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十正理论释-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㈡、赞叹的行相;
  ㈢、赞叹的因。
  第一,龙树阿阁黎自己由于通达真实性,获得殊胜欢喜,及了知由于通达缘起即是一切功德的根源。
  第二,由所说缘起无自性生义,即远离一切边见垢染,由于能说彼法,故功德极为圆满。
  第三,龙树阿阁黎欲解说缘起,及于宣说彼缘起者——如来,生起恭敬,故作赞叹。

  丁二、解释前半颂文义

  谁以此缘起理断除生灭有自性,即于彼敬礼。故于能王稽首礼。“能”者,即是能调伏身语意,此有丰富和大自在二义。因为积集二种资粮故丰富,和在声闻等中有极大力故名大自在。“以此理”者有四种说法,即是因果互相观待,依止前前如次生后,通达真实性的理趣次第,以及后当解说的正理规则。以此四种理趣即能断除有自性地生灭等。

  由彼理趣有四种为缘,‘谁”字亦有四种,即:由何因,由谁说者,由谁建立能王之因,及由何种正理。第一,谓不仅由宣说缘起,立为能王,亦由能断除诸法有自性地生灭故,名曰能王。由何理趣断除耶?即以此因果互相观待之理断除。果是观待从因而生故建立为果,因亦是观待生果而建立为因。由此亦能断除生灭有自性等。第二,由谁说者及其理趣如何?谓由依前而生于后之次第,即以此理断除生灭有自性。第三,由何因断除,即由知生便知灭的证悟规则,或宣说规则的次第,即以此理断除。问曰:如是宣说有何所为?答曰:由此次第饶益所化众生故。第四,龙树阿阇黎即由自己后当解说的经中所说之正理,而断除生灭有自性。

  丙二、断诤
  问曰:《七十空性论》和(回诤论》中来作赞颂,此论云何作赞颂耶?
  答曰:  《中论》与此论,  一开始就以若干缘起正理而作抉择,是独立的论,故作赞颂。  《七十空性论》和《回诤论》唯是从《中论》中开出来的别义,非是独立另有所诠,故不作赞颂。于何处开出,详如疏中所说⑷。

  甲二、造论的正宗分四:一、示缘起离边;二、成立佛说蕴等是不了义;三、观察执蕴之过失;四、解脱之胜利。
  乙一、示缘起离边分三:  一、破有边;二、破二边之能立⑸;三、破二边之体。
  丙一、破有边分二:一、由谁通达缘起离戏论;二、破有边之正理。
  丁一、由谁通达缘起离戏论分二:一、  正说;二、教授甚深教法。
  戊一、正说

  问曰:如于未生子者,而又说彼生子,像一种自语相违的话一样,既说无生无灭而又说是缘起,其义相违。答曰:观待彼幼稚愚夫的心,若计执此二相违,那就由他计执吧!但我无过,因为诸愚夫耽着缘起有自性故。从圣者来说,很显然的是能通达缘起即无自性故。

  论曰:谁之慧远离,有无而不住:彼通达缘义,甚深不可得。

  前二句半颂是显示能通达者,后一句半颂是显示所通达的法。此生虽未设大劬劳修习空性,但是由于过去生中修习之力亦能通达。如圣者舍利弗等之智慧能够通达者,即是以智慧现证缘起之义。如云:

