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吹灯 作者:天下霸唱-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hirley杨说罢,又取出孙教授所拍的照片给我们看,照片中是献王祭天礼地时的六兽,其中有一只与这石头椒图十分相似,我仔细对照,果然这只椒图头顶也有个圆形圆球,不过先前被散落的树根遮挡,没有发现。
    Shirely杨接着说道:“古书中记载,椒图好闭,有镇宅辟邪之意,我之所以推断它是椒图,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背上的短碑,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石碑,有可能是献王墓的陵谱,这椒图的作用,主要是用以镇压王墓附近的邪气,在王墓完工后埋在外围,就象是现代建筑仪式中的奠基典礼。”
    三人都登上石兽后背的龟甲,用伞兵刀轻轻剥落陵谱上的泥土,上面雕刻的文字和图案逐渐显露出来,看来果然不出Shirley杨所料,此刻我和胖子也不得不服,今天露了怯,只好将来有机会,再找回这个场子。
    Shirley杨用照相机把刻在石碑上的陵谱,全部一一拍摄下来,又做了拓片,这陵谱上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多的出乎意料,详尽地叙说了献王墓制造的经过,甚至包括陪陵的部分也都有记述,不过文句古奥,有些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只好再由Shirley杨加以说明,三人一起逐字逐句的看了下去。
    陵谱上首先说的是古滇国是秦始皇下设的三个郡,秦末楚汉并起,天下动荡,这三个郡的首领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封闭了与北方的交通往来自立一国,后来汉朝定了天下基业,但是从汉代立国之后便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自顾不暇,一直没功夫理会滇国。
    到了古滇国的末期,受到北方汉帝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国事日非,天心已去,汉武帝向滇王索要上古的神物“雮尘珠”,国内为此产生了激烈的分歧,献王带了真正的“雮尘珠”从滇国中脱离出来,远涉至滇西的崇山峻岭之中,剩下的滇王只得以一枚“影珠”进献给汉武帝。
    Shirley杨看到这里,有些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终于澄清了,因为在历史上埋葬汉武帝的茂陵,被农民军挖了个底朝天,墓中陪葬的“雮尘珠”就此流落人间,这段历史同献王墓的时间难以对应,原来茂陵中只是一枚冒充的影珠。
    陵谱接下来记述道:“雮尘珠”是地母所化的凤凰,自商周时代起,就被认为可以通过这件神器修炼成仙,有脱胎换骨之效,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经把这些内容详细的记录在了天书之中。
    不过这些机密始终掌握在统治阶层手中,几乎所有的君主都梦想能够修仙得道,长生不死,永保万年江山,所以都竭尽全力去破解“雮尘珠”的秘密,秦末之时,这件神物流落到了滇南,献王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件“雮尘珠”所以才离国而去,准备到山里找个地方,修炼成仙,而献王墓的位置,就选在了一处风水术士眼中的神仙洞府。
    献王墓前后总共修建了二十七年,修建的人力始终维持在十万左右,几乎是倾国之力,除了奴隶还有许多当地的夷人……
    我们看到这里,都不禁乍舌不下,原来这献王这辈子没干别的,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建造他的陵墓上了,想要死后在水龙晕中的尸解成仙。这事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相信,那“雮尘珠”的相关传说,我们掌握了已经不少,但是至今也没有确切的内容,至于献王死后有没有成仙,陵谱上便没有任何记载,这件事恐怕要等我们摸进了献王墓才能直到谜底。
    然后陵谱上只有对献王墓修建经过的记录,至于古墓地宫,以及王墓的规模式样,墓道入口之类的情况一个字也没有。
    其次记录的是陪陵的状况,除了殉葬坑,陪葬坑等外围设施之外,真正的陪陵只有一位主祭司,在献王入殓之后,从深谷中找来两株能改风水格局的老榕树,先将镇陵谱埋入地下,老树植到其上,然后捉来以人俑饲养的巨蟒,这种蟒在陵谱中被描绘成了青龙,极其凶猛残暴,是遮龙山一带才有的猛兽,当巨蟒吃够了人俑之后,就会昏睡过去,这时候再动手活剥了蟒皮,和大祭司一起活着装进棺中,蟒肉人体,加上茛木棺底,与这株老树,就会逐渐长为一体,得以长久的维持肉体不腐不烂。
    有余那口玉棺破损了,这里被改的风水格局一破,压制在地下几千年的地气,得以宣泄,雷暴黑云都是地脉产生了变化,这才把埋在树下的镇陵谱拱了出来。
    最后,镇陵谱上还有些弘德颂攻的描写,都没有什么大用,胖子见并没有记载献王墓中都有何种珍奇的陪葬品,不免有些许失落,在我看来,这些信息已经足够让我们顺利找到目标了,既然知道了这里的风水格局,只需要用罗盘定位,就算找不到蛇河,也尽可以找到目标倒斗。
    我见再也没什么内容值得看了,就收拾东西,连续一天一夜没睡,人困马乏,今天争取尽早找到溪谷的入口,然后好好的休息一下。
    Shirley杨见我和胖子准备要收拾东西出发,便说道:“别急,镇陵谱背面还有一些内容,咱们再看看别落下了什么才好。”
    我只好又转到另一边,看那镇陵谱后边还有什么内容,Shirley杨已经把上面泥土刮净,我们凑过去一看,都作声不得,原来镇陵谱背面,是整面的浮雕,一座穷天下之庄严的壮丽宫殿,悬浮在天空的霓虹云彩之上,难道那献王墓竟是造在天上不成?
