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岭荒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如旧对二胡的演奏者好奇起来,正犹豫著是不是要开口询问,凌厉却突然换掉了光碟。 
  接下来是最最寻常的公路音乐。数十首集结在一起的那种合集,其中几首鲜明的节奏配上过於优秀的音响,震得陶如旧耳膜发疼。 
  这时候他才发觉凌厉自己还带著一副银色的耳塞,显然是在听别的东西。 
  或许刚才那二胡曲他根本就不想放给陶如旧听,只是带著耳塞一时不察,在发觉拿错了盘之後就立刻换了回来。 
  然而陶如旧宁愿去听那首二胡。 
  
  第004章
  
  强烈的音乐节奏,过於优秀的减震装置,开启了空调的封闭车厢,以及一个并不友善的车主人。十分锺後,陶如旧的晕眩感如期而至,跨海大桥已近在眼前。他只能咬牙攥拳,拼命将自己挤在有风景的小片区域。从倒後镜中,他看得见凌厉的墨镜,这同样意味著凌厉能发现他此刻的表情──一个面色蜡黄而双唇惨白的乘客。 
  
  跨海桥梁与影视城同样是凌氏在九十年代初修建。八百米的跨度过去後,海岭岛西北角就呈现在了二人面前。 
  因为曾经是一处海岬,海岭岛上并没有太多的沙滩,唯一一处是在大桥附近,也是岛上渔村的所在地。 
  “还好麽?” 
  下了桥,凌厉暂时在路边停车,打开中控,同时对著倒後镜问了一声。陶如旧一边挤出惨不忍睹的微笑,一边推开车门两三步跑进了灌木丛中。 
  凌厉看著青年仓皇的背影,悠闲地点燃一支烟。 
  
  再回到车上时,陶如旧觉得舒服了不少,只是被凌厉看见了他刚才狼狈的样子,心中无形的自卑感又增加了几分。 
  重新上车後不到十分锺,影视城标志的十余座牌坊便出现了。 
  四周很安静,亦不见其他行人。汽车穿过牌坊群来到停车广场上,下了车,面前是海岭城仿古宫殿一般的大门。 
  凌厉去停车,陶如旧将行李放在地上,四下里打量,广场一角停著两辆旅游巴士。正门检票口立了四个工作人员,其中有两个人认得凌厉的坐车,一边朝对讲机中说话,一边赶了过来。 
  
  凌厉停好车,工作人员立刻将右侧门打开,拆掉门槛,开出一辆观光用电瓶车。车沿著仿古的城墙行走,直接将二人送到了海岭城中央控室。那是一座同样仿古的小楼,只在隐蔽的地方装设一些现代设施。总负责人孙镇道将二人迎入会议室,园区内各个景观的七位负责人已经齐聚在内。 
  
  “这位是陶如旧陶记者,来这里采风,你们可以向他介绍情况。” 
  凌厉开门见山,十数人一齐投射过来的目光让陶如旧不自在。 
  “还有,陶记者可能会在城中体验一段时间的生活,其中开销由我们这边负责。” 
  没料到凌厉会做出如此布署,虽然也明白在这种地方生活花不了什麽钱,心中还是漾起了一丝感动。 
  听到了凌厉的这个决定,各位负责人之间响起了轻微的议论声,接著是孙镇道提出了异议。 
  “凌总,海岭城目前晚上没有参观项目,城内一般也不留人守夜,您看……” 
  以为这是在提防自己趁无人值守时获取商业机密,陶如旧抢先说道: 
  “请放心,我只是想要观察一下城中员工的日常生活。” 
  上午那通电话之後,他就开始重新思考报道的亮点,或许应该从当堤的员工入手。 
  听了他话,孙镇道摇了摇头。 
  “陶记者误会了我的意思。” 
  这个四十出头的黑瘦男人微叹了口气。“凌总若是坚持,那我就去叫他们准备。” 
  凌厉点头。 
  “就安排在‘翠莺阁’里和老吕他们一起。” 
  “翠莺阁?” 
  陶如旧听著这个名字,立刻联想起了“怡红院”、“万花楼”,嘴上不说,却将余光投向了会议室墙上挂著的大幅城区鸟瞰图。 
  果然,他在东北角上的江南区花街上看见了这三个字。 
  “那是勾栏,而不是妓寮。乃是明代建筑里用於歌舞百戏的场所。” 
  凌厉捕捉到了陶如旧的目光。 
  “那里有一个昆曲戏班长年居住,你可以和他们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个照应。” 
  这件事不用陶如旧本人做任何决定,凌厉早已经布置好了一切。等到陶如旧後来与戏班的人混熟了才知道,从前也有些想要访问凌厉的记者,都被他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骗”进了这座海岭城。 
  
