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这段时间晔将原本我军的探子梳理了一遍,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尚未如兖州一般深入青州各处,而且对于追踪、找人这一类的事情常常力不从心,所以想……”刘晔斟酌着语句说到。他是张辽的祭酒,自然用不着称呼张辽为使君。

“子扬,这件事情我不能插手。情报是重中之重,似我这样的地方大员是绝对不能涉及这一点的。至于你人手不足,我可以从军中调一百精锐给你,但一来需有主公的命令和奉孝的正式书函,二来这些士兵也只能给你做打手。”张辽也字斟句酌的对刘晔说道。

因为张辽深知,正是因为他平日里的小心谨慎,曹操才放心的让他出镇一方。而且他如今虽然看上去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但先不说青州的底蕴远不如兖州和徐州,就算是青州的军队,一旦张辽有异心,赵云和甘宁也不会跟着他乱来。而他真正能够指挥的动的不过是赵虎手下那三千士兵,就算是他的亲兵,在定期调换的制度下,能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也不过张新一人。所以他对这类事情绝对是有多远躲多远,平时朝郭嘉要点消息可以,但涉及其中的人事安排就绝对不要找我。况且张辽的作为多有不合时宜之处,也只有曹操能容得下他,他又岂会放弃这棵能为他挡风遮雨的大树。

刘晔也明白张辽的顾忌,他对张辽这样不愿揽权的人还是很有好感的,可如今他也是重担在肩,面对这青州内部势力和黄河对岸的袁绍,第一次独当一面的他又怎能不感到压力沉重。

“将军,晔如今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唉!你傻呀!”张辽看到刘晔的表情是真的急了,也不想因为情报的跟不上而使自己吃亏,于是打断了刘晔的话,准备指点他一下。

“子扬,但凡情报的收集,目标的追踪等等,需要的就是一张大网。我军在青州为时尚短,你这里捉襟见肘也实属正常。不过我可以提醒你,商铺、作坊、酒馆、客栈、青楼以及车马行都是情报收集、传递的最佳场所,地方上的混混也可以为你织起一张大网。我支援你一百士兵,至于你如何使用我就不管了。但是,你用完后,必须将他们全部还给我,毕竟他们都是军中的精锐,不能长时间的泡在地方上。如何?”张辽提点这刘晔。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刘晔也不是笨蛋,被张辽一提醒若还不知道该怎做能就不是刘晔了,他高兴的说道。

“好!你要出一个正式的书函,我批准后你就自己到军营里去挑人手,一百人为限,不许多挑。”张辽说。

“将军请放心,晔必定会精挑细选的。”刘晔解决了心中的压力,也放开了心情对张辽笑着说。

正在他们两人开始闲聊的时候,夏侯尚走了过来,对张辽说道:“姑丈,外面有人求见。说是你属下的兵曹从事。”

“宗元?他来干什么?”张辽看着刘晔,然后对夏侯尚说:“请。请他进来。”

“子扬,你就在此稍待,你的事情就在这老家伙身上了。”

“诺!”

第162章 盐铁专卖(上)

“张使君,属下宗元求见!”

夏侯尚出去了没一会功夫,张辽就听见外面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根本就不用张辽分辨,那就是宗元的声音。当年进军剧县的时候,张辽就住在他家,对他的声音又怎会不熟悉。

“行啦,老宗。别再外面玩啦,进来吧。”张辽对着外面说道。

只见宗元从外面亦步亦趋的走进来,双手抱拳,朝着张辽就是深深的一鞠,嘴里还说着:“宗元见过使君。”

张辽见他这般做派,知其必然有事,微笑着说道:“老宗,别玩了。有话你就说,只要是我能帮你的,自不会推辞。不过我也正要找你,你倒是自己过来了。一会儿说完你的事,咱们再说我的事。”

宗元直起身子,走近几步道:“那我当真说了?”

张辽摇摇头,没好气的说:“你说就是,又没人堵你的嘴。说吧。说不定咱们俩的事还是同一件呢?”

“哦?”宗元一愣,随即说道:“使君,当日我遵使君之命担任这兵曹从事,又将我儿送入军营,使君可是许下了军械的采购,可如今这事却为何由孙乾在管?”