  如世业惑因,因缘具流转;业惑等因灭,是大导师说。
  何时生老苦,决定无有住;彼即胜解脱,由佛自证说。

  此是圣者舍利弗,但从圣者马胜尊者听闻此偈时,便证悟真实性故。问曰:是何智慧耶?答曰:远离见有无二边之实执,又除彼有无二边之外,别无中间故,对于彼“中间”亦不执着而住。通达什么呢?即缘起义。彼诸愚夫生怖畏故,及彼诸愚夫不能测量故,名为甚深;由于无自性生,而分别为有无,中间的颠倒心所执的境皆不可得,故名不可得。或说如是通达缘起义。此处应当观察在圣根本定时,有心无心。因为有许有心,并且是有二现云者,彼等连中观宗的气味都无,实在不堪破除,故不设劬劳。今应观察说无心者。因为有说,现证真如实际时,如水与水,如酥油与酥油一样,全无差别,尔时之心已成法界云。若是这样,法界亦应成心,理由相同故。若许唯在加行道中世第一法时有心,然后见道时心则不生,这种说法唯是遮无,不是见法界义。若谓非后新生,许前一法,也不是胜义谛。因为无有一法是以因灭尽为缘而生故。问曰:先本无心,故不须作如是观察。答曰:若是这样,则异生亦本无心,何须别提圣者?若异生位有二现心,何故不能建立,圣者根本定时也有离二现的心耶?任何时候也不能成立:凡是有心皆有二现。因为无联系故。假若不是这样,则在圣根本定时理应成立二现之名言,因为有心的名言故。  '大悲心与无二慧'⑹此处亦应如是说故。问曰:若是有心,定许有境,则境与有境的戏论不能息灭。答曰:根本智前,境与有境全都无故,云何不成息灭戏论耶?若仅以根本智前心境不现,就认为境与有境都无,那是不合理的。譬如不能因眼识前无声,即成立无声一样。根本定与胜义谛之成为境与有境及能证所证,都是龙树阿阇黎师徒所说。因为彼二皆是名言量之所量故。

  有说:凡是根本智所未见的,就必定无有;又就观察胜义量与名言量何者优胜后,名言量的境即被胜义量所破除。这些说法都是违越正理的规则,后当观察。问曰:若许观察胜义时有心,即成相执。答曰:若说在理智前有心,固成相执,但是,由名言量如是建立,云何成相执耶?若是认为:凡是由心所取,皆成相执,则同支那堪布之见。像支那堪布之见若是合理的话,那么一切修持,皆成相执,  一切相执都应断除,而异生亦以相执为修持心要。因此,这些说法均不合理。问曰:如果这样,彼心如何生起总相?答曰:应当说是一切所取寂灭,犹如虚空。但应思维,若如诸实事师所许有所取行相与能取行相二,则彼等于能取行相,又如何生起不共总相?所谓'唯领纳'者,唯是名言。问曰:若是这样,则于观察胜义时,当有能取行相,因为由许有心,而一切所取行相尽皆寂减故。答曰:无过。因为观待法的相虽是寂灭,但是,观察胜义时法性的相不应破除。所谓'说彼大种等'时,许有境相故。尔时于能造、所造和造三种是有是无,亦应观察。

  复次,建立道谛是有为时,并以八圣道支为道谛的所相故。对于彼等所相,亦未曾说一定是后得位。在根本定时,  一定没有亦未曾说。

  断除所断的规则,清辨阿阇黎等建立以错乱断除错乱的譬喻者,是就异生位和破除实有所断与对洽的;断除种子必须现证无我。这在《入中论释》等中处处所说故;又说谛现观一刹那故。所谓“依照名言心时为例,而立譬喻”的说法亦不一定,对于这种文义极其含糊的处所,不应设大劬劳而作论辩。

  总的说来,任何理由,都不应说'在根本定时无有心'的名言。因为随顺龙树阿阇黎师徒的诸大德,都许有心的名言故。问曰:彼等是观察胜义的理智,不应如是观察。答曰:如是亦不能建立无心之宗。此义极难。虽然略作如是观察,但并非专为破他,亦只为我心不明,实难通达故。

  戊二、教授甚深教法分二:一、应当思考已说的破除无见;二、教授听闻破有见理。
  己一、应当思考已说的破除无见内部有说,不应说一切法性空。因为无有能立而有能破。
  第一,无有成立空性之正理故;
  第二,并被正理破除。

  何以故,若一切法性空,则应成为没有现量所缘,因为无有故,譬如驴角,是故应是有,因为现量所缘故。以敦亦能破除,如经中所说'三世缘起',对法藏中亦说:'蕴处界的自相与共相故。'答曰:

  论曰:且生诸过处,无见已破除。

  由于破坏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善根,即是感生地狱等一切痛苦之因;又由于是损坏现有的善法之因,所以是出生诸过之处。此即是毁谤业果的无见。由汝已遮,故不再破。或者由于对法经中已遮,且不再破。问曰:若是这样,有见亦不应破,因为经已破除。如经云:'诸比丘,真实微妙只有一种,即是不欺诳法——涅盘。'答曰:这不相同,因为破有见在声闻藏中,未曾多说,未曾无间断地说,未曾有一经专说破有见的文。破无见则与彼相反,显然广说故。又不应思维小乘藏中未曾宣说破有见之理,唯是大乘藏中作如是宣说。因为此中是依声闻部自己共许的经教而作破除故。问曰: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