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1917-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兴登堡就像前世直奉大战是直系的领袖曹锟,而鲁登道夫则是吴佩孚,当然,对尚在襁褓中摸索前进的中国军队来说,曹吴距离德国前辈们在各方面都还差的远。

在欧战中后期间,德皇威廉二世虽然是名义上的德国全军统帅,事实上却被架空,指挥德国陆军的是最高陆军指挥,指挥德国海军的是海军战争指挥。

战争初期,最高陆军指挥的首长是德国参谋部长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小毛奇)后来,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利,毛奇惟有辞职,由普鲁士战争部长埃里希·冯·法金汉接任。法金汉采取“消耗战”(Abnutzungsschlacht),但是在凡尔登战役中该方略反映了它的局限性——德军未能彻底击败法军。

凡尔登战役打到1916年8月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搭档的第三最高陆军指挥登场,当时,鲁登道夫就任总指挥官(Generalquartiermeister),位置等同副参谋长,地位仅次于参谋总长兴登堡。

二人曾在东普鲁士合作无间,赢得坦南堡战役与马祖尔湖战役的胜利。他们实际上领导着一个军事与工业的独裁,将皇帝威廉二世排除在统治阶层之外,而且,鲁登道夫当时是德军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就连兴登堡也只是顺从他的建议行事。

鲁登道夫力排众议把乌里扬诺夫和他的同志送回俄国闹革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虽然臃肿愚昧落后却勇敢顽强的俄军随着沙皇和临时政府的先后垮台而不复存在。

苏俄政府和德国的媾和谈判虽然破裂,但鲁登道夫和他的德国却在东线获得了比谈判成功更大的收获,东线的俄军居然成建制的被所谓的士兵委员会解散和复员,一窝蜂的往后防撤离战线。

如果布列斯特条约谈判成功,德国将在获得了俄国割让的巨大的领土和资源后停在新的边界线上,现在,俄军的抵抗不复存在,而边界则完全取决于德军想推进多远,多深。

到1918年3月初,当中国人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大肆扩张和占领俄国人的后花园的时候,德国已经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几乎所有的港口和城市,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乌克兰南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都先后被德奥军队占领。

当然,芬兰从1917年11月已经宣布独立,紧随其后的是上述这些地区也在德奥占领军的扶持下宣布了独立或者自治。

彼得格勒当然还在苏俄红军的手里,对于这个孤悬于波罗的海北端的俄国前首都和政治中心,德奥采取的策略是围而不取,用彼得格勒来拖住和消耗苏俄政府的精力以及后备资源。

鲁登道夫很聪明,德国只占领那些战后不打算再归还的土地和城市,彼得格勒在俄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注定了这地方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可以被割让的对象,德国有自知之明,德国也没有想过把俄国这个穷亲戚加老朋友从世界的政治版图中抹去。

当然,德国也很愤懑,俄国土地已经如此辽阔,却还跟着英法在欧洲一起跟德奥过不去,教训和肢解俄国是个可选项,消灭俄国是个人都不会狂热的认为他能做得到。

除了以前蒙古人曾经实现过这样的逆天之举,但经过这几百年来世界有它自己修复的机能和渠道,现在还有谁记得蒙古人长什么样?

从1918年初一直到3月,西班牙流感虽然肆虐,但在中国人王庚发明出来的那个青霉素这面逆天的盾牌抵挡下,并发症和肺炎的致死率大大下降,这三个月青霉素对世界人口和健康作出的贡献,抵得上上百万新生儿的出生。

而且那个神秘的中国参战督办王庚和他的GV科学慈善基金会,从年初开始就在全世界倡导实行发热病人隔离制度、口岸病人监控制度、流感病人隔离后集中治疗等等一堆新的卫生制度。

史上最可怕的恶魔西班牙流感在青霉素和以上这些新卫生运动的共同防御下,爆发的势头和杀伤力都大大降低,这也让欧战各方有了继续大打出手的底气。

从1918年1月到3月初,一列列火车昼夜不息的从德奥在俄国的占领区往回运,与此同时,德军主力也在秘密的不断西调,既然俄国的威胁已经在苏俄中央那个奇怪的“不战不和”的战略下随着俄军的大量解散和复员而不复存在。

那么,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的眼光转回了西线,对协约国在苏俄的后花园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放的那些野火,让苏俄和乌里扬诺夫同志去操心便罢,德国的胃口再大,也没想过跨过乌拉尔山去占领西伯利亚和远东,德国此刻的利益核心在欧洲!