                  第一百一十七章 在蟾之口
    镇陵谱上浮雕中最高处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月城、角楼、内城、瘗碑、阙台、神墙、碑亭、献殿、灵台等建筑一应俱全,后边的山川都是远景。宫殿下没有山丘基石,而是数道霞光虹影,凌空步烟,四周有飞龙缠护,显出一派超凡脱俗的神仙楼阁风采。
    再下边的内容,表现的是玄宫下的神道。神道两边山岭绵延,高耸的山峰传达出一种森森然巍巍然之势,衬托得空中楼阁更加威严。这条神道应该就是名为虫谷的那条溪谷了。
    胖子看罢笑道:“献王老儿想做神仙想疯了,连墓都造得如同玉皇大帝的天宫,还他妈在天上盖楼,不如直接埋到月球上多好。”
    Shirley杨说:“献王墓内部的详情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知道了,所有的线索都说王墓在水龙晕中。即便那水龙晕再神奇,我也不相信这世界上存在违背物理原则的场所。这镇陵谱背面的雕刻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或是另有所指。”
    我对shirley杨和胖子说:“所谓的水龙,不过就是指流量大的瀑布;那种晕,就是水气升腾所产生的霓虹,有形无质,所以被古人视作仙人桥,不可能在上面建造建筑物。咱们看到的这座宫殿雕刻应该不是王墓,而是王墓的地面祭祀设施,叫作明楼。按秦汉制,王墓的地宫应该在这座明楼地下十丈以下的地方,这种传统一直被保留到清末。”
    Shirley杨问我道:“如果是祭祀设施明楼,也就是说,献王死后每隔一段特定的时间,便会有人进到明楼中举行祭拜的仪式。可是据人皮地图上的记载,王墓四周都被设了长久不散的有毒瘴气,外人无法进入,那祭拜献王的人又是从哪进去的?难道说还有一条秘道可以穿过毒雾?”
    山谷中瘴气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由于地形地势的缘故,深山幽谷,空气不流通,这些植物滋生的潮气浓度过大,加上死在里面的各种动物腐烂的尸体混杂在其中,就会产生有毒的瘴气。
    还有另一种,可能是在王墓完工、献王入殓之后,人为设置瘴气。利用了虫谷中低凹的地形,在深处不通风的地方种植特殊的植物,这些植物本身就带毒,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道拱卫王墓的屏障。不过也不一定是种植有毒植物,据说虫谷深处不通风,秦汉时期从硫化汞中提炼水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也有可能是在附近放置了大量的汞;时间一久,汞挥发在空气中形成了有毒物质。只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使山谷中空气再不流通,毕竟也是暴露的空间,除非建造献王墓的工匠们另有办法。
    三人商议了一番,又取出瞎子那张人皮地图进行对照,发现地图比镇陵谱少了一点东西。镇陵谱背面的石刻,在溪谷中的一处地方刻着一只奇形怪状的(上“四”下“或”)口蟾蜍,蟾蜍嘴大张着;*近献王墓的地方,也有只对称的蟾蜍(足+然),同样张着大嘴。
    而在人皮地图中,只有溪谷中的这一只蟾蜍,而且这只蟾蜍的嘴是闭着的。绘制人皮地图给滇王的人对瘴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