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1917-第9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7岁的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MaximilianvonWeichs(1881~1954)出生于平民家庭。1900年从军。1943年1月31日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任职过第7军区代理司令,第13军区司令,第2集团军司令,B集团军群总司令,F集团军群总司令,巴尔干东南部德军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铁十字骑士勋章。

魏克斯(1881·11·12——1954·9·27)Weichs1881年11月12日出生在德绍,他的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晋升为少尉,2年后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1910年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1914年3月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十月,调任第4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1915年5月调任步兵第5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在1918年的这个时空的7月末,37岁的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思上尉虽然带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却是步兵第141团的一员骁将,这厮虽然是公爵家马夫长的子弟出身,但从军后一系列优异的表现显然对得起他名字中被公爵所赐的“VON”字。

这位预备步兵141团的骁将全名很长,马克西米利安·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MariaJosephKarlGabrielLamoralReichsfreiherrvonWeichszuGlon,1881年11月12日德绍—1954年6月27日波恩)在他的团长还在和参谋长、炮兵营长、第1营营长讨论作战方案的这个时刻,冯·魏克思上尉正满世界的在寻找车皮……或者军用卡车,虽然团主力需要等待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驶来的运兵列车才能沿着铁路线向北开进,但是37岁的冯·魏克思上尉和他的侦察连却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坐等。

冯·魏克思上尉带的虽然是摩托化侦察连,但是作为预备步兵师,即使是摩托化侦察连,也做不到全机械化程度的装备,他的手里只有3辆戴姆勒1吨半军用卡车,6辆奔驰三轮摩托车,剩下的就是十辆马拉大车,步兵141团的直属侦察连根本就是用三个步兵营所属的摩托化排拼凑起来的部队。

三套车的载重在800公斤到1吨之间左右,这意味着一辆大车搭载一个步兵班是正常的,搭载2个步兵班就勉为其难……更多的就是痴心妄想,冯·魏克思上尉当然没打算让自己的摩托化侦察连长途跋涉摩托化行军80公里后赶到哈尔科夫城南的洛潘河大桥前线去……那样的话,他的部队姑且不论是否能及时赶到战场,就是到了战场也筋疲力尽难以很快投入战斗。

对冯·魏克思上尉这位公爵家的马夫长的后代来说,带领机动部队挺进是这位前骑兵上尉的本行,如果不是因为战马长途奔袭对坐骑和备用坐骑的要求太高的话,冯·魏克思不是没想过把摩托化侦察连改装成骑兵侦察连……至少那样对道路、燃料的依赖会小很多。

由于油料优先保障了炮兵部队的卡车,冯·魏克思上尉手底下这3辆卡车和6辆三轮摩托车的剩下的油料只够开60公里,顶多80公里,那意味着除非他能搞到燃料,或者找到车皮和平板车厢替代自己的摩托化开进,否则他就是沿着公路抵达哈尔科夫南郊,也立马成为一支纯粹的步兵而不是摩托化部队,因为燃料耗尽的车辆的机动性等于零。

由于德奥同盟国的军事物资和燃料优先保障西线主力,在东线又优先保障德国空军和炮兵部队,摩托化步兵部队能分配到的汽油配额相当有限。

无论是驻乌克兰的德国第10集团军也好,还是预备步兵第29军所属的三个预备步兵师,步兵才是这支德军的本行,摩托化程度比起西线德军主力步兵师要差很多,正常编制下每一个德军步兵营将拥有一个摩托化排和一个重机枪连,现在这摩托化排却占用了团直属侦察连的编制,因为车辆就那么多……

何况,驻乌克兰的德国第10集团军的任务是协助西蒙·佩特留拉的乌克兰民族防御并守住乌克兰,作为防御一方依靠的是堑壕、工事、阵地和飞机大炮,而不是摩托化部队和汽油……汽油被优先保障给西线主力和东线的主力步兵军,而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指挥的步兵第47师不过是个二线的预备步兵师而已。

