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不行。妙才处理不了水陆两军的协调问题。”曹操摇头道。

“那就还有一个办法。前些日子我接到江东的情报,孙策兵分两路进攻豫章郡,在两路军队分别攻下彭泽和鄱阳后,豫章太守华歆见此,遂向正驻军淑丘的孙策请降。孙策如今已经在名义上获得了丹阳和豫章两郡之地……”

“奉孝,你究竟有何主意直说就是,尽说这些个没用的东西作甚。”张辽已经大概明白了郭嘉的意思,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听郭嘉说出来。

“怎会无用?主公如今正执掌朝政,不如乘此机会派人南下,加封孙策,对其控制丹阳、豫章二郡一事给予朝廷的确认。可以让孙策安心的为我等牵制刘备、袁术、刘表诸人。而这市街的人选就可以解决文远当前的问题。”郭嘉说。

曹操微一沉吟,说道:“奉孝是欲让文远为使节,南下江东?这倒是可以让陛下的算计无功而返了。”

“此计倒是可行,不过让文远为使节,这会不会太过于重视孙策了?毕竟他目前才不过是个怀义校尉。”曹纯说。

“此亦无妨。曹某可以陛下的名义任命他为骑都尉,袭其父爵为乌程侯,兼任丹阳太守。想来孙策也不会不要这大义正统的名分。”曹操骄傲的说,他的话语中透出了那种强烈的自信,这完全源于他此时大将军的身份。

“孙策心高气傲,纵然是袭爵乌程侯,领丹阳太守,但仅仅一个骑都尉,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张辽说到。

“孙策不过一小儿辈,能给他丹阳太守一职已是算他幸运,他又岂敢有不满意之理?”曹操说着又眯起了他的眼睛。

张辽如此说,不过是知道孙策此人的性格自傲到极度自负的程度,而且他记得陈寿的《三国志·吴书》中的孙策的传是和他的父亲连在一起的,名字就叫《孙破虏讨逆传》,其中的孙破虏是其父孙坚的官职破虏将军,而讨逆则是孙策的官职讨逆将军,所以张辽就记得孙策的官职是讨逆将军,故而就插了一句。(其实历史上孙策在一年后才得到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而讨逆将军的官职更是要在两年后才获得,而且还加封吴侯。)

“文远,主公虽仅给孙策骑都尉一职,却将其父的爵位让孙策承袭,这可是县侯,单就爵位,你可比不了。”郭嘉笑道。

“我倒不在乎这些,依着主公如今的地位,将来我一个县侯也是跑不了的。不过我更希望将来主公能封我为晋侯。”张辽说。

“晋侯!这可是及其尊贵的封号啊!”郭嘉、曹纯惊呼。

“哈哈哈!文远乃曹某之腹心,区区晋侯,曹某又岂会吝啬!将来必会让文远如愿以偿!”曹操哈哈大笑道。

“可欲往江东,必要经过吕布和袁术的地盘,这……”曹纯又提出了另一个担忧的理由。

“那就请主公干脆再草拟一份诏令,确认吕布在汝南的地位就是,顺带着还能让袁术更加急切的对付吕布。”张辽说。

“其实路线很多,通过汝南后可以走庐江也可以走江夏。文远这一路还能看看袁术或刘备军的实力,为我军未来的行动提供些依据。”郭嘉说。

“呵呵,还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张辽后世就是江南人士,可惜这些年一直在北方活动,虽然知道将来统一全国时自然有机会到南方,但能有机会提前去看看也是不错的。

“这次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曹某明日就将加封吕布和孙策的诏令以及天子符节交与文远,倒要看看,文远人都不在场,陛下他还怎么加封。”曹操沉声说道。

“主公,羽林中郎将我不在乎,青州牧也没什么意思。不过要是有什么爵位,可千万给我留着,这玩意能传给后人的,您外甥哪儿,我这当爹的总得留些东西才行。”张辽见事情基本定了,说话又开始没正形了。

