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10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去幽州时始料未及的。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15)

第四节兄弟反目——袁绍与袁术的扩张与决裂(公元191年)

“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贾诩《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

公元191年四月,董卓抵达长安城。他高兴地看到,皇甫嵩在边章、韩遂的压力之下,率领3万精兵来投奔自己。在洛阳时,董卓听说皇甫嵩已经放弃武装,便派人将他逮捕。但在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的恳求下,董卓宽恕了皇甫嵩,拜他为议郎,又升任御史中丞。董卓进入长安城门时,皇甫嵩带头在其车下跪拜,令董卓万分得意。

到了长安之后,董卓见孙坚已经撤退,和袁绍麾下的周昂发生激烈冲突,东方联军已经彻底分裂,便又骄横起来。他抛弃了以往重用名士党人的人事政策,大肆封赏亲友,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中军校尉,连尚未成年的子、女、孙、侄都封为侯爵、命妇,与梁冀简直如出一辙。在董卓的授意下,献帝又娶董承之女为贵人,称董承为舅。

董承与汉献帝、董卓两人之间的关系很耐人寻味。按裴松之所说,董承是汉灵帝生母董太后的侄子,所以也是董卓的亲戚。又按裴松之引《献帝起居注》的记载,董卓“外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董旻是董卓的弟弟,董璜是董卓的侄子,而董承夹在两者之间,所以肯定是董卓2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如果董承和董璜一样,都是董卓的侄子,那么董卓就是董太后的亲兄弟了。无论怎样,董卓和董太后之间的亲缘关系都很近,绝不止史书上说的“同族”那么简单。

在获得郿侯的爵位以后,董卓便开始在封地郿县筑造大型坞堡,据说其城墙和长安城一样高。公元191年郿坞完工,董卓在里面屯积了足够吃30年的粮食,说:“事成,我便雄据天下;不成,守此也足以终老此生”,号称“万岁坞”。这类记载肯定有些夸张。首先,以当时的储存条件,粮食在仓库里放30年后恐怕没法再吃;其次,这些粮食足够多少人吃30年,也没有说明。如果只够董卓一个人吃30年,那肯定不能算多。如果足够董卓的10万部下(这是个保守数字)吃30年,以汉代男女老幼平均每人每月至少1。2石口粮数推算,至少需要4320万石米,合约7000万石(210万吨)粟,总体积达70亿汉升,合约15亿公升或1。5立方公里。假设郿坞的面积和洛阳城一样大,也就是约9。5平方公里,如果把这么多粮食铺满全城,将会高达158米,相当于汉代正常城墙高度的十多倍。所以,这样的记载缺乏实际意义。董卓在郿坞疯狂敛财是事实,但现实条件决定了他无法在里面囤积太多粮食,这只是人们出于对董卓的不满和粮价暴涨的愤慨而编造出来的传言。

与董卓在郿坞享受穷奢极欲的生活同时,袁绍却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艰苦、最危险、也最激动人心的阶段。一年以来,他的所有计划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失败:曹操、鲍信、刘备和王匡等将领相继战败,拥立刘虞不成,联盟分崩离析,而敌视自己的袁术和孙坚反而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节节胜利,势力迅速膨胀,袁绍自己局促在河内,进退维谷。韩馥不供给足够的军粮,又派都督从事赵浮、程奂率弩兵万人屯驻河阳,名为助袁绍讨董卓,实则处处监视和阻挠。所以,当孙坚攻入洛阳之时,袁绍无法挥师渡河,与其争夺胜利成果和名声。于是,袁绍对董卓、袁术的仇恨,便转移到了孙坚和韩馥身上。

天无绝人之路。在获得曹操、周昂军的增援之后,袁绍在公元191年初又相继获得了2个好消息:一,倚靠部将虎牙都尉刘勋的努力,张杨和自称南单于的匈奴王子于夫罗投靠袁绍,屯驻在漳水;二,韩馥的大将麴义发动叛变,并且击败了韩馥派来的讨伐军。袁绍与麴义一拍即合,于是将他收为部将。

