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两个将军府中的实权职位之外,其余的职位人选就需要张辽通盘考虑了。而他偏偏又是第一个组建班底,他的将军府有一次成为众多世家围堵的对象,而他的管家张成则每日都能拿回数十张请柬。

“主公,这么多请柬,你就一家都不去?”张新一面帮着张成清点记录着发出请柬的对象,一面向躺在摇椅上看书的张辽问道。

其实张辽手中虽然拿着一本打开的书,其实他的心思却一点没有放在书本中,反而在思考曹操给他的名单上的那些人究竟他该将那些人征入他的征北将军府。至于张新的问题,他更是从来就没有考虑过。

“子初,此时不要打扰主公了。”张成轻声劝道:“这么多请柬,在雒阳的每一个世家都发出了不止一张,你说主公该去哪一家?将军府的属官中有些实权的不过长史、司马、主薄和将军掾属这几个,可是曹丞相给主公的那份名单上可是数十张纸,几百个人名。主公这几日已经够心烦了,咱们就别添乱了。”

“嗨!我这不也是想为主公出出主意吗?”张新被张成这么一说,嘴一撇,似是毫不在意,但说话的声音立刻降低了八度。“而且我也是在为主公手中的那本书可惜。”

张成一听,扭头向张辽手中的书看去,这一看他才明白,原来张辽手中拿着的却是一本郑玄生前亲手抄录的《吕氏春秋》。作为儒家宗师,郑玄精通的可是《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对于属于杂家的《吕氏春秋》是一贯不提倡的。然而因为张辽这么个基本没听过课的弟子,郑玄却一反常态,在从东观藏书和民间藏书中整理出完整的《吕氏春秋》后,还不顾高龄和自己著书的繁忙,亲手将整部《吕氏春秋》抄录一遍并送予张辽,同时还在第一卷的首页给张辽写了赠语。这不但是一份天大的人情,这套《吕氏春秋》更是一套难以估计其价值的珍藏。毕竟这是郑玄唯一手书的《吕氏春秋》,而且其中还有郑玄个人针对部分内容的注解,在学术上的就更加具有研究价值了。不过如今这套书中的一本却被张辽随手摊开并搁在自己的身上,这甚至让不好学习的张新都有点可惜。

然而他们毕竟是在张辽的书房,在这种环境下,不管张新的声音多低,张成的动作幅度多小,张辽也不会毫无察觉。只见张辽手一动,身上的书便收了起来。然后起身说道:“你们两个家伙,少在那边叽歪。这些请柬统统给我清点清楚,然后将请客的名单交给夫人一份。”

张辽这是准备让自己的夫人出面,给这些请客的家伙吹吹枕边风。这些家族联合起来的力量谁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大,张辽也不愿在此时节外生枝。而且他整理这份名单也有着在将军府属官全部充实之后,自己在家中宴请这些人,作为赔罪的想法。这一次虽然自己的拒绝有着避嫌这个正当的理由,可是面子还是要给人家的,中国从古至今,最看重的不就是个面子嘛。就连张辽这个曾经接受过西方现代思想的人也不能免俗,最多就是在很多时候他会将面子放在利益之后。

张成为人稳重,对张辽的话立刻转身欠身答是,张新却吐了吐舌头,做了个怪脸后应了一声是。但两人虽然性情不同,却无一例外的对张辽和张家无比忠诚,张辽的命令在他们这里是绝对不会有任何折扣的。

这件发生在张辽书房中的事情不过就是一个小插曲,虽然其中有张辽要采用“夫人外交”这一手段的原因,但有关将军府属官的任命张辽是绝对不会看别人的面子的。这件事关系到他的征北将军府未来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张辽绝对不会有半点含糊。

其实此事张辽的心中已经对几个主要的位置在心中有了决定,只不过考虑到其余四位将军,而心中还有些犹豫。此时张辽就需要和在京的夏侯惇、曹纯进行磋商了,将最优秀的人才一网打尽并不是张辽心中所喜。

曹纯最好说话,他的镇军将军府也最简单,甚至完全可以依靠在曹操身边,所以他也是最无所谓的。而夏侯惇同样也很好说话,但这里就纯属张辽与夏侯兄弟之间的私交了。在夏侯惇好说话的背后,张辽也再一次接下了为夏侯家族教导后辈子弟的活儿。于是即夏侯尚、夏侯霸这些已经从张辽这里出师的夏侯家子弟,夏侯恩、夏侯德、夏侯充、夏侯楙等夏侯家的子弟就再一次提前加入了张辽的幕府。

得知这一消息的夏侯渊抚须大笑道:“吾家现有伯仁、伯权、仲权兄弟等崭露头角,此皆文远训导之力,如今又有子弟交与文远,吾家又将再出一批人才矣!”

