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涛海未了情-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天伦点了点头:“工期肯定要拖了。质量第一,这是原则。” 
  卢书记看见坐在另一端的林平山,就问:“林平山,你刚从国外回来。根据你在国外见到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林平山是刚接到通知,赶来参加会的,他已被任命为现场经理。没想到卢书记点自己的名,他看了看大家,小心谨慎说:“我刚回来,怕说不准。” 
  “就因为你刚从国外回来,才要你发表意见,旁观者清嘛。”卢书记说。 
  林平山看了看卢书记和张总,试探着说:“我回来之前看了资料,今天又到现场去转了一下。我觉得,工程必须除了返工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管理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搞错就会造成那么大的事故,设计人员、质检人员都没有起到作用,说明我们没有一个有效质量保证体系。因此,应当对现场进行整顿,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郑品吾歪一下脑袋说:“技术上偶然搞错的事情有的是,不要小题大做!”心想,林平山以前也没干过核电站,刚回来就抡!不行,要凭自己的地位压一压他的气焰,将来才好办事儿。他不懂行,此刻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讲,枪口对准了林平山。 
  蓝焕成因为是自己的人管现场出的事儿,一直尽量少说话,见郑品吾说话又转了风向,立即附和:“我们搞基建这么多年,哪样事儿没经历过。我看老郑的意见比较实事求是。” 
  “如果不对现场加以整顿,类似的事儿还可能发生。我在国外,看到外国人办事儿都是严格按程序来的。咱们队伍这方面的概念很缺乏。”林平山知道他们对核质量保证缺乏认识,话既已说出来,就鼓着勇气说完它。 
  郑品吾瞪眼说:“工期耽误一天贷款利息损失就是上百万美元,你赔得起!” 
  听了这话,林平山心里翻腾起来。 
  他上午回到海州,到家放下行李,就匆匆赶去现场。 
  核反应堆厂房静悄悄的,只有附近的辅助厂房有一些工人在浇灌混凝土,他就走过去观察他们作业。 
  混凝土泵车轰响着,播料机的出料管哗啦啦往下流着混凝土浆体,负责振捣混凝土的工人东一棒西一棒往下插着振捣棒,远一点的,把振捣棒往前一扔,边振边往回拽。 
  承包核岛土建施工的是核三六公司,有核工程经验的一级企业,怎么会是这样,林平山觉得意外。又看了一会儿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工人操作随意,比起国外工人的规范化动作,实在差太远了。 
  但是,整顿现场要延误工期,它的经济后果最后还得靠自己想办法挽回。他没有工程经验,要求整顿现场简直是给自己出难题! 
  可是核安全的质量要求是没有讲价余地的,昧良心的事情不能做。 
  想到这里,他铁了心非吞下这个苦果不可:“靠一支没有经过严格核质量保证知识训练的施工队伍,是建不好核电站的!” 
  张天伦望了卢书记一眼,说:“法电的专家也是这个意见,核安全局有类似看法。” 
  郑品吾还想说什么,卢书记挥一下手阻止他,想了想,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核电站的管理是新事物,我们没干过,应当高标准从严要求。” 
  张天伦听了,转身对林平山说:“老林,反正以后这摊子事儿归你管了,现场进行整顿对长远有好处。你就放开手干吧。但是要记住,要把中外人员全拢起来,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林平山点头说:“我记住了。”回答完,心却沉重起来:意见虽然得到领导支持,到头来必须靠自己想办法去执行这个任务——可自己呢?从未干过核电站施工! 
