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气津液在经脉中循行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地畅通着。但李时珍引署张紫阳的《八脉考》中的话说:“凡有此八脉(奇经八脉)俱展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练功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这是指当人出生后即属后天,后天的奇经八脉是关闭的(包括祝氏所说胎息关闭),只有通过练功家在内气旺盛的情况下,才使它们重新通行。并认为:人能通此二脉(任、督)则百脉皆通,自然周身流转:“无有停壅之疾,而长生久视之道断在此矣。”视道医的周天功法,或叫由丹术大概也是指此而言。一般以内气在任督脉上周流循环者叫小周天,再扩大到其它十二经脉上为大周天。祝道医通过经年修身炼性静化身心的周天功法修炼,亲身体悟出十二经脉运行的真谛。一、强调十二经脉是阴阳双方左右对立的机能运动、或叫十二经脉的运动呈现左右对立的“双向正负运行规道”,就像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一样的运动。任督二脉是径联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机能,督脉与足三阳经运行相反,任脉与足三阴经运行相反,证明二脉与十二正经的运动全是排斥性和牵引性反作用,及十二经脉根结溜注的见解。

二、强调并倡导人迎、脉口双诊并用及其体诊法操作,以期充实脉诊的准确可靠性。三、强调十二经脉阴阳双向正负运行的观察辨证指导的方药、针炙、按摩疗法及临证验案,并由此认为是人体之内生命活力的真能量之道,等等,经验老迈见仁见智。

而今经络学说研究,乃至于针灸,气功诸学科的研究工作,实际是自古至今,都受到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志士所潜心研究,毕其精力于一役者也不乏其入。比如现代对气功原理学的研究中就有气功的生理效应,气功的呼吸生理、心血管生理、神经生理;气功的心理效应,得气感是一种心理与生理的综合效应,意守是一种人体的自我反馈过程;自发功是一种心理顺从和心理放大效应,组场练功和带功报告的研究,外气治疗的心理暗示。以及气功的生化,免疫效应;还有气功的生物物理和物理效应。包括人体红外线辐射、人体声波、人体磁场、人体光学、练功过程的辐射场效应等等。探玄钩沉、实非易事。

祝道医能以道家之颖悟,修身炼性静化身心。内具周天之功法,外兼传统医学之理论。近观、内视经脉之轨迹,养生长命济世活人之灼见,诚乃一家之真言,以期付梓。

谨步唐·吕纯阳诗云:

“精养灵根气养神,理法方药趣义真;神仙诚然说分明。启济千千万万人。”

杨澄宇

1997年9月9日午夜

前言

贫道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北闸乡农世家庭。因家中亲人有病而发愤自学中医。六十年代初期,在学习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过程中,被十二经脉、经别、经筋、经脉、奇经八脉等等错综复杂的经脉路线和分支路线导入了茫茫之境。据经文证明,黄帝与歧伯都是得道通天之人,才发明了经络学说,而经络学说中最奥妙的玄机乃“十二经脉”。贫道认为,只有通过自身修养开悟,才能明白“十二经脉”的真相。故此,边学习边投身修道。修行不久,由于机缘巧合,任督二脉沟通,大小周开运行后进而达到“胎息”的境界时,始才明白,人体“十二经脉”是阴阳双向、左右对立的机能运动。自此以后,再研究“经络学说”便不费力,且以前在学习中的难解问题,均迎刃而解。

为了更精确地了解“十二经脉”的玄机,后投身道教圣地武当山出家修道。在历经三十余年潜心钻研的同时,交所得“十二经脉”理论,结合在诊疗临床上探讨,反复应用于临床验证,其疗效非凡。

经络学说是我们古代先圣对人体高深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疗学的理论核心,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知识,是祖国医学的精华。虽然后世许多医家利用十二经脉理论,在临床应用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贫道认为如不明“十二经脉”的原理,就不能发挥“十二经脉”可能及的高效调治作用,并难免失误。

由于《黄帝内经》古文深奥,兼之古圣和医家的保守思想。因而导致“十二”经脉的真理失传,故“十二经脉”在人体内的运行玄机至今尚未解开。《灵枢经》曾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说明“十二经脉”的运行,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简捷道理。今为了要辩证“十二经脉”的简捷道理,贫道将“十二经脉”的学习、探讨、诊疗、实验等经过叙述出来,并将研究发现玄机奥秘合盘托出。

关于无形的“十二经脉”之阴阳道理真相,被道家视为不可泄露的天机。故著《素问》《灵枢》的古圣人没有将“十二经脉”的道理详尽说出,只简略地阐述了人体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而隐藏了另一个侧面的“负运机理”,却导致后世许多学者不明这个左右圆通的“十二经脉”的完整机理,而成为死板教条的“经络学说”。为了促进祖国中医学发扬光大,使这将来能配合现代高科技来进行临床诊疗,以解除病人的疾苦,贫道不惜冒我道家之忌讳,而将所发现和研究“十二经脉”的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人类的健康事业。

由于“十二经脉”的循环运动无形无象,其叙述的道理,是贫道在三十余年所获得的“神识体验”,理虽简括、义极高深,望读者也需要细心体察、默识神会。今笔者有限的知识水平,恐难形容这个视之不能见,听之不能闻的“十二经脉真相”。然贫道所表达的是“神识微细实体”之描述。只能近似于十二经脉的“真相”,确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憾。但愿读者能依据贫道后面所述“十二经脉”之正负运动的机理和振动频率为公式纲领,来掌握“十二经脉”的能量盛衰,以期展拓其临床诊疗的实用价值。

一、春秋时代的“十二经脉”运行之谜至今未解

祖国医学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素问》《灵枢》。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而《灵枢经》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仅只一个侧面而已。贫道认为:若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必须将《灵枢经》中有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经脉”的真谛。如果仅凭《灵抠经》中某一章节对“十二经脉”之片面的论述来分析,即形成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例如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数千年以来中医界人士都遵循这一教条主义传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经脉”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规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

(一)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

《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经日:“手之三阴从脚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人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手曲地为合。”经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若手阳明大肠经一直是从手走到头,故人走于“曲池合穴”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又为何所出之“商阳穴”,反处于所入的“曲池穴”之后呢?此为手三阳经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现象。关于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出井、人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论,其足三阳经的“入”呈矛盾现象;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

(二)根结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大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子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墩,结于玉英,络于膻中”。经日:“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明从足走腹”。若联系以上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走向来推理阴、阳、根、结的居点。其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是合乎循行规律的,因为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