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昱这是在教导徐庶,毕竟徐庶阅历确实丰富,但那只是民间的,官场上徐庶就完全是新丁一个。程昱身为徐庶的引荐者,自然有义务为他解说这些。只不过张辽听着程昱的话就觉得很不是味道,好像自己变成了一个蛮不讲理,无人敢惹的莽夫一样。

“仲德先生,以你之见,元直当安排在何处为好?”张辽赶紧用安排徐庶的话题将程昱“诋毁”自己的话岔开,免得自己听的尴尬。不过他这也不算逾越,他们想曹操举荐人才,曹操自然也是要首先征询他们的意见的。

“元直之才倒是文武兼修的,不过此时地方上似乎没有州郡官员出缺吧?”程昱说道。

张辽对程昱真的是无话可说,州郡官员出缺,这话可真不好讲。若是地方主官就需要调动,若是州郡属官,哪里不能加人?程昱这话明显是要将徐庶放到军中,如今谁都知道南征在即,而功劳之中军功最大,也是此时最容易获得的,放在军中也便于徐庶的升迁。而且军中是士族控制力最为薄弱之地,徐庶所学也是以军略见长,更便于他发挥才能。

“我看这样吧。先让元直补个郎中的名,然后将他安排到枢密院。接着嘛,正好我的征北将军府此时要开府建衙,少不了从枢密院调人,让公达、奉孝直接将元直调到我的麾下就是。”张辽想了想之后还是觉得将徐庶放在自己手下最好,也能满足自己收藏人才的恶习。

不过此时算来,张辽曾经用过的谋士从刘晔开始,到荀谌、田丰、沮授、管宁、卢毓、陆逊等等,再到如今的徐庶,也算得上是明星班底了。若是能接着徐庶的关系,再将孟建、石韬,甚至是诸葛亮、庞统拉到麾下……张辽这时候开始有些思维扩散的迹象。

“好!”就在张辽梦想着如何收服诸葛亮、庞统,然后以两大谋士为羽翼,用尽计谋蹂躏刘表、孙权、刘备的时候,突然间就听到程昱猛的一声高叫。

“甚好!就依文远安排。”程昱有点兴奋的拉着张辽道:“走,此时便向丞相举荐元直。”

“啊!”张辽一愣,没见过这么急不可耐的,难道程昱和徐庶有什么关系吗?不像啊?难道是徐母……不能乱想了。

张辽刚刚起了个念头,就觉得十分不合适,赶紧打断自己的想法。

但是张辽的走神却让程昱险些将张辽拉个跟头。程昱也是文武双全的人,老头几十岁的人了,还能一脚踹死一个人,可见能力之强。

“走……别拉了,我这就跟你走。”在徐庶十分歉意的表情面前,张辽被程昱生硬的拽出了家门。

第527章 抛出科举制!

张辽出面举荐徐庶,正如程昱所料,曹操对此十分期待。当时又正逢曹操空闲之时,便干脆亲自接见了徐庶。一番谈话,曹操对徐庶的才华也是赞不绝口,而徐庶曾经任侠地方的经历也让曹操有了性情相投之感(曹操出仕前也是谯县一霸)。

一旁的程昱见状自然是喜笑颜开,也让张辽不住的暗自腹诽程昱这老头子。可是换到张辽,他的心情也不错。至少南方诸侯少了一个能力极佳的官员,而曹军这边却多了一份力量。以徐庶那和张辽相差不多的年龄,只要徐庶表现得足够出色,必然会被曹操列为未来留给儿孙的辅臣,也就是所谓的“跨时代后备干部”,后世也少就了一句“徐庶进曹营”的俗语。

但是现在,徐庶也就是给了曹操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不过是他未来仕途铲下奠基的第一锹土,若想要达到张辽、郭嘉、荀彧等人的高度,徐庶还有巨大的差距。毕竟这已经不是曹操起兵之初的年代,破格提拔人才也更加困难,除非能够机缘巧合下立下无可比拟的大功。

不过程昱、张辽并不担心,曹操已经同意了张辽的提议,将徐庶以郎中的名义补入枢密院,并成为张辽的征北将军府枢密司的一员。枢密院制度源于张辽,兵棋推演也源于张辽,将徐庶放在张辽身边,不但有枢密院同僚作为参照,更有张辽的言传身教,徐庶的进步绝不会慢!