当然,鲁登道夫并不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能在西伯利亚呆得主,北极熊老毛子这个北面的穷邻居再落魄,也不是此刻还相当贫穷落后愚昧的中国和弹丸岛国日本可以撼动的!

“埃里希,你确定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西伯利亚的莽撞举动,不会影响世界未来的版图和格局么?”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兴登堡问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搭档。

“我亲爱的参谋总长阁下,不可否认,中国那支参战军在三月初这两周的表现的确让人惊讶,出动了4个师,两个礼拜就控制了从叶尼塞河以东到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崴一线足足4700公里的铁路和沿线,这在军事史上也算是个小小的奇迹!来,为那个年轻的参战督办干一杯!”鲁登道夫笑着冲自己的上司和老大举了举手中的香槟酒杯。

“埃里希,你就那么有信心?万一中国人和日本人真的携手打过乌拉尔山呢,那等于是协约国在东线的东线又开辟了一个战场,难道这样也可以等闲视之?我听说那个中国参战督办一手编练的参战军,士兵虽然缺少经验和训练,但是火力配备相当惊人,完全的美式装备,中国人一个整编师至少于我们两个师的实力!”七十一岁的兴登堡显然不像自己年轻的副手那么乐观有朝气,事实上鲁登道夫此刻正是53岁年富力强最适合当统帅的年龄。

当然,中国那个实际掌管着政府的段总理和鲁登道夫同岁,都是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主。

“总长阁下,请您尽管放心,如果不是怕俄国的粮食不够酿成人道主义悲剧,我们随时可以把170万俄国俘虏放回俄国去对付那个什么高尔察克的自卫军和区区五万人的捷克军团,只是现在苏俄自己局势不稳当,所以放虎归山的事情暂时还要等一等。”鲁登道夫显然信心十足,在欧战东线和西线哪场战役不是双方上百万的军队厮杀的?

中国现在几乎还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如此薄弱,民智尚未开化,虽然被那个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武装起来近60万的军队,可别忘了中国南方各省都还是半割据和独立的状态,一个连真正的统一都尚为实现的国家,怎么可能有实力真正投入大规模的东线战争?

第二百三十六章德军统帅的战略

“埃里希,就算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西伯利亚翻不起波浪来,可为什么咱们不在俄国身上在多剜几块肥肉下来,这么匆匆的就掉头西向这是为什么?”兴登堡一手烟斗,一手香槟酒杯,不解的问道。

“亲爱的保罗,我知道德国在东线从俄国这只死老虎身上是赚了很大的便宜,但是对德国来说,时刻都不能忘记的,是西线的英法,以及正源源不断的跨越大西洋增援西线的美军,根据最新的情报,美军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增兵欧洲行动。”鲁登道夫无奈的咧了咧嘴解释,心里也在惋惜自己的兵力不够,没办法维持两线同时作战,所以不得不在俄国身上噼里啪啦咬上那么一圈之后,抓紧时间回过身来对付西线的美英法。

“美国人是绣花枕头,那帮农夫组成的军队根本不能称其为军队,而且去年6月底他们那个潘兴的远征军司令部就登陆法国了吧,到这会儿大半年过去了,美军主力才运过来了多少?两个师?还是三个?”兴登堡瞧不起美军也是正常,这一百年来美国人根本没见识过欧战这样规模巨大的战争,他们跟墨西哥之间的所谓战争都没超过10万人的规模,美国人甚至连他们自己能用的火炮和飞机都没有,他们的步枪居然都是临时用英国制式改的那把P14。

“美国的工业实力不容小觑,从他们宣战到这会儿,在国内已经征兵超过200万,保罗,我们绝不能忽视美国这个西线战场的新生力量,这会儿那个潘兴手里已经有四个美军师抵达法国,美军一个师的编制可是跟那个中国人的参战军一样,美军一个师足足28000人,抵得上8个我们或者英法的步兵师!”鲁登道夫的神情有些凝重,战争打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