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埃及之后,埃及文明作为一种相当成熟而且高级的文化,自然而然地像中 

国诗词形容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对希腊——罗马世界产生 

了重大影响。希腊人采用了俄西利斯——伊西斯——霍鲁斯崇拜及其秘仪, 

把它们吸收到希腊的神秘宗教之中,后来又传遍整个罗马世界;希腊神宙斯、 

阿芙罗蒂特和阿波罗等,与埃及神有某种对应关系。而埃及宗教的灵魂观念 

与来世思想,则对毕达哥拉斯神秘主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罗马宗教 



     约产生于公元前9世纪的罗马宗教,在公元前后,已经随着罗马民族的 


… Page 12…

成长而发展,从无到有的神殿建筑日渐宏伟,被征服民族的神祇也进入万神 

殿中神灵偶像的行列,并引进了东方的秘传宗教和占星术。建于公元2世纪 

的万神殿,以其气势宏大与设计智巧而闻名于世,是现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建 

筑物之一。 

     最初的罗马人并不知道为神祇造像、塑像,也没有可以称之为“寺庙” 

的宗教建筑,但是经过了希腊化时期,罗马的神像和神殿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至今人们仍然能够在罗马广场这个在当年古罗马最重要的广场上看到宏伟的 

卡斯托和拉克斯神庙、维斯太神庙、罗慕路斯神庙等宏伟的宗教建筑遗迹。 

这些神庙的正面都有宏大敞阔的柱廊,可以用来观察天象,具有希腊与罗马 

文化浑然一体的风格。 

     罗马宗教相信人与自然界皆可求助于神力的护佑,因而随着罗马国家的 

崛起和兴盛,神灵偶像也多得不胜枚举。在早期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的第二 

次战役中遭到惨败之后,为摆脱迦太基之手,罗马人曾根据“神谕”,把小 

亚细亚人崇拜的大母神赛比列引入罗马宗教。此外,波斯神密特拉和埃及宗 

教主神俄西利斯、伊西斯也都成为罗马人的崇拜对象。被征服民族的神祇, 

一般也都吸收到罗马的万神殿中。 

     然而对帝王崇拜是这一时期神灵崇拜的一大特点。伴随共和制转变为元 

首制,继而又转变为君主制,罗马宗教出现神化君主的倾向。苏拉当政时期, 

苏拉被称作神之骄子,王权崇拜已露端倪;至尤利乌斯·凯撒,罗马首次为 

政治权威举行“封神”仪式;屋大维则被封为“奥古斯都”(神圣者),死 

后谥为神并建庙祭祀;卡利古拉不仅将自己封为神,而且下令以自身头像取 

代希腊神像之头。 

     罗马帝国历代君主注重振兴传统宗教,特别是奥古斯都,他大兴土木、 

广为营建,仅罗马一地就增建82座神庙,扶持阿尔瓦利斯社团并恢复各种传 

统宗教节日和庆典。同时历代君主又都注意在宗教问题上兼容并蓄,使各派 

宗教力量相互抗衡和制约。在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罗马 

宗教也就随之消亡。 

     在统治者热衷于“帝王崇拜”的同时,在广大民众之中对古老民族神的 

敬拜逐渐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崇拜所取代。罗马宗教是一种颇具现世色彩的宗 

教,崇拜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祇,及他们对现世的护佑。而 

来自东方各民族 (如埃及、波斯等)的种种崇拜都充满了神秘主义和彼岸世 

界赏罚的观念。因此,民众、城市贫民和奴隶等,都认为官方崇拜的对象之 

神对他们并无作用。他们敬奉埃及的伊西斯、阿努比斯、塞拉皮斯以及叙利 

亚和小亚细亚的神祇,并将其视为“拯救者”。东方神秘崇拜在罗马虽是外 

来文化,但它们在异乡信徒心中所引发的刺激和反应,却远远超出了它们在 

其本土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所具有的魅力,这可能是人类永远追求新鲜事 

物的本能所致,也可能是罗马当局利用传统宗教实现其政治目的所致。无论 

如何,罗马民众对于东方神秘宗教的偶像 (如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 

在一个时期内曾达到如醉如痴如狂的程度,以至于罗马当局下令取缔。 

     罗马宗教的教职人员——祭司,又是国家的公职人员。这一政教合一的 

结构,在罗马帝国时期表现为:在国家教权中设立各级祭司官和一些祭司团, 

皇帝兼全国祭司之首。设有专门学院训练祭司。由于宗教与政治的联姻,使 

祭司集团成为贵族制驭庶民的工具。 

     在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罗马宗教也随之消亡。 


… Page 13…

                             4.琐罗亚斯德教 



     作为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亚等地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也在这一地区的历 