在结束对徐庶的接见后程昱便以送后辈的名义带着徐庶离开丞相府,曹操则似笑非笑的对张辽说道:“文远,这次可是仲德向操推荐了人才啊!”

张辽知道曹操已经看出了他与程昱的那点小花招,不过这本就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张辽丝毫不在乎曹操会因此事而为难自己。他满不在乎回答:“这也没办法,现在士族与非士族官员已经出现对立的情绪,仲德先生若不如此打算,徐元直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很可能在初期就会受到打压。若仅仅是一直打压并将其压住到也就算了,可是徐元直偏偏是庞德公的弟子,又怎会是甘居人下之辈?到时候来个封金挂印,溜之大吉,嘿嘿!然后回到襄阳号召鹿门书院的子弟与主公为敌,那才叫好玩呢!”

“唉……”曹操被张辽这么一说也不由得一声长叹,“幸好此时操身边还有文若、公达、元常等人相助,否则诸侯未灭,身边就先要生乱啊!”

曹操的意思很明白,士族与庶族的对立一直存在,但是庶族军中实力强,士族官府势力大。而士族的领袖人物也很出色,荀彧叔侄、钟繇、陈群等等都是世间俊杰。庶族在这方面明显弱了很多,首先就在于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领袖。虽然张辽、郭嘉、程昱等人都是非士族的寒门出身,可是这三人严格意义上说都可以被归入军方势力。而且张辽、郭嘉自成一派,逍遥自在,且又深得曹操信任,个人势力也不小,与各方都是十分和睦。程昱则是性情刚戾,得罪人太多,根本就不是个合格的领袖。所幸的是曹操心里明镜似的,一直在扶持着庶族官员,而张辽、郭嘉实际上也在暗中给予他们支持。最关键的还是在士族如今的几位领袖人物,他们更明白天下未定之前决不能再内部发生动乱,所以用他们的威望将士族内部的骚动之声强行的压制下去,这才使得曹操这边暂时还能够保持着平稳的发展。也是曹操感慨的原因。

这种现象的造成其实也是因为士族长期把持着知识的学习权利的缘故,曹操虽然在张辽的建议之下早在入主兖州后便建立起了兖州公学,时至今日也有了八所州立公学和不计其数的私塾,但是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依旧无法与数百年积累的士族相比。在高端人才上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涌现出的人才真正出自平民阶层的根本没有。

“主公,这从根本上而言依旧是知识掌握的不平衡所导致的,虽然公学和私塾为主公提供了大量的学子,但缺乏顶尖人才的情况下,这些人也只能担任底层官员而很难上进,更不用说进步到中枢了。我们现在不缺乏基础,就缺乏高级人才,十余年的努力与数百年的积累相比,能做到这一步,已算得上是超人的成就了。”张辽开解曹操道。

不过张辽也并没无的放矢,他需要用这番话来引申出自己的建议,这时候已经是适当对人才选拔制度做些调整的时候了,只要动作幅度不大,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办法,用不了两代人便可以基本上建立起一套与汉朝完全不同的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因为这时候依旧是乱世,在乱世之中任何旧制度都是可以被堂而皇之的进行修改甚至取消的,只要能紧紧抓住军权,用军队保证政权的稳定,以新制度取悦更多的阶层,旧势力即便是想要反攻倒算也会因为势单力孤而不得不妥协甚至认输。而且曹操不是王安石,他有着王安石所没有的丰富的民间阅历,更有着王安石没有的能够听取合理建议的心胸。

“文远可是有良策教操?”曹操对张辽说话的路数已经熟的不能再熟,听话听音,立刻便知道张辽必是有话要说,鉴于张辽开口必然言之有物的先例,曹操此时也顿时充满了期待。

“辽虽不知上古时期是如何选拔人才,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古时期与如今相比必然是落后的。”张辽先给自己的话定了一个基调,他前世看史书时最感到头痛的就是文人动辄便以上古时期的三代之治当说辞,好像三皇五帝时期就是中国最先进的阶段了,无时无刻不想着恢复那小国寡民,贫穷落后的部落联盟中去。所以他也无时无刻都在涉及上谷时期的话题时先给那时候按一个落后的帽子,免得有人老拿上古时期和他打官司。这也幸亏此时的儒生还没有到宋朝之后那么变态,相比较而言你还算是务实的,曹操更不是一个崇儒的官员,倒也没人可以针对张辽的这种言论。“郭嘉的发展必然是有其规律的,即便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发展方面也有其共同之处。所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