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辽新传-第9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曹德、曹丕的态度就更简单不过了。众官员没有表现出他们对张辽的疏远,但身为曹操亲弟和亲子的这两人此时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并不简单。

曹德掌控着曹家曹操这一支的产业,他要想继续得到曹操的信任,唯有紧跟曹操。借此机会和张辽适当的疏远,也是向曹操表明他的态度。

而曹丕就更加的复杂。身为次子的曹丕虽然因为曹昂的存在而没有了继承权,但是心气甚高的曹丕真的就如同他之前一直表现出来的那般无意储位吗?卞氏早在曹操就任兖州牧时就因为张辽在军营中教导曹昂而对张辽表现出敌意,甚至动用了枕头风这一诋毁利器,虽然因为荀、程、郭三人的关系而终止,但身为卞氏长子的曹丕真的就没有受到其母的影响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张辽此时已经想得明白,曹丕此举看似操之过急,但他却表达出了他事父唯忠的态度。他这是以曹操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摆明了一副孝顺儿子的态度。同时,曹丕此举也有试探曹操对曹昂继承权的用意。若是曹操对曹昂的继承权有了怀疑而移祸张辽,那么曹丕便可以因为他提前对张辽的疏远而占得优势。若是曹操没有此意,曹丕也没有损失。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曹丕估计错误,曹操对张辽没有任何提防,调动人事不过是例行公事,曹丕也可以用种种借口来搪塞张辽和曹清。大不了向张辽俯首赔罪,以他晚辈的身份,张辽、曹清又岂能过于计较。如此一来,左右他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张辽有思考起曹昂的态度来。此时张辽已经真正成为了一个怀疑论者,他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对任何人都保持了自己的怀疑。

曹昂对张辽的态度虽无变化,可这究竟是因为曹昂性格本身的原因,还是曹昂出于根本无法撇清张辽与他的关系而不得不如此的原因,这就是张辽此时心情纠结的关键。

但是张辽思前想后,宁愿强迫自己接受曹昂是因为心地宽厚而维持着原来的态度这样的解释。这不是张辽自欺欺人,而是张辽不愿,也不能在曹丕态度已经变化的同时,再让曹昂也发生改变。若是曹丕真的想要和曹昂争一争曹操的继承权,张辽即便是势力受到削弱,也还依旧是不容忽视的军方五大巨头之一。无论是曹昂还是曹丕,都不会在曹操态度明确前表明他们自己的态度,但与孤注一掷只能争取诸曹、诸夏侯的曹丕相比,曹昂的选择却因为张辽而更加有余地。

“哼!”张辽心中一声冷哼,“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走着瞧吧!”

第647章 各方反应!

权贵身边无隐私,襄阳曹操的行馆如此,雒阳的曹府同样如此。张辽从曹府离开不过一个时辰不到,很多有心人便已经知道了曹府酒宴上的经过。

但是这些有心人全都是势力深厚、心智聪敏的人精,张辽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他们这些早就对曹家极度关注的人又怎会不知道。况且他们比曹家的公子们更清楚张辽的底蕴,也从来没有将近几年才从马邑崛起的张家真正的当做暴发户。张辽祖上的情况普通人不知道,却是瞒不过这些有心人的眼睛。聂壹乃是张辽家族祖先的事实早已被这些人掌握,虽然聂壹当初因为马邑之战的失败而被汉匈两方所罪,还被安上了破坏边境和平的罪名,以至于不得不散尽家财,隐形改名以保全家人。但是聂家既然当时就因为边境贸易而成为了马邑大豪,自然不可能毫无底蕴。于是,因为张辽才发家的张家在这些人眼中便似乎是因为聂壹及家族历代积蓄方能在此时薄积而后发。张辽对外强硬的立场也就有了最为合理的解释——扫除家族耻辱。所以,别说曹操只不过是调走了几名北疆和张辽关系密切的将领,却又命张辽自信补充。即便是曹操真的跟张辽公开翻脸,这些人也不会对张辽下手,最大的可能反而是支持张辽对抗曹操。

这其中有曹操的出身、为人以及施政方阵导致的分歧,也有张辽平日里广布利益,张家与很多家族利益纠缠,又因这部分家族而联系到了其他的家族,真正做到了即将自己变成水,隐于大海的目的。除了没有联姻,张家也与北方很多家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

“曹德、曹丕好不经事,文远在军中威望素著,在士林中也是声名远扬。如今明公不过是正常的调动将领,他们怎能如此轻慢文远?”

