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鲇刑侄危苷鹕迦说闹捶ü佟1纠床鲜剩还肜粗鞴膊换岣业摹V劣诨实鄞吹哪侨喝酥幸膊环θ瞬牛晌胰床桓矣谩!

“知道还说。”曹操笑道。

“我只是想为主公举荐极为贤才而已。”张辽用委屈的语气说道。

“哦!”曹操和郭嘉同时感到惊奇,因为张辽很少举荐人,但出手就绝对是精品。

“说!说来听听!”曹操有些急切的想知道张辽举荐的是什么人。

“哦。我算一算。”说完,张辽开始掰手指了。

曹操和郭嘉相互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一个念头,“看来次人不少!政务上不至于再捉襟见肘了。”

张辽咳嗽一声,看了看曹操和郭嘉后说:“我想了一下,有五个人比较合适。”

“第一人是国渊,字子尼,青州乐安盖县人,是吾师之高足,曾避乱辽东,近期被老师书信召回。吾师郑玄曾如此评价我这位师兄,‘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第二人是管宁,据闻乃齐国贤相管仲之后,字幼安,北海朱虚人,自幼好学,饱读经书,黄巾起时于同乡好友邴原等避居辽东。在辽东之时,他经常给人‘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颇受人们爱戴。

第三人就是管宁的好友邴原,此人字根矩,颇有勇略雄气,在辽东时,一年中往归原居者数百家,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于耳。

第四人叫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人,少时事师陈寔,以义行称。其时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此后,乡中百姓,凡有争讼曲直之事,俱请烈排解,断定是非。亦有半途而放弃争执,和解而归者,足见王烈教化之能。此人此时亦在辽东。

第五人叫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此人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此五人皆为大才,往主公能重用之。”

曹操听了之后大喜,郑玄的弟子国渊以及有“贤人”之称的管宁,而其与三人中的邴原、王烈、王修也是青州的名士,他此时真为自己父亲的眼光感到骄傲,正是曹嵩的坚持才使张辽成了郑玄的关门弟子,他也有了通过郑玄招揽人才的道路。张辽推荐的五个人中除了王修外都在黄巾乱起之时避祸辽东,既然郑玄已经将弟子国渊召回,其余三人的情况也一定是国渊带回来的,正觉得人手紧张的曹操又怎能不喜。

“好!好!好!有此贤才相助,曹某何愁地方不靖,大事不成。文远,如何招揽这五人,就由你来负责吧。”曹操兴奋的说。

“主公,王修已是青州官员,只需一封调令即可。我师兄国渊已经回到青州,我可亲自登门将其请出,其余三人需要主公的书信、皇帝的诏书以及吾师的书信,然后需主公派一机灵之人亲赴辽东,见机行事,将三人请回中原。”张辽说。

“行!此非难事。我的书信曹某即可就写,陛下的诏书明日也可到手,就是康成公那里……”曹操说。

“老师的书信我可以求到,请主公放心。”张辽说。

“那就好。我会准备四封书信,包括国渊在内,每人各有一封。至于派去辽东的人选……”曹操此时有些迟疑,他向郭嘉看去。可是郭嘉也对此无能为力,他并不了解管宁等人,辽东也尚未安排人手,此时他也只有爱莫能助了。

“主公,可派文烈前往。”这时候张辽说话了。毕竟他对管宁三人还有些认知,而且还有尚未见面的师兄国渊的书信。

“哦?”曹操看着张辽。

“文烈为主公族子,身份贵重,亲赴辽东,足以说明主公之诚意。且文烈至孝,又聪慧好学,必能得到管宁、邴原、王烈三人的认可,有利于说服三人。更关键的是文烈亲往,那皇帝的诏书……”张辽说到这里就闭上了嘴。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第143章(下)

