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2-痰火点雪-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三痰火脉

属性: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曰病。又曰∶长有三部 
之长 
治 
量,实牢弦紧,皆兼长脉。 
主病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大都长 
主有余之病。 

卷三痰火脉

属性: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 
。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复而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詹氏 
如环珠者非也。《脉诀》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发汗通阳,俱非洪脉所宜,盖谬也。李氏 
曰∶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涌涌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又曰∶洪脉来 
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 坚。 
主病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如,寸洪心 
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内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又曰∶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泄 
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又曰∶大则病进。 

卷三痰火脉

属性:微脉极细而软,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细而稍长。《素问》谓之小,气血微则脉微。 
∶轻诊可见,按之欲绝者,微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仲景曰∶脉瞥瞥如羹上肥者, 
阳气微,萦萦如蛛丝细者,阴气衰,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主病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胃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寸微气 
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痹痛呻吟。又曰∶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 
微恶寒,阴微发热。《脉诀》云∶崩中日久成白带,漏下多时骨木枯。 

卷三痰火脉

属性:动乃数脉,见于上下,无头无尾如豆,厥厥动摇。仲景曰∶阴阳相抟,名曰动。阳动则 
,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抟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 
则阴动。庞氏曰∶关前三分为阳,关后三分为阴,当关之位,半阴半阳,故动由虚见。又曰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圆,其源本是阴阳战,虚者补之胜者安。《脉诀》言寻之 
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两关数见,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数动 
,如钩如毛者尤谬。 
主病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卷三痰火脉

属性: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扁鹊曰∶牢而长者,肝木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 
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脉诀》不言形状,但言寻之 
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辨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谬误。李氏曰∶弦长实大脉牢 
坚,牢位长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牢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气 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又曰∶ 
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扁鹊云∶软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 
虚病见实脉死。《脉诀》言骨间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之说。 

卷三痰火脉

属性: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漫不收,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多来少去,或去多来 
涣漫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又曰∶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 
,久病逢之不必医。戴氏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软散怔忡,肺脉 
软散汗出,肝脉软散溢饮,脾脉软散 肿,病脉也。若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 
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根本脱离之脉,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 
堕。李氏曰∶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散漫,右关软散 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卷三痰火脉
诊寿数
属性:戴氏曰∶脉必满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 
柳氏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至数缺失,今人指到脘臂,即云见了 
,夫曰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 
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卷三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
属性: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 心小肠(热补寒泻,酸补甘泻。) 肺大肠(凉补温泻, 
辛泻。) 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温热补寒凉,泻各从其宜,甘补苦泻。) 
三焦命门同心。 
张元素曰∶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 
散, 

卷三
五脏五味补泻
属性:肝 苦急,急食甘缓之。(甘草) 以酸泻之,(赤芍药) 实则泻其子。(甘草) 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 虚则补其母。(地黄、黄柏) 
心 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以甘泻之,(甘草、黄 ) 实则泻其子。(甘草) 
欲软,急食咸以软,(芒硝) 以咸补之,(泽泻) 虚则补其母。(生姜) 
脾 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以苦泻之,(黄连) 实则泻其子。(桑白皮) 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炙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 虚则补其母。(炒盐) 
肺 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诃子) 以辛泻之(桑白皮) 实则泻其子。(泽泻) 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 以酸补之,(五味子)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 
肾 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以咸泻之,(泽泻) 实泻其子。(芍药) 欲 
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 
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 
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 
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淡能利窍。李氏曰∶甘 
缓咸收,苦燥辛散,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时 
而迭相施用者也,温凉寒热四时之本性也,其于五脏补泻亦迭相用也。此特洁古张氏因《素 
问》饮食补泻之义,举数药以为例耳,学人宜因意而充之。 

卷三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属性:肝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疯痫,两胁肿痛,胸胁满痛,呕血,小腹疝痛, 瘕,女人 
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 疝,女人少腹 
肿痛,阴病。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有余泻之
属性:泻子 甘草 
行气 香附 芎 瞿麦 牵牛 橘皮 
行血 红花 鳖甲 桃仁 莪术 京三棱 穿山甲 大黄 水蛭 虻虫 苏木 牡丹皮 
镇惊 雄黄 金箔 朱砂 真珠 代赭石 夜明砂 胡粉 银箔 铅丹 龙骨 石决明 
搜风 羌活 荆芥 薄荷 槐子 蔓荆 白花蛇 蝉蜕 防风 皂角 乌头 白附子 僵蚕 独活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不足补之
属性:补母 枸杞 杜仲 狗脊 熟地黄 苦参 萆 阿胶 菟丝子 
补血 当归 牛膝 续断 白芍 血竭 没药 芎 
补气 天麻 柏子仁 白术 菊花 细辛 蜜蒙花 决明 谷精草 生姜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泻木 芍药 乌梅 泽泻 
泻火 黄连 黄芩 龙胆草 苦茶 猪胆 
攻里 大黄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发之
属性:和解 柴胡 半夏 
解肌 桂枝 麻黄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 惊,或谵语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 
标病∶肌热恶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肘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