  会议结束,林平山来到东海岸边的核电站建设现场。 
  梅花山横亘海州城与东港核电工地之间,嶙峋的山崖上林木葱茏,一抹薄云飘缥在峰峦高处。山岭向东奔驰,直至栽入蔚蓝色的大海里。海州城在梅花山的北边,站在山顶,城里的楼群依稀可见。山南是起伏的低矮山丘,生长着丛丛密密的马尾松、梧桐树和各种杂木。丘陵的东边,滔滔海水洒向天际,海中漂浮着几个小岛。   
  第二章 初战报捷(2)   
  海面上,点点渔船往来穿梭,水天一色闪着银光的锦缎里,精心编织了一幅繁忙的丰收图。偶尔飘来的突突马达声中,似乎听到船家的悠悠渔歌。 
  清晨,林平山站在海边一座山丘上,眺望大海的景色。经过国外实习,他已明白指挥一个核电建设的现场,将面临无数错综复杂前景变幻莫测的场面。 
  望着前方滚滚而来的海浪,林平山想起中学时读的苏联小说《古丽雅的道路》。那本书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古丽雅一次次站在不断升高的跳水台上向着新的纪录冲击,她的人生征途也向着一个个新的峰巅攀登。自己现在也站在新的人生跳台上,应该学她。 
  这时东港核电公司在工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七十多人,他们工作和食宿都在现场。数家承包公司在现场的总人数,已有两千来人了。 
  法电公司在现场的顾问有五人,领队让…马克·波维尔蓄留着小胡子,个头儿高,浅黄色头发,棕褐色眼睛,体格结实,是典型的法国北方人。 
  波维尔在法国核电工地干过十多年,经验丰富。对现场出现的事故他很痛心,又觉得无能为力。这里不比法国,语言交流困难还在其次,毕竟还有翻译,他感到烦恼是提的意见很难被中国人理解和接受,中方人员也不愿意向他报告情况。他觉得很难发挥作用。 
  林平山来后,他诉苦说:“哦,林先生,这里跟法国太不一样了,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都是领导。这不像是一支打仗的军队。你是知道的,在法国每一个工地的人,都把施工现场看成一个战场。可是在你们这里,领导都是坐办公室的,不是工地的人。” 
  波维尔是梅耶先生的老部下,林平山来到工地,他松了口气,对他的伙伴们说:“明白我们的人来了。” 
  林平山在法国工地,常听到法国同事们自豪地称自己为Personne de chantier(工地的人),就安慰他说:“问题会解决的,波维尔先生。中国第一次建设核电站,大家需要时间学习。” 
  “可是时间,林先生,时间就是钱,你的同事们好像不明白这点。还有,我的同事们在工地吃饭和车辆,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 
  波维尔提这类问题不知多少回了,显得越来越不耐烦。国外制度,给第一线提供服务是行政部门天经地义的职责,按程序制度办事不用多讲一句话。这里的行政部门首先想的是做好领导的服务,一线人员办点事儿要向行政部门说好话,他实在无法理解。 
  “我们会想办法解决的,波维尔先生。”林平山没法讲清其中道理,即便知道也不能向老外说。 
  波维尔又问:“你们为什么不请新加坡的工程师?他们英语很好,可以很快理解国际核电建设的管理。”他思路转得很快,始终扣紧工地急待解决的问题。 
  林平山听了,立即显出严肃的神色:“波维尔先生,你知道,建设这个核电站,我们要投资几百亿元人民币,发出的电却比火电厂还贵。我们为什么要花巨资建核电站呢?因为我们要掌握核电建设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 
  “我明白了。”波维尔眼里出现友善的目光。 
  “波维尔先生,”林平山看到他的目光,就对他说,“我会向我的中国同事们解释,要他们把了解到的现场情况及时告诉你们。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法国同事不够负责任,他们不愿意把经验告诉中国人。根据合同,你们不仅是技术顾问,还负有培训责任。这是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实际经验,你们是老师。” 
  波维尔听了,立即表示:“没问题,林先生,我要向我的同事们解释。” 
  林平山了解法国人的性格。波维尔的脾气很急,他要不同意会立即作出反应,要是同意,肯定会去做。他们习惯按合同要求办事,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他就听你的,不会为了面子无理搅三分。 
  核岛土建科办公室里,徐春琴正坐在她的男朋友许日辉办公桌边,拿着小许桌上的技术程序翻着,目光不时从书本飞出,扫一眼男友帅气的脸。许日辉体格粗犷,性格泼辣,头脑灵活,平日里对她的体贴让她很满意。 
  “听说你们的林经理已经来了。你的印象怎样,有没有股子洋派头?”徐春琴看办公室里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