张辽说到关于皇帝的话题就闭上了嘴,曹操和郭嘉也明白张辽的用意,都会心的露出了笑容。

“看来让文烈去是最好的选择,否则诸人此时皆各司其职,还真找不出多少闲人。”郭嘉说道。

可是郭嘉的话音刚落,他就和曹操一起将视线转向张辽。张辽见此情况,也只能无奈的苦笑一声,谁让他刚才公然宣扬要偷懒的。

“文烈年纪也不小了,吕布进犯兖州时他就已经崭露头角,此时正是让其锻炼、建功之机,我们只要为其配备精锐士卒作为护卫,如今我军又有甘宁的水军,从青州到辽东,顺风时不到半日就可抵达沓氏城,据师兄国渊的书信中所言,管宁等人就居于沓氏城附近。”张辽搓着双手道。

“主公,这五人再加上孙乾都是青州人,重用他们,不但有助于宣扬主公之德,更不会引起青州世家的反感。”郭嘉说。

“再者,这六人皆是亲严自守之人,不会于任上徇私枉法,有利于青州百姓对我军产生归属感。”张辽接着说道。

说完话,张辽和郭嘉相视一笑,这两人不愧是曹营中的“懒人”二人组。

这时候曹操突然顿了一下,想了想说:“文远,这管宁、邴原似乎是和华歆并称为一条龙的两个人吧。”

“一条龙?”张辽楞了一下,随即他想起了一个关于“割袍断义、划地绝交”的故事,说的就是管宁和华歆。

“好象是的,他们都是青州人,又素有文名,相互并称也是正常的。”张辽说。

这时候郭嘉说道:“主公所言不错,这三人在青州名声极大,管宁、邴原与华歆同称为一龙,龙头为华歆、龙腹为邴原、龙尾为管宁。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传闻,说的是: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虽不知这个传闻是真是假,不过管宁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张辽这才知道《世说新语》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至少现在郭嘉也说有此传闻,虽然没有当事人的证实,却也不能说人家刘义庆胡编乱造,因为他生活得时代距离汉末也有几百年了。

“嗯。华歆此人我见过,在中平五年的五月,当时的冀州刺史王芬欲废先帝,而改立合肥侯,曾邀华歆共议废立。华歆拒之。而奉孝收集到得关于豫章郡的情报中也说华歆在任豫章太守之时,清廉公正,深受百姓爱戴,这最少能说明华歆是一能臣。而能与华歆并称者,比不逊于华子鱼也。”曹操微仰着头,若有所思的说。

而张辽的心中一阵不停的腹诽,华歆他当然知道,他甚至还知道华歆的为人的是有点问题的,在孙策袭取江东的时候,孙策本人是属于名不正言不顺的那种,而华歆作为朝廷所封的豫章太守,就不应该在孙策的游说下将土地和人民交给他,致使江东长期被孙氏割据。而在他成了江东的一员之后,也不应该轻易放弃江东投奔曹操,尽管当时另投明主的现象很普遍,但华歆的情况却很特殊。当时确实是曹操向孙权要华歆,但孙权也是真心不愿放他走。这时候华歆就对孙权说,我虽然到了曹操那里,却可以牵制曹操不要对江东不利,这比江东空耗钱粮养着我更好。孙权一听华歆说得很在理,就放他走了。结果华歆到了曹操那里之后,后来竟然帮助曹操为进攻江东出谋划策。而且这些对话都是《三国志·魏书·华歆传》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由此可见,华歆虽然是一个能臣,但也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如此看来,管宁与他断交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不过之后华歆却没有坏事的传闻,可见他还是又自制力的。至于各种对华歆的评价,张辽也认为这应该都是事实,只不过报喜不报忧,搞什么为尊者讳,干脆不提。所以,张辽对华歆的看法就是华歆此人可以用,甚至可以大用,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够掌握他的情况下用人。

“青州虽然归入主公治下已有近两年,可我们真正能控制的不过只有青州的军队,至于青州的政务,因为我们当时人手紧张,也只能任其控制在当地世家的手中。如今若能将国渊、管宁、邴原、王烈四人招入主公麾下,再配合军队,青州大权将完全落入主公手中。只是如此一来,青州的旧世家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