第七百九十八章(四)一追一逃

“连长,咱们差不多都把克拉斯诺拉得火车站给翻了个底掉了,真没有多余的车皮啊,除了2个掩蔽起来的火车头和几个运煤的破车斗,哪有多余的车皮可用,听站长说早就疏散到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去了,联军的航空队空袭太可怕了,留在这里早晚被对方的轰炸报销掉!”在一边汗流浃背发着牢骚的是冯·魏克思在侦察连的副手沃尔特·冯·赖歇努中尉。

此时这个时空的1918年,名字里有VON的沃尔特·冯·赖歇努中尉不过33岁,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冯·魏克思一起指挥团摩托化侦察连。

赖歇瑙1884年出生于卡尔斯鲁厄,父亲也是军人,最后升至将军。1903年,赖歇瑙开始在驻柏林的近卫野战炮兵第1团服役,次年即晋升少尉。在青年时期,他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报国热情。他爱好体育运动,以近卫军官的身份参加过柏林体育协会,尤其擅长投掷标枪和铁饼,因成绩优异而名噪一时。

1912年他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又回到原来的部队,两年后晋升中尉副官,并随团参加前线作战。他参加过马苏里湖、立陶宛、佛兰德等地的作战,战斗中表现突出。

时不过是1918年,33岁的中尉阁下虽然是个运动健将出身,视力却和冯·魏克思上尉一样显得有点差强人意,身为侦察连正副指挥官的两位军官,冯·魏克思上尉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而冯·赖歇瑙中尉则是不是掏出单片眼镜夹在眼窝中为的是看的更加清楚和仔细。

当然,这不妨碍这俩搭档在望远镜后边成为优秀的参谋和侦察部队的指挥官,对了,还是摩托化侦察部队,在冯·赖歇瑙中尉看来,与其潜入克拉斯诺拉得基地翻箱倒柜的寻找车皮,还不如实惠一点干脆一点,从炮兵部队那里顺几桶汽油来直接摩托化开进……

当然,如果冯·魏克思上尉有那个心,冯·赖歇瑙中尉不吝于待人去炮兵团隐蔽的阵地偷开出来几辆炮兵拉炮的戴姆勒一吨半军用卡车来装上自己的摩托化侦察连,可以把3套马车留给对方么,反正炮兵要装车上平板车厢跟着火车走,他们的卡车可就显得太浪费和奢侈了。

“瓦尔特,炮兵营统共就12辆戴姆勒军用卡车,一辆车拖一门105mm轻型野战榴弹炮,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看的死死的,你要弄人家的吃饭家伙,炮兵一准跟咱们翻脸……大战在即要是炮兵没了拉炮的卡车,你叫他们人推肩扛躲联军航空队的空袭去?飞机来了可就指着拖拽大炮的车机动疏散了”冯·魏克思上尉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中尉的建议,偷自己炮兵部队的卡车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要是能借到就不用偷了,问题是借不到,这才是团长冯·里布少校在接到师部命令后第一个把自己打发出来踅摸车皮的原因,铁路线和火车车皮才是快速机动和运兵的王道,摩托化沿着公路行军80公里只能是备用方案。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干,按部就班的等着140团率先登车北上,然后在跟在后头,问题是听说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车皮到现在还没凑足可以同时运2个主力步兵团的,这也是师参谋长坐着火车头赶往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步兵第48师去紧急协商沟通的原因。

负责守卫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这座第聂伯河上水陆重镇的预备步兵第48师师长冯·勃洛姆堡少将摆明是和自家的师长冯诺伊豪斯不对付,因此在派兵接防和作为预备队参与哈尔科夫战场反击作战的积极性相当的低,守住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才是步兵第48师的首要任务,当然,冯·勃洛姆堡少将或许也是不愿意让自己的部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牺牲暴露在联军航空队的狂轰乱炸下。

“连长,不是说三个炮兵营都配属给步兵团使用么,咱们团参谋长和炮兵第141营的凯特尔上尉关系相当铁,我看干脆就直接明着跟对方借卡车得了,要不然咱们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