史境遇中几经波折。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的很 

长一段时间里,琐罗亚斯德教曾被希腊的宗教崇拜所湮没,但在公元前后又 

重新组织起来。 

     琐罗亚斯德教的再次兴盛,是在3世纪萨珊王朝(公元226—624年)创 

建之后,它在这片由波斯人重新统一的国土上取得了国教的地位。但这时的 

琐罗亚斯德教已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揉合了希腊神祇系统;而这种揉合所 

采取的形式则是比较典型的“双名制”,如宙斯·奥尔穆兹特,阿波罗·密 

特拉等,阿胡拉·玛兹达及其诸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与此同时, 

萨珊诸王都兼任教主,自封为“阿胡拉·玛兹达的祭司长”、“祭司的祭司 

长”、“灵魂的救世主”等。他们相继搜集、整理在希腊化时代散佚的经典, 

编纂了《阿维斯陀》,使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有了具体而明确的内容。 

     公元6世纪萨珊王朝亡于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成为法定宗教,琐罗亚斯 

德教一蹶不振,延续至今。但在罗马帝国建立前后和萨珊王朝的几个世纪中, 

琐罗亚斯德教处于再度发展时期,其演变轨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琐罗亚斯德教信仰基础之一的密特拉信仰在罗马帝国时期形 

成以密特拉为主神的密特拉教。密特拉原为上古印度—伊朗的神灵之一,约 

始于公元前2千年,它与印度的同名神密多罗同受敬拜,是太阳的化身之一, 

相传其“诞辰”恰逢冬至,即12月25日(正是密特拉太阳属性的佐证)。 

在琐罗亚斯德对古代伊朗宗教进行改革、建立琐罗亚斯德教之后,便不再被 

提起。但民间对其崇奉并未消失,仍在流传并经美索不达米亚西传。 

     在安息王朝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对密特拉 

的崇拜不仅风靡伊朗境内,而且盛行于其他地区,特别广布于罗马军团,通 

过这些士兵,密特拉教义在罗马帝国边疆地区传播,多瑙河到不列颠一带尤 

其盛行。但因为它与罗马官方宗教有异,被认为不合法,只能秘密流行,在 

罗马帝国基督教化之后,密特拉教开始衰败。在罗马帝国趋于解体的时候, 

密特拉教与其它东方崇拜曾风靡帝国全境。 

     第二,琐罗亚斯德教在3世纪的萨珊王朝时再度复兴,并于这一时期进 

一步充实了《波斯古经》——《阿维斯陀》的内容。《阿维斯陀》意为知识、 

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最早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 

末期,亚历山大征伐波斯时被焚,仅存1卷。3世纪初安息王朝着手整理, 

延至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二世时完成,共21卷。该经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 

平与教义,包括祭祀书、众神书、驱魔书、赞颂书、祈祷书、其他颂歌共6 

个部分。 

     第三,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阶层在萨珊王朝时形成教阶制度。琐罗亚斯 

德教的祭司统称为“麻葛”(意为“从神那里得到恩惠的人”),麻葛原指 

古代伊朗垄断宗教的祭司阶层,在萨珊王朝把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后,逐 

渐形成教阶。教阶中地位最高的是祭司长和大祭司,他们主管一个或几个寺 

庙,主持重大祭祀;其次为祭司或教士;再次为助理祭司或事火祭司。祭司 

多为世袭,联姻对象多为圣职世家,但在任职前要学习经典,熟悉祭祀仪式、 

仪轨等。 


… Page 14…

     值得注意的是琐罗亚斯德教在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