作为袁绍麾下最重要的将领,麴义的生平不太清楚,只有他的古怪姓氏可以透露一些信息。麴家本姓鞠,祖居青州平原郡。东汉时,尚书令鞠谭之子鞠閟到西平郡避难,从此定居在凉州,并很快成为当地豪强。凉州百姓为此编了民谣说:“麹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西晋末年,雍州刺史麹允雄据西北,拥立愍帝,后被匈奴主刘聪包围在长安,晋愍帝出降,麹允自杀,西晋灭亡。此后,麹家在西北的势力仍然强大,后魏时,麹嘉自立为高昌王。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征服高昌,擒高昌王麹智盛。盛唐之后,麹家便逐渐衰落了。麴义“久在凉州”,应当算是凉州人。平原郡虽属青州,但因为地处河北,所以风俗更接近于冀州。因此,麴义也可以算是半个冀州人,跟随韩馥并不奇怪。因为和凉州有关系,所以麴义“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其部队比普通的冀州军要精锐得多。

收编了麴义、张杨、于夫罗三路人马之后,袁绍部队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后勤问题也日益突出,无法再在河内郡长期驻扎,于是准备撤退回勃海郡休整,又打算夺取韩馥的冀州。因为韩馥的部下刘子惠曾劝韩馥起兵讨董卓,袁绍便指使刘岱给刘子惠写信说:“董卓无道,遭到天下人共同讨伐,死在旦夕,已经不足为忧。但在董卓死后,我军应当回师讨韩文节。老韩手握强兵,不肯讨贼,专办坏事,岂能放过?”但这封信落到了韩馥手里,韩馥据此认定刘子惠与袁绍、刘岱等人合谋暗害自己,决定将他处死。别驾从事耿武等人纷纷为刘子惠求情,甚至要求与他同死,韩馥这才饶了刘子惠一命,但还是罚作打扫卫生的奴隶。

这时,逢纪向袁绍建议说:“将军要办这么大的事,不占据一个州,无以自立。冀州的经济强大,人口众多,土地肥沃,而韩馥只是个庸才。我们可以秘密邀请公孙瓒带兵南下,韩馥听说以后肯定害怕。我们便派辩士给他讲道理,韩馥一定会把冀州让给您。”袁绍大喜,立即给公孙瓒写信,许诺与之瓜分冀州。

当年夏初,公孙瓒得到袁绍的信,便快速进军,突入冀州北部,明里扬言讨伐董卓,却私下放话要夺取冀州。韩馥闻报,只得挥师北上,在安平郡(今河北省安平县)与公孙瓒军相遇。公孙瓒与数十名善射的马弓手皆乘白马,分为2个小队,布置在全军的两翼,包抄敌军的侧后方,左翼向右射,右翼向左射,来去如飞,所向无前,自号“白马义从”。韩馥的部下多为步兵,在平原上根本不是公孙瓒幽州骑兵的对手,一触即溃。韩馥带着残兵败将逃回邺城,内外交困,无可奈何。

七月,袁绍听说公孙瓒在安平战胜了韩馥,便派外甥高干和谋士荀谌、张超、郭图到邺城,对韩馥说:“公孙瓒在安平之战后乘胜南下,诸郡纷纷响应。袁车骑现在又引军东进,意向也不清楚。我们都为将军感到担忧啊。”

韩馥说:“确实如此。请教各位,我现在怎么办才好?”

荀谌等人说:“您估计,论宽仁亲民,被天下人爱戴,您与袁车骑相比如何?”

韩馥说:“不如啊。”

荀谌等人说:“临危决断,智勇过于常人,您与袁车骑相比如何?”

韩馥说:“不如啊。”

荀谌等人说:“祖上世代布恩,天下家家都受过恩惠,您与袁车骑相比又如何?”

韩馥说:“也不如啊。”

荀谌等人说:“将军您这三样都不如袁车骑,地位却久处其上。袁车骑一世英杰,必定不会甘心长期当将军的下属。他的勃海虽说是个郡,其实不比某些州差。公孙瓒提燕、代骑兵南下,其锋不可当,您自己也领教过了。冀州是天下最富庶的一块宝地,这两位英雄现在都想得到它。如果遭到他们合力围攻,您的危亡将会难以挽回。在这两者之间,袁车骑本是将军的老朋友,现在也是盟友,公孙瓒则非亲非故。现在最好的办法,莫如把冀州牧的官职让给袁车骑,他一定会感激将军,公孙瓒也没法再来争夺了。这样,将军不仅获得了让贤的高名,也获得了泰山一样稳固的安全保障。”

韩馥本性怯懦,安平之战又把他吓得志丧胆破,觉得荀谌等人的话很有道理,便满口答应下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听说后,都劝韩馥说:“冀州虽然不算特别富强,但也有百万之众,粮食足够吃十年。袁绍孤立无援,全靠我们供给的粮草才能存活,就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旦断了他的奶水,立即就会饿死,干嘛把全州送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