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今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隔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故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其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之。若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所以然者,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可不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捣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当归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枳实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 

  连翘二两 阿胶一两半 半夏半升(洗) 赤小豆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半夏半升(洗)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茯苓三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肺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葶苈括萎桔梗牡

  丹汤主之。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

  百合七枚(洗去沫) 贝母三两 茯苓三两 桔梗二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葶苈括萎桔梗牡丹汤方   

  葶苈三两(熬) 括萎实大者一枚(捣) 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

  后鞕,转失(疑为矢)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

  白术二两 枳实二两 桃仁二十七枚(去皮尖) 干姜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   

  大黄三两 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半夏一升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肾脏结,少腹鞕,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

  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劈)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茯苓二两 枳实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何谓结胸?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

  也。

  结胸病,头项强,如柔痉状者,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

  右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方寸匙,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

  去滓,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度,禁忌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

  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忄农),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匙)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匙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肋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括蒌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蒌取三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五苓散小陷胸汤方俱见前)

  文蛤散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