  在这座仿古城中,从没有哪一位记者,捱得过两个晚上。 
  
  凌厉说与负责人有事要议,陶如旧便在电瓶车驾驶员小陈的带领下先行游览仿古城全景。 
  45万平方米的园区其实从售票处外就已经开始,围绕园区的城墙即是用来拍摄城池外景。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七个区块:关外雄风,烟雨江南,皇城壮景,武林名宿,千佛古刹,幽冥地宫以及海港战场。 
  
  “我们这座影视城,几乎能满足所有古装电视剧的拍摄需要。”小陈带著陶如旧在千佛区的碑林间穿行,“只是最近几年不景气了,现在又是淡季,游客真的不多。” 
  说话间一队带著国旅棒球帽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走了过来,将近午时温度已经有些炎热,但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甚至还有几个孩子在嘤嘤哭泣。 
  “他们刚从地宫那边过来。”小陈十分肯定地笑了笑。“很少有人能笑著走出来的。” 
  这时候几位走累了的游客提出要坐电瓶车,陶如旧自然不忍拂了小陈的财路,只是拜托他有空的时候帮他将行李送到“翠莺阁”,讨了份路观便图独自走开了。 
  他原本是想花一天的时间对於园内景物作个大致的了解,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 
  45万平方米这几个字化作现实的距离让徒步者生畏,在穿越了几乎没有遮蔽物的大漠以及战场後,陶如旧不得不临时取消了探访武林名宿之旅,改由主干道直接寻找烟雨江南。 
  而到达花街已经是下午一点左右。 
  十米宽的青砖通道两边是用烟熏旧了的木质小楼,悬挂著匾额以及幌子,一些楼上还系著褪了色的纱幔。地上有些潮湿,看来是有人用泼水的方法进行了降温。 
  因为没有游客,大部分店铺都关了门,只有纪念品与零嘴的小店和厕所敞开著,工作人员搬了凳子坐在门口嗑瓜子,看见有人走过来也没有要招呼的意思。一大片贝壳做的风铃在不远处响著。 
  
  
  第005章
  
  又走了几步,形成强烈透视效果的长长街道尽头,传来了隐约的曲乐声。 
  混合著丝竹的唱腔,忽而悠扬忽而婉转在慵懒凝滞的下午时间里。陶如旧听不懂唱词,但旋律,他上午才听了一遍。 
  《皂罗袍》 
  
  “昆曲……” 
  陶如旧出神地听著,也忘记了疲惫,他循著声音走,立定在一扇敞开著的门前。 
  门匾上书三个字:翠莺阁。 
  说是楼阁,实际上却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仿古宅院。从外面望进去,大约有两三进的模样。外堂被辟成售卖冰饮零食的店面,陶如旧走进去,第一个天井被东南西北互相联通的二层廊房环绕,形成燕窝的形制。 
  
  中央开阔地上凌空架著一座戏台。那悠扬的昆曲唱腔,便是自戏台上传来。 
  陶如旧是不懂昆剧的,因此也说不出究竟在演些什麽,只是循著那《皂罗袍》的曲调猜想是《牡丹亭》,至於那一双小姐丫鬟,他却又给错记成了崔莺莺与红娘。 
  台上演得投入,他也就站在柱子边上出神。翠莺阁因为有演出,三三两两倒还有一些观众,大多好像是当地的农民,平时相帮著料理一些员工种的蔬菜与瓜果,园方也就默许了他们出入自由。 
  
  呆立了大约十四五分锺的模样,陶如旧等这折戏唱完了才回过神来。 
  演员走到台後悬的红绸布里面去了,周围人也纷纷起身,看来所有演出都已经结束。 
  陶如旧正想找人问问自己行李的情况,就见到凌厉从後一进的天井走了过来,後面还跟著一名少年。 
  少年大约十五六岁光景,皮肤微黑,五官却生得非常清秀。修眉俊目,乍看之下如同少女一般。不同於凌厉看似休闲却质地精细的装束,少年穿一条洗白了的牛仔裤,发黄的衬衫。略长的发仔细分成两边梳好──在夕尧猎猎的海风中已经很难见到这样仔洁的人了。台後面除去两位还在卸妆的旦角,其他人都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