“你……你这家伙,唉……”曹操无话可说了。

“文远,你此行要经过吕布他们的地方,需要带多少护卫?我去为你准备。”曹纯可不管张辽的玩笑,他只担心张辽的安全。

“多谢子和关心。我带三百熟悉水性的山地步兵就行了。”张辽清楚南方的地势,决定将训练了多时的山地步兵中的会水性的家伙带上。

第145章

东汉建安元年十月十日,汉帝刘协及其后妃、宫人入住由故东平王府改建的行宫,并与当日召集群臣举行了朝会。

这个行宫在荀彧调集了大批物资并抽调了军队参与建设的情况下,原本显得破败落拓的故东平王府在九月底完全修缮一新,还在规模上有所扩大,以适合皇帝的身份。

“臣等参见陛下!祝陛下金安!”全新的大殿中,曹操和群臣想端坐在正前方的皇帝刘协行叩拜大礼。

这个朝会是刘协在杨彪的提议下召集的,曹操明白他们的意图,但在对策已定的情况下,他还是默然的看着杨彪们的努力的表演着。

“诸卿平身。”刘协淡淡的说。此时他看着下面的群臣,真正感到了一个帝王的优越。只可惜他此时却被这种优越性蒙蔽了双眼,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究竟是谁的地盘,外面那些雄壮、威武的士兵是谁的部下。

“诸位卿家,朕自登基以来,先是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李傕、郭汜二贼,如今终能……”说的这里,刘协的声音有些唏嘘,眼中也不受控制的涌出了滴滴晶莹的泪珠,情绪波动的他此时连话都说不下去了。

“陛下!如今陛下脱困,当振奋精神,励精图治,重现我大汉的荣光。切不可在此做小儿状啊!”杨彪作为老臣,又是皇帝信任之人,将刘协情绪激动,急忙开口劝道。

刘协的情绪也是一阵阵的,他此时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急忙眨眨眼睛,用手去正正自己的冠冕,顺带着隐蔽的将眼中的泪水擦去。做完这一切后,刘协说:“太尉言之有理,朕如今自当奋发,必要让我大汉重现‘光武中兴’之盛世!”

“陛下英明!!”群臣在杨彪的带领下齐声高呼。

而此时的曹操虽然跟着群臣们一同行动,可他的心中却无比的冷静,就像是一个旁观者一般在看着别人的表演。他的那些部下们也对此不是很在意,除了荀彧的情绪有些激动外,其余的曹营诸人也和他们的主公曹操一样在冷眼旁观。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这些所谓的皇帝的忠臣很是不屑一顾,他们觉得正是这群人的无所作为才使得皇帝陷入窘境,一群没本事的人现在倒成了中兴汉室的重要人物了,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尤其是曹洪等武将,他们不但对这些没什么本事的文臣不屑一顾,其中几个和张辽关系好的人甚至因为皇帝算计张辽和自家主公而感到愤怒。

“陛下,臣已派人将故王司徒的尸骸迁至雒阳,还请陛下追封为国殒命的王司徒。”曹操在听了一会儿群臣对刘协的吹捧后有些不耐烦了,出列请刘协追封死去的王允。

刘协虽然经历了数年的傀儡生活,但是他还算是了念旧的人,单看他对董卓的称呼有别于李傕、郭汜就可以看出来。在李傕、郭汜攻打长安时,虽然他当时迫不得已没有保下王允,但他还是对那个为了自己能亲政而设计除去董卓的老人心存感激的。

“嗯!大将军此议甚好。当如何追封王司徒,各位卿家有何意见?”刘协听曹操这么一说,也想起了那个为了他而死去的老人,立刻询问下面的大臣的意见。

王允此人性情刚直,虽然也懂得变通之道,却常常会因为脑子一热而看不清形式。当初他能与董卓虚与委蛇,却在除去董卓后变得有些刚愎自用,不顾众人的劝阻,一意孤行的杀死了为董卓哭灵的蔡邕,从而得罪了一大批文人官员,可以说他的死有李傕、郭汜的因素,也不乏这些官员的袖手旁观。但他当时拒绝了吕布提出的撤出长安的建议,决心以死报国,时年不过五十六岁,宗族老幼,尽被杀害,只有两个侄儿逃出生天。这样的王允也称得上是个血性的男人!

至于他和蔡邕的恩怨,用张辽之前的话来说那就是“两个死脑筋撞到一起,不出事才怪!”而且蔡邕此人文名虽盛,却不是个做官的材料,而且个人的风骨也有些瑕疵。明末清初的名士顾炎武就曾这样评价过蔡邕:“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为立佳传。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见顾炎武的《日知录·两汉风俗》)前面一段我们暂且不理会,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