“文若公,他们何尝轻慢文远了?人家可是亲戚,酒桌上殷勤些,便是过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何况他们不是反被文远灌醉?”

“长文,你们的想法我知道。对此我也表示赞同,正如文远曾言: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彧是决不愿看到独夫把持朝政的。但如今明公正为统一天下而率军出战时,后方绝不能乱。这是彧的底限。”

“文若公但请放心,我等也是士族清流之后,岂能因小失大,让那些企图分裂大汉的野心之人得逞?原本群等人还是毫无头绪,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曹公日渐不可遏制的势力,如今那份文远将军的草稿却让群等人看到了希望所在。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这不正是我的士人毕生的追求?当初那些没于党锢之祸的前辈们若是知道这份东西,想必会和我们一样欢呼雀跃的。如今我等只想着能做好这一件事,也好给自己挣一个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长文此心虽好,却也勿要莽撞。尤其是在文员面前,切不可留出已知此事的口风。文远虽然表面上看似任性不羁,不拘俗套,不拘礼法,但他对曹公却忠心耿耿。为人行事素来又是光明磊落,最不喜这等阴私之事。所以休要让他知晓尔等暗中窥探之事,否则必会招来一场风波。”

“此事虽然看似隐秘,实际上又有何人不知?不过文若公所言倒是在理,那文远将军对丞相的态度你我皆不清楚,如今也只能按照其忠于曹公来计算。”

“呵呵。真是如此!虽然外界传言,此策乃是文远因明公调动北疆将领而做出的针锋相对的反击。可是这种传言无论是你我,还是明公,都不会相信。这份制度,虽然当时文远送上去的就是草稿,可是如此规模宏大的制度,又岂是旦夕之间便能够想出来的?这样一整套除了各种机构的人数之外便基本上十分完整的制度,必然是耗费了文远数年乃是十数年孜孜不倦的思索方能得到的成果。也有人说这虽然是文远多年心得,却选择此时拿出来,便是对明公的反击。这话也是谣言!若真要对明公作出反击,北伐乌桓结束后文远就该出手。难道调动北疆将领是打压文远,将文远从幽州调回雒阳,又安排一个执金吾便不算打压了吗?文远能坦然接受离开幽州,自然不会因为北疆将领的调动而太过在意,这就是文远的忠心耿耿。不过长文也无需感到麻烦,便是文远在雒阳时不能就此事进行交流,难道明公还能将此事隐瞒一辈子吗?难道明公就会不担心文远心中所想?只要此事一旦公开,无论文远身在何处,以长文只能,焉能没有与文远当面探讨之机会?”

“正是此理!不过这份东西却也让我等看清了文远将军究竟是传承的那家学派。”

“哦!文远乃是康成公弟子,康成公曾求学于大儒马融,如今又有人将文远与当年的节信公王符相提并论,倒让人觉得文远似乎该是得了西北马融学说传承。如今长文又有发现,倒是让荀彧心中好奇啊!”

“文若公,文远将军所主张的观点虽于节信先生有相似之处,但看这份制度中,通篇都是平衡,表面上看却是深得儒家中庸的精髓,但却与儒家讲究礼仪完全背道而驰,倒是和管仲利益至上的治国之策同根同源。难怪文远与管幼安倒是交情深厚,单这份治国原则,便足以让管幼安将其引为知己啊!”

“唔……想想也是。不过这样也好,即便是文远不在雒阳,我等也可与管幼安在闲暇时说道论政。人之初,究竟性善、性恶,长大后无一不是利益为先。幸好此时适逢乱世,否则文远这一套还真的要招致天下士人的围攻了。”

“是啊……乱世……乱世也并非全无好处,至少这各派学说便再次兴盛起来,不似之前的儒家一家独大,整个士林确如一潭死水一般……”

……

雒阳城,司农丞糜竺府邸。

“大哥,这是徐州咱家庄子发回来的消息。那从日南郡获得的稻种经过一年种植,完成了双季收获,最高亩产六石一,最低亩产也有四石七,整个双季稻的平均亩产超过五石。”糜芳兴高采烈的向糜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