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造日月,我力造山川,我变造毛羽肖翘,我理造文字言语,我气造天地, 

                                            ② 

  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别造伦纪。”在他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创造。 

  这里说明“我光”、“我力”、“我气”等造天地、日月、山川,当然不是 

  指人的物质活动,实际上是指“心”的精神活动或力量即“心力”的作用。 

  在这里,龚自珍把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绝对地夸大了。在他看来,人心决定 

  万物的生死存灭、发展变化,人心是万物的根本。他在《发大心文》中说, 

   “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人只要以“发心为先”,就能无所不通,一 

  切皆能。他说:“心无力者,谓之庸人。报大仇,医大病,解大难,谋大事, 

  学大道,皆以心之力。司命之鬼,或哲或惛,人鬼之所不平,卒平于哲人之 



① 《龚自珍全集·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以下凡引《龚自珍全集》文,均只注篇名。 

② 《尊隐》。 

③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④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⑤ 《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①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 

②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 


… Page 64…

                                                            ① 

  心。哲人之心,孤而足恃,故物之不平者恃之。”龚自珍由众人到我,由我 

  到心力,最后由心力到哲人之心,反映了龚自珍在反对“道”或“(太)极” 

  造天地万物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反对“圣人”创世的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时, 

  片面地夸大了人的精神的作用,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然而应该看到, 

  龚自珍的“众人之宰,自名曰我”的命题,已朦胧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 

  放的要求,具有近代启蒙的意义。但是,龚自珍这种唯意志论的唯心主义哲 

  学最终要导致神秘主义。他要求变革现实,却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客观力量; 

  他鼓吹“心力”,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而陷于困境。于是,龚自珍晚年 

  转向佛学,写了《发大心文》,幻想凭借无边法力,普度苦难中的众生,把 

  他们引向“极乐世界”。 

        龚自珍反对神秘的天人感应说,揭露了灾异迷信的谬误。他指出,按照 

  天人感应说而发展起来的“推步术”,即预测天地日月自然现象的变化与社 

  会治乱兴衰、人事祸福关系的一种方术,是十分荒谬的。他认为,天地日月 

  的变化如果确实可以推算出来,那就说明它不是预示凶灾;如果它确实预示 

  着凶灾,那就无法被推算出来。龚自珍根据当时的天文学的知识,认为天象 

  的变化是有“定数”的,即一定的规律性,日食月食完全是自然现象,与人 

                                                          ② 

  事吉凶毫无关系。他说:“近世推日月食精矣”,“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 

   日抱珥,月晕成环,憰星移徙,彗孛,日五色,日月无精光,日月不交食,…… 

                                                                        ① 

   《系辞》之称亦若是而已矣,而岂谓日月食之可推步者哉!” 同样,对于“慧 

  星之出”,如果能“取钦天监历来慧星旧档案汇查出堆成一书,则此事亦有 

                                                                                        ② 

  定数,与日食等耳”。他确信:“此书成,可以摧烧汉朝天士之谬说矣”。 

  这是说,只要根据历代天文记载,找出慧星出没的规律,那么汉代那些鼓吹 

  天人感应的方士们的谬说,即可彻底摧毁了。 

        龚自珍在日月食问题上虽然利用了一些自然科学的成果,但由于缺少近 

  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在论述鬼魂问题时反映出他仍然处于朴素直观的古 

  代哲学的阶段。他相信天有意志,并肯定鬼神的存在。他说:“浑言之,人 

  死曰鬼,鬼谓之魂魄;析言之,魂,有知者也,魄,无知者也”,并认为存 

                                                                              ③ 

  在有不死的鬼魂,“文王之精气,能不与魂俱死”,“魂有知”。在这里, 

  他又走向了唯心主义。 

        在认识上,龚自珍的思想好象有些混乱,但实质是唯心主义的。他在《辨 

  知觉》中谈到“知”与“觉”的区别,他说:“知,就事而言也;觉,就心 

  而言也。知,有形者也;觉,无形者也。知者,人事也;觉,兼天事矣。” 

  他的意思是说,“知”是就客观事物的认识而言,其对象是可见可言的,因 

  而是“有形”的,这种“知”是后天获得的;而“觉”则就主观精神活动而 

  言,它不是对某种具体事物的认识,所以不可见不可言,是“无形”的,它 

  是一种天赋的能力。在这里,龚自珍区别“知”与“觉”,其目的在于说明 

  有先天的先知先觉的圣人。他说:“知者,圣人可与凡民共之;觉则先圣必 



①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 

② 《与陈博士笺》。 

① 《乙丙之际孰议第十七》。 

② 《与陈博士笺》。 

③ 《释魂魄》。 


… Page 65…

                                                                                     ④ 

  俟后圣。……夫可知者,圣人之知也;不可知者,圣人之觉也。” 即是说, 

   “觉”只有“圣人”才具有,而“凡民”绝对不可能具有。“先圣”的“觉”, 

  只有等待“后圣”的出现才能接承。圣人之觉是不可知的,这种神秘的“觉”, 

  龚自珍又称为“神悟”。他说:“圣人神悟,不恃文献而知千载以上之事, 

                                            ① 

  此之谓圣不可知,此之谓先觉。”这就是说,“神悟”是一种毫无根源的认 

  识。在他看来,“圣人之觉”是通过“圣人神悟”而得来的,圣人们根本不 

  必要向外认识客观事物,只要“神悟”,一切就能豁然贯通,顿时可知。他 

  说:“古无历法,尧何以忽然知之?古无农,后稷何以忽然知之?此先觉之 

  义。”既是毫无根据的认识,“后圣”如何接承“先圣”的“觉”呢?龚自 

  珍说,这是靠“心通”。他说:“孔子不恃杞而知夏,不恃宋而知殷,不乞 

                            ② 

  灵文献而心通禹汤。 ”龚自珍认识论上的这种神秘主义“神悟”说,是他的 

   “心力”说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必然结果。 

        龚自珍关于名实关系论述,含有合理的思想,但其唯心主义倾向也是明 

  显的。在他看来,任何事物的“名”(即概念),不是随意决定的,关于事 

                                                                                               ③ 

  物的概念要符合这个事物的名称。他说:“万物不自名,名之而如其名。” 

  在这里,他肯定名 (概念)与实(事物)是相对等的,概念与事物是有差别 

  的。但是,在他眼里,名的作用更重要。他认为,“名不成”则事“不立”, 

  名决定实,有名才有实。他说:“万物名相对者,势相待,分相职,意相注, 

  神相耗,影相藏;势不相待,分不相职,意不相注,神不相耗,影不相藏, 

                                            ④ 

  将相对之名不成,万事皆不立。”这就颠倒了名与实,即概念与事物的真实 

  关系。在龚自珍的思想中,还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如他关于事物相倚 

  相成的思想,他说:“万事不自立,相倚而已矣。相倚也,故有势。万理不 

                                                    ① 

   自立,相譬而已矣。相譬也,故有辨。”可是,他对这些思想并没有加以发 

  挥。 

        龚自珍对人性问题从哲学上做了说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