给德国提供了部分战列舰相关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新式战列舰的大口径舰炮了,同时中国的工程师们还广泛参与了德国新式战列舰的船体设计当中来,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德国的这两艘战列舰带有非常重的中国元素。

当时德国经历一战失败,加上后面的条约限制不能建造战列舰,几乎军舰的发展停顿了至少十五年以上,基本上到希特勒打算建造战列舰的时候,他们的造船技术还停留在一战末期水平。而这也是他们不得不和中国进行技术交换的原因,三十年代的中国自然没有1945年的中国那么牛逼,但是当时也是国际上新型的工业国家之一,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海军四大强国,自诩只排在英美日之下。而且非常关键的是中国在二十年代后就是设计建造了舜帝级战列舰,虽然其中的动力系统以及舰炮等关键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具备了建造战列舰的技术能力,而到了三十年代后上海兵工厂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算是把十六寸舰炮的技术给吃透,能够生产出来该口径的炮管并给中国的四艘战列舰给予正常炮管替换,摆脱了过去十多年来一直要从美国进口备用炮管的尴尬历史,而一款舰炮里头最为困难的就是炮管了,炮管解决了后其他的都不算太大问题,因此在三十年代中期中国上海兵工厂设计的十六寸舰炮系统虽然总体性能上和当时美国最新研发的MK67等十六寸舰炮有所差距,但是还是足以跻身一流强国之列!这么说可不是客套话,而是事实,因为在当时世界上能够生产十六寸舰炮的国家就只有三个而已。英国、美国、日本。而后才算是加上了一个中国,至于其他国家还徘徊在十五寸舰炮里头呢。

因此哪怕中国的仿制的舰炮是美国在二十年代时期的十六寸舰炮,但是能够造出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业成就。

德国人原本是打算装备十五寸舰炮的,但是后来还是从中国交换得到了1925式十六寸舰炮,这款舰炮实际上就是舜帝级主炮,二十年代中国从美国进口,自称为1925年式十六寸舰炮,上海兵工厂三十年代仿制成功后依旧沿用该名,并把相关技术出口到德国,而德国该剧该技术,连改动都不敢也没能力改动,直接按照图纸生产并命名为SK…C36舰炮,装备到了卑斯麦级战列舰上,采用四座双联装布局,装上了八门,性能比他们自己研发的SK…C34十五寸五十二倍舰炮好太多了。

加上船体设计也是有着大量中国工程师插手,而中国的造船工业包括舰炮技术其实是师从美国,因此可以看成是,这是一款中国人设计、德国人生产但是带有浓厚美式风格的德国战舰。

这样一款战舰的好坏先不去评论,但是在二战爆发后德国人的这两艘战列舰却是给英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迫使英国不得不调集大量主力去围剿这两艘战列舰,在1942年4月份的挪威西部海域,双方爆发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规模海面战斗,卑斯麦战沉,提尔皮茨号被重创,四个炮塔被掀翻了两个,最后被迫逃离返回国内,大修了整整半年之久,这刚修好呢首次出海,就是被英国海军给击沉了。德国人的这两艘战列舰完蛋了,英国人也不好过,胡德号、爱德华号被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