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涛海未了情-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平山至此明白丁处长在躲自己,就跟波维尔商量,决定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培训队伍,然后对现场管理进行整顿。白天占用两个小时,加上夜晚,组织所有的技术人员参加核电知识和工程管理培训。 
  团结好现场的干部,理顺中外人员关系,做好自身队伍的建设,然后才能展开全面整顿,这是他到现场以来,通过调查在脑中渐渐明晰的方略,是他从自己师辈的经历中领悟出打开局面的办法。 
  三 
  林平山让公关处长老施带他去见核三六公司总经理刘士进。   
  第二章 初战报捷(6)   
  他们一进门,老施就对刘士进说:“老刘,我把三二一基地的林总领来了。你认识他吗?” 
  刘士进身材粗壮,酷似一尊门神,与其外表相反,性情却显得朴实谦和。他正为施工中的困境忧愁,见林平山来了非常高兴,赶紧握住他的手:“久闻大名,可惜没缘认识。” 
  老施说:“这回你们可以好好认识了。” 
  他们围着小会议桌坐了下来,刘士进让人端来茶水。 
  老刘看了看林平山,心情沉重起来,眉头紧锁着说:“听说林经理刚从国外回来,今后要多指教了。” 
  林平山赶忙说:“刘总,你干了几十年工程建设,是我国核工业的功臣。我要拜你为师呢。” 
  林平山的话让刘士进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风吹石头跑”,几百里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上,汇集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着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刘士进当时参加基地主工艺厂房的施工。 
  没有多久,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开始了。戈壁荒漠的施工现场,天寒地冻,每天只能清水白菜汤就着馒头充饥,累了就天当被地当床睡在沙石滩上。每餐的定量很低,年轻人更觉整日饥肠辘辘头昏眼花,不少人开始浮肿。最困难的时候,同志们到戈壁滩上采集骆驼草籽充作口粮。有人食后中毒,体弱的因此身亡。凭一腔爱国热血,支撑着人们忘我地工作。 
  为了我国的核国防,不少同志至今还坚持在这飞鸟也见不着的艰苦环境中。经济收入低微,一家几口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平房里,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子女升学就业都走不出戈壁滩,献了终生献子孙。 
  想到这些,老刘一阵愧疚。 
  事实上,刘士进和他的伙伴们在建设核国防的艰难拼搏中是当之无愧的好汉。 
  如今在核电站施工是搞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同,要把核能和平利用,保障公众的安全是前提。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核电才有发展前景。把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核能转变为造福人类的资源,除了技术措施,一整套严格的科学管理体系,是达到终极目标的关键。战争时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在现代化建设条件下还要上升为严谨的科学作风。 
  面对这种转变,刘士进感慨道:“老革命碰到新问题啰!形势在发展,一不学习就落后了。老林,你是吃过洋面包的,又是业主,该怎么做尽管说吧。” 
  林平山马上说:“在公司关系上,我们照合同办事儿。核工业二次创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咱们的老传统还不能丢。” 
  老施转脸瞧着刘士进:“老刘你听,这就叫水平。” 
  “老林,话说到这儿,我也想说说心里话。”老刘依然眉头打着皱结,“东港核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我们公司派了最强的队伍来的。为了把工作做好,同志们没少费心思,结果还是出了大事故。我们琢磨快一个月了,就是闹不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刘总,咱们的队伍初次与国际接轨,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制度有个过程,出问题是难免的。我们想派一个外国专家和中方工程师组成的检查组,对你们公司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看看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他想,尽管已经了解到一些情况,目前就谈还为时过早,等全面调查完再谈更稳妥些。 
  “这些老外不会存心卡我们吧?”听说老外要来检查,老刘有些担心。 
  “不排除会有少数这种人。”林平山说,“不过从合同关系看,他们没必要这么做,我们还派有中方工程师跟他们一起工作。” 
  见老刘有顾虑,他想还是讲白了更好些,就说:“外国人办事有点儿不讲情面,你不要太介意。我在国外学习有个体会,老外是对事儿不对人。你没弄好就铁面无私说你,你搞好了马上夸你。” 
  第二天,核岛土建科的朱为、许日辉和另外两个工程师与两位外国顾问一起,开始对三六公司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从施工现场、车间、实验室到资料室,一一查过,还找了一些工人谈话。 
  经过三天的工作,林平山跟顾问波维尔一起召集现场经理部的工程师和顾问们开会,朱为和核岛科的顾问在会上报告了调查的情况。 
  朱为对核电管理熟悉,讲得条理清楚。最后,他总结说:“我们的调查结论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全,不少的程序不符合要求,许多程序形同虚设,人们根本就不按程序规定工作。其次,质量检查监督人员严重不足,只有合同规定人数的三分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从与施工人员的谈话看出,工人对施工的技术规范和程序根本就不清楚,都是凭经验干活儿。情况表明,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的质量。” 
  技术规范和程序就如行车的交通规则,不懂交通规则就开车上路,非出事故不可。林平山听了汇报,有些后怕:“情况这么严重,如果不进行整顿就盲目复工,肯定还要出事故。” 
  波维尔说:“我建议,其他的施工区也停下来。整顿很重要,验收合格才可以复工。” 
  林平山点点头:“我向总经理部报告,一经批准就实施。”停工整顿必然要进一步延误工期,下一步追赶工期的难度就更大了。但是靠一支没有严格训练的队伍,他对即将展开的战役更无胜算的把握,这步棋已是非走不可。   
  第二章 初战报捷(7)   
  第二天下午,经总经理部批准,现场经理部召开与承包单位核三六公司的协调会。林平山向三六公司通报了此次调查的结果,代表东港核电公司向三六公司提出了全面整顿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他详细说明了必须整顿的方方面面,并明确表示,必须验收合格才能重新开始浇灌混凝土。 
  散会后,林平山把三六公司总经理刘士进找到自己办公室来。 
  两人坐下后,林平山问:“刘总,实现这些要求有困难吗?”尽管开了会,他还是不放心,个别交换意见才能把问题谈透。 
  刘士进心事重重:“进行整顿我没意见。目前主要有两个困难,一个是缺技术人员,还有一个,那些规范程序要让工人记住不容易。” 
  林平山说:“关于技术人员,你可以向总公司反映,请求支援,也可以找设计院。” 
  “总公司一直很重视,我回去立即联系,应该可以要到人。” 
  “至于工人培训问题,”林平山想了一下,走到书柜前翻找资料,找出一本法文小册子递给刘士进,解释说:“这是我从法国工地带回来的小册子。人家把技术规范和程序都编成工人看得懂、容易记的小册子。在法国核电工地,工人进场前都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你看,上边还画了漫画呢,一目了然。咱们可以照着学。” 
  “成!我回去叫技术科和资料室的人也这么办。”刘士进高兴起来。 
  林平山说:“刘总,往下看你的了。还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咱们一块儿商量。我们这儿外国顾问多,不明白可以问他们。” 
  他担心刘士进技术力量不足,就把朱为和顾问盖威派过去,协助三六公司理顺质量管理体系。 
  部基建局王局长到核电工地视察来了,郑品吾陪他到核三六公司的办公楼。 
  老郑看到朱为在三六公司的办公室里上班,就把小朱叫到外边问:“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林经理让我们来帮助三六公司理顺质量管理体系。” 
  他问:“这么干得多长时间?” 
  小朱回道:“估计要二十来天。” 
  老郑粗算一下,说:“这样工期要耽搁两个多月呢……” 
  “是啊。林经理讲了,卢书记指示,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把整顿搞好。”朱为没等郑总说完就接过话说,显得很认真。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