“呵呵,原来是来兴师问罪的。来。坐下说。”张辽指着身边的一张空椅子说。说句题外话,自曹洪在兖州搞了一个家具作坊后,这新式的家具就从兖州开始向四周的州郡风靡,如今不但是曹操治下的三州到处充斥这新式的家具,就连其他诸侯的地方也纷纷采购和仿制,具曹洪家的管事说,这最远已经卖到了成都的刘璋家。

宗元没有拒绝,坐下后继续看着张辽。

张辽笑道:“当日我却曾答应青州驻军从你家的作坊采购兵器,但是我军中有相应的回避制度,故而也只能将采购兵器的职责从兵曹这里拨给治中那边。我知你老宗不会弄虚作假,可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如此想,这也是保护你老宗和宗家的措施嘛。”

宗元听了,眼角微微一翘,皱起眉毛,说:“那这兵器采购的事儿不会黄了吧?”

“不会。”张辽笑容更盛,说:“不但不会减少采购,而且我还要再给你宗家一个好处。”

宗元皱起的眉毛舒展开了,但他还是小心的问道:“敢问使君,是何好处?”

“老宗,你家是靠的铁器起家的吧?”张辽问道。

“正是。”

“之前的铁器均是官营专卖,即使是你宗家也还挂着官营的牌子。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东西,可毕竟没了这东西就是犯法。可自武帝以来的这个盐铁专卖的国策究竟对不对?有何利弊?利大还是弊大?有识之士都很清楚。可为什么死抱着不放?不过是各有各的私心罢了。别的不说,单就专卖导致的官营作坊人浮于事、质量下降以及走私猖獗、税款流失,就足以引起重视……”

“莫……莫不是使君欲……欲放开盐铁专卖?”张辽的话让宗元心中震惊,他颤抖的说道,连打断了张辽的话都没有顾及。

“你这老宗,倒会举一反三,竟然从铁想到了盐。”张辽没有介意宗元的态度,反而对他的商业嗅觉大加赞赏。

不待宗元说话,张辽又接着说道:“不是我欲放开盐铁专卖,而是我征得大将军曹公的同意,在青州进行试点,单放开青州一地的盐铁买卖,允许私商进入。但是盐和铁则必须分开经营,也就是说,没有商家能够同时经营盐和铁。”

对于盐铁专卖,张辽原本是不太清楚的,他以前也不过是喜欢历史,但却对历史上的那些国家政策知之不详,倒是到了这个时代,才对盐铁专卖这一国策有了了解。在听明白这个国策后,当时张辽就破口大骂,从制定者桑弘羊一直骂到批准人汉武帝,索性的是他身边当时都是他张家的亲信,才没有被传出去。

其实盐铁专卖的弊端何止张辽刚才说的那两点。因为当时的汉武帝急于对外开战,而他的国库已经因为前几次的战争而面临枯竭,所以他急需要从民间获取财物用于军费开支。而且,这种搜刮,显然不单指粮食。因为当时的朝廷专门设置有“太仓”粮库,国家粮食贮备基本上可以满足军用。但是,各式各样的军用物质则只有通过工商行业才能够获得,由此可见,当时的汉武帝的盐、铁、酒国营制度,除开他要通过盐、铁、酒行业去筹集军费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中央政府要国营操控国家工商经济市场,试图通过国家行为去从工商行业中获取朝廷急需的各式各样的军用物质。

但是,无论是铜、铁器和盐及其酒的供销,汉武帝都任命了大量的官员,组成专门的机构去执行。中央政府有职官管理盐、铁、酒,地方也有各式各样的盐铁官员。这些地方盐铁官吏,许多原本就是本地的盐、铁、酒商贾。这样一来,不但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征收、征管的官僚体系了,还因为这些官僚体系是依附在各盐铁酒和其他工商商贾身上生存的,这样的官商勾结甚至官商一体,当然就免不了会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地方官员的花样百出的贪污腐败的现象。

而且,由于这种盐铁专卖的经济制度是一种“指令性计划经济”,所以,当时的盐铁生产就不是民间自发的权利合作组织生产情况,因此,盐铁生产中的用工,大多都是犯人,这就把这些盐铁生产的场所变成了罪犯劳动改造的地方。那时候可没有后世的监狱和劳改农场那样的条件,各盐铁生产工场中的官吏和警备军队对这些犯人折磨甚多,所以,各地的盐铁工场,历来是罪犯举事之地,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人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