不过夏侯惇与张辽的“暗中交易”在得到了夏侯渊的认同后也被曹仁、曹洪和曹操盯上了,曹仁、曹洪急书雒阳,将曹泰(曹仁长子),曹馥(曹洪长子)也托付于张辽。而曹操自己的儿子中却暂时无人可以交给张辽,曹昂、曹丕已经成年,曹彰定位武将,曹植却对师从张辽不敢兴趣,其余诸子皆年少,曹操只有将自己二弟曹德尚未行过冠礼,但却都已年过十六的长子曹瀚和次子曹邈一并交给张辽。

这其实也是曹氏和夏侯氏遵循的一种“易子而教”的古代的教育原则,就是张辽的长子张震如今不过十二岁,但也时常在张辽不在雒阳的时候由曹操或者郭嘉、荀彧等人亲自教导。而张辽手下的人成材率还算不错,几近百分百,这也是雒阳众多世家急着要安排自家子弟进入征北将军府的原因,曹家与夏侯家急着将子弟送入张辽幕府也算是抢先一步。

如此一来,张辽的征北将军府属官也可以完全确定了。不过在主薄的人选上,张辽又多向曹操要了一个编制,他要为自己的将军府在多添一项职能。主薄除了执掌所有文字之外,还需要担负起外交使命,证了不愿将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一个人身上。

长史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司马徐庶,颍川阳翟人。主薄杨修,弘农华阴人。主薄蒋干,九江寿春人。将军掾荀衍,颍川颖阴人。将军属刘桢,东平国人;蒋济,九江平阿人;温恢,太原祁县人;杨俊,河内获嘉人。从事中郎若干,包括夏侯恩、夏侯德、夏侯充、夏侯楙,曹泰、曹馥、曹瀚、曹邈、程武(程昱之子)、沮鹄(沮授之子)、钟毓(钟繇长子,钟会长兄)、董胄(董昭之子)、董寿(董承之子)、王昶(太原晋阳人)、刘放(涿郡方城人)等等。

这样一批名单的出炉,实实在在的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其中司马懿、杨修、荀衍、钟毓、董胄可谓是绝对的士族,蒋干、刘桢、沮鹄、王昶、杨俊等人也属于士族,只不过家族势力较小。而程武是曹系功臣之子,沮鹄又是降者后裔,刘放是降人,董寿算是朝中权贵子弟的代表。至于夏侯家和曹家的一批子弟就不用多说了,对于他们张辽完全可以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子。

这批人中各方子弟都有,各个年龄段的成员也俱全。同时张辽将执掌考核权力的将军掾交给了年纪最长的荀衍,让这位才华虽不及兄长荀彧、荀谌,但同样性格同样温润,却不失原则性的荀衍来镇压一群才华出众,性格倨傲的年轻人。

至于司马懿、杨修、徐庶他们是否能够获得下属的支持,这就不自在张辽的考虑中了,他会给他们时间,但若是他们不能及时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那张辽也不介意及时换人。反正曹操再度出兵的时间至今未定,张辽有的是时间来调整和磨合自己的幕府。

征北将军府属官的名单一出,随即其余三征将军和镇军将军府也各自公布了自己幕府的属官名单。不过他们四人不想张辽那样胆大,长史、司马、主薄、将军掾这几个关键位置所用的全都是庶族子弟。不过他们的幕府枢密司也与张辽一样,充斥着大批世家子弟,一下子就将总数近三百人的士族世家子弟瓜分干净,也让那些世家中人暂时赶到了满意。

不过其中也有不满意的,此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在其兄长司马朗出仕之后也接到了时任司空的曹操发来的征辟令,然而司马懿却以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为由拒绝征辟。可是曹操身边又一个深知其中详情的张辽,而且“司马八达”的名头何其响亮,自然使得司马懿的借口被拆穿。当曹操说出“若复盘桓,便收之”这句狠话后,司马懿很知趣的出仕了,并任曹操的司空府文学掾。随后又转任议郎,为曹操众多顾问之一。

此次五大将军征辟属官,司马家也将合适的子弟推了出来,结果司马懿却以自己已有官职为名,拒绝了家族将其名字放入备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