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的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只有形式上的意义,因为这种对立是在思维本身之内 

  的;既然如此,思维也就直接地毫无困难地把这种对立扬弃了,因为作为思 

  维的对立物的存在本身也就是思维自身;这样,在黑格尔那里,思维与存在 

  的同一,只不过表示思维与自身的同一,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同一,而真正的 

  现实的感性的具体存在,则永远是在这种思维无法达到的彼岸。费尔巴哈揭 

  露说,黑格尔并没有真正扬弃康德提出的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并没有达到思 

  维与存在的真正统一,根据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矛盾的扬弃是在矛盾的范围 

  以内——是在一种要素的范围以内——是在思维的范围以内”;因此,他 

  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唯心主义同一说的本质特征概括为:“思维就是存 

                                       ② 

  在,思维是主体,存在是宾词” 。 

       费尔巴哈进而分析批判了黑格尔对于“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所作的“逻 

  辑推演”、“科学论证”。他揭露了黑格尔所谓逻辑理念“外化”为自然界 

  的反科学的谬论,指出,黑格尔这种从精神、思维“外化”为自然界,就“等 

  于处女不与男子交媾仅仅凭借圣灵而生出救世主,等于从水里做出酒, 

                                                                           ① 

  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动山岳,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黑格尔凭 

  什么理由可以这样做呢?当然,黑格尔不可能举出任何的理由来。费尔巴哈 

  指出,这无非表明黑格尔间接地承认感性的存在实际上是独立于思维的真 

  理,可是由于唯心主义的偏见,他对这一点的承认就具有隐晦的、勉强的、 

  不自觉的性质。费尔巴哈质问道:直接地、愉快地、自觉地承认感性的存在、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第51 页。 

②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第51 页。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447 页。 


… Page 12…

  自然界的现实性和真理性,岂不是比转弯抹角地承认它来得光明正大吗?按 

  照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在从逻辑理念转化为自然界之后,又从自然界转 

  化为精神,黑格尔认为这后一转化意味着精神摆脱物质而得到了“自我解 

  放”,主体“战胜”客体而回复到了自身,从而表明了作为“主体—客体” 

  的绝对同一的精神的真实性和真理性。费尔巴哈指出,在黑格尔那里,同精 

  神对立的物质,只不过是精神自身的非本质的、转瞬即逝的“外化”,主体 

  当然也就“很轻易地”战胜客体了。但黑格尔却把这说成为主体“战胜”了 

  物质的东西。费尔巴哈宣称,其实任何精神对物质的“胜利”、或物质之被 

  精神“克服”从来就不曾发生过,因为那真实的物质,始终存在于黑格尔所 

  谓的即是主体又是实体的“绝对精神”之外并同它相对立、相矛盾。 

       费尔巴哈还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神学性质和他论证神学的特点。他认 

  为,黑格尔关于自然、实在为理念所建立的唯心主义学说,只不过是用理性 

  的语言来表达上帝创造自然界的神学学说,因而只不过是一种“理性化和现 

  代化了的神学”。当然,黑格尔的思辨神学也有其不同于过去的如笛卡儿等 

  人的思辨神学的特点。过去的思辨神学是把上帝设想成为一种现成的东西, 

  黑格尔则不然,他把上帝设想为一个过程,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说, 

  黑格尔的逻辑理念就是神学中的上帝,这是对上帝的神学的肯定;从理念转 

  化为自然界,就是上帝把自己当作物质,也就是把物质看作上帝,而这就等 

  于说没有上帝,因此也就是否定神学而承认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真理性; 

  而所谓自然之被精神“克服”则是“否定之否定”,而照黑格尔看来,只有 

   “否定之否定”才是真正的肯定,因而上帝只有否定了上帝的否定才成其为 

  真正的上帝,这样神学就通过哲学而重新建立起来了。费尔巴哈总结起来说, 

  黑格尔的辩证法秘密,最后只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用哲学否定了神学, 

  然后又用神学否定了哲学。开始与终点都是神学;哲学站在中间,是作为第 

                                                     ① 

  一个肯定的否定,而神学则是否定的否定。”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是 

  想通过哲学将已经过去的、没落了的基督教重新建立起来,因而黑格尔哲学 

                                                      ② 

  是“神学的最后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 

       费尔巴哈深刻地揭露了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或出发点的“绝 

  对精神”的秘密,揭露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以及一般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他说,神学把人的本质分离出来,使它变成绝对的神的实体;同样地,黑格 

  尔则是把人的思维从人分离出来,使它变成普遍的绝对化的思维。费尔巴哈 

  一针见血的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是别的,只是抽象的、与自己分离 

  了的所谓有限精神”即人的精神;“黑格尔逻辑学的本质是超越的思维,是 

                                     ③ 

  被看成在人以外的人的思维” 。这就是说,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绝对 

  精神”,其实就是人的精神或思维,他不仅把它同它所反映的物质对象割裂 

  开来,而且也把它同人的肉体割裂开来,把它变成没有头脑的、离人而独立 

  存在的实体,并进而本末倒置地从它派生出整个物质世界来。费尔巴哈尖锐 

  地指出,黑格尔在这样做时,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主观心理过程冒充为“绝对” 

  的过程,把表示自己主观思辨所需要的表象当作客观真理,这是一种“理性 

  神秘论”。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理性神秘论进而又论证了唯心主义与宗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第149 页。 

② 同上书,第115 页。 

③ 同上书,第104、103 页。 


… Page 13…

  教的一致性。他认为,宗教的上帝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完全相同,“上帝是 

  纯粹的精神,纯粹的实体,纯粹的活动,纯粹的行动一没有欲望,不受外来 

  的规定,没有感觉,没有物质。思辨哲学就是这个纯粹精神、这个纯粹活动 

                                                                 ① 

  现实化为思维活动,就是绝对实体现实化为绝对思维。”宗教是把人的理性、 

  意志、心与人的肉体割裂开来异化为神,而唯心主义则把思维与人割裂开来, 

  异化为绝对观念,其实也就是神。它们只有一点不同,这就是,宗教从感觉 

  出发去思考上帝,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则是从抽象的客观的思维去思考上 

                                                ② 

  帝。“上帝只是唯心主义最初的创始人”。只是宗教以感性形式出现,而唯 

  心主义哲学则是以理性的精致形式出现,宗教是把人神圣化,而唯心主义则 

  把理性神圣化。在这个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是神学的最后的避难所和最 

  后的理性支柱”。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是正确而机智的。他与施特劳斯和鲍 

  威尔等人不同,只有他才真正超出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范围,“以清醒 

  的哲学来对抗醉熏熏的思辨”,并“巧妙地拟定了对黑格尔的思辨以及一 

                                           ① 

  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总之,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宣告 

  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然而,费尔巴哈的批判也有缺点,即他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没有脱离形而 

  上学的思维方法,因而还不能给唯心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他对黑格尔不是采 

  取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