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涛海未了情-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总经理是谁?”杜洪宾又问。 
  “郑品吾和丁宏显。” 
  “那他们把你安排在哪儿啦?”老杜急切问道。 
  “老郑找我谈了,说长州核电站很快就要开工。他们缺有现场经验的干部,要我去支援他们。” 
  小张说:“这次核电成功,证明你们的意见是对的,为什么不提拔你呢?” 
  “不知道。”林平山答着,陷入了沉思。其实,他知道卢书记临走前提出了要他挑大梁,最后这样的人事安排出乎他的意料。 
  小张气愤不平对林平山说:“老林,他们提的提了,捞的捞了。你什么也没得到,反倒又把个苦差使给你,你别接它!” 
  林平山神色渐渐沉稳下来:“小张,人生的成就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第三章 东海洗马(11)   
  “十足的迂腐!现在谁不是讲求捞稠的。”杜洪宾说着,忿忿地摔门走了。 
  两天后的早晨,天空晴朗,一抹薄云飘在天际。 
  林平山拎着伴随了他六年多的安全帽,踏着道旁绿树的浓阴,从办公楼走了出来。到了厂门口,他惜别地从海水泵站、汽轮发电机房到核反应堆厂房穹顶,从海上重型设备码头到山脚的高压开关站,把整个核电站审视了一遍,毅然回过身来,离开了厂门。 
  眼前,一条公路向前延伸,在海边形成一条与海岸平行的黄线,蜿蜒于山岭的底部,通向水天相接的地平线,望不到尽头。 
  一只海燕从岸边石崖的树枝上腾起,在浅滩上贴水盘旋几周,越过礁群,掠过海浪时而旋飞于湾澳上,时而扑向高空中,在黛绿的山影与明亮的天空之间,起伏着向前飞去,渐渐变成一个小点,化入广袤的碧空中……   
  后记   
  在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几位朋友帮助和支持下,本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我从少年起,就喜爱文学,在中学就产生写小说的梦想。读高中时,与同学们谈及这个愿望,准备报考文科专业。一位好友说,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应当先学科学技术,投身火热的斗争中,有了切身的体会,再把它写出来。 
  就这样,我选择了当时的科学尖端专业——原子能。 
  事实上,投身核事业后,身边无数为我国核国防献身的领导和同事们的事迹,深深打动我的心,激励自己在人生征途上义无返顾地向前走去。闪耀在这批奉献者、苦行者心灵的光芒,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四十年后,我在这条征途上走过了大部分行程,对这个领域的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决心用自己并不高明的笔,把战友们的事迹写出来,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从他们走过的脚印中,汲取精神营养。 
  在艺术创作上,我还想谈一点浅见。我国是一个农业传统的国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工业和科技领域正在展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亟待我们的文学艺术家去表现他们,反映他们的斗争、生活、精神和感情世界,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人们为祖国繁荣强盛奋斗。 
  我谨在此以自己驽钝之力作一次尝试,意在呼吁文学艺术界的师辈们,能关注奋斗在我国的工业战线、科技领域的同志们。 
  最后,我衷心感谢作家王世尧、张永和、黄善芳、周实,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李师东副总编辑和编审张征。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他们给予许多指导、帮助和支持,才使这部文稿得以跟读者见面。 
  2005年6月28日于深圳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