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自清散文全集 1078-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U庵植牧系纳谇乔杏形痘蚧上病R桓雎粢拔兜钠套涌梢猿晒σ环欢俜埂∫部赡艹晒σ环S行┗憬醯图度の丁F┤绾Q烂鹚荆∕aurits huis)画院所藏的莫兰那(Molenaer)画的《五觉图》。《嗅觉》一幅,画一 妇人捧着小孩,他正在拉矢。《触觉》一幅更奇,画一妇人坐着,一男人探手入她的衣底; 妇人便举起一只鞋,要向他的头上打下去。这画院里的名画却真多。陀(Dou)的《年轻 的管家妇》,琐琐屑屑地画出来,没有一些地方不熨贴。鲍特(Potter)的《牛》工 极了,身上一个蝇子都没有放过,但是活极了,那牛简直要从墙上缓缓地走下来;布局也单 纯得好。卫米尔(Vermeer)画他本乡代夫脱(Delft)的风景一幅,充分表现 那静肃的味道。他是小风景画家,以善分光影和精于布局著名。风景画取材杂,要安排得停 当是不容易的。荷兰画像,哈司(Hals)是大师。但他的好东西都在他故乡哈来姆(H aorlem),别处见不着。亚姆斯特丹的力克士博物院(Ryks Museum)中 有他一幅《俳优》,是一个弹着琵琶的人,神气颇足。这些都是十七世纪的画家。
  但是十七世纪荷兰最大的画家是冉伯让(Rembrandt)。他与一般人不同,创 造了个性的艺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这个人放进他画里去。他画画不再伺候人,即使 画人像,画宗教题目,也还分明地见出自己。十九世纪艺术的浪漫运动只承认表现艺术家的 个性的作品有价值,便是他的影响。他领略到精神生活里神秘的地方,又有深厚的情感。最 爱用一片黑做背景;但那黑是活的不是死的。黑里渐渐透出黄黄的光,像压着的火焰一般; 在这种光里安排着他的人物。像这样的光影的对照是他的绝技;他的神秘与深厚也便从这里 见出。这不仅是浮泛的幻想,也是贴切的观察;在他作品里梦和现实混在一块儿。有人说他 从北国的烟云里悟出了画理,那也许是真的。他会看到氤氲的底里去。他的画像最能表现人 的心理,也便是这个缘故。
  毛利丘司里有他的名作《解剖班》《西面在圣殿中》。前一幅写出那站着在说话的大夫 从容不迫的样子。一群学生围着解剖台,有些坐着,有些站着;毛着腰的,侧着身子的,直 挺挺站着的,应有尽有。他们的头,或俯或仰,或偏或正,没有两个人相同。他们的眼看着 尸体,看着说话的大夫,或无所属,但都在凝神听话。写那种专心致志的光景,维妙维肖。 后一幅写殿宇的庄严,和参加的人的圣洁与和蔼,一种虔敬的空气弥漫在画面上,教人看了 会沉静下去。他的另一杰作《夜巡》在力克士博物院里。这里一大群武士,都拿了兵器在守 望着敌人。一位爵爷站在前排正中间,向着旁边的弁兵有所吩咐;别的人有的在眺望,有的 在指点,有的在低档地谈论,右端一个打鼓的,人和鼓都只露了一半;他似乎焦急着,只想 将槌子敲下去。左端一个人也在忙忙地伸着右手整理他的枪口。他的左胳膊底下钻出一个孩 子,露着惊惶的脸。人物的安排,交互地用疏密与明暗;乍看不匀称,细看再匀称没有。这 幅画里光的运用最巧妙;那些浓淡浑析的地方,便是全画的精神所在。冉伯让是雷登(Le yden)人,晚年住在亚姆斯特丹。他的房子还在,里面陈列着他的腐刻画与钢笔毛笔 画。腐刻画是用药水在铜上刻出画来,他是大匠手;钢笔画毛笔画他也擅长。这里还有他的 一座铜像,在用他的名字的广场上。
  海牙是荷兰的京城,地方不大,可是清静。走在街上,在淡档的太阳光里,觉得什么都 可以忘记了的样子。城北尤其如此。新的和平宫就在这儿,这所屋是一个人捐了做国际法庭 用的。屋不多,里面装饰得很好看。引导人如数家珍地指点着,告诉游客这些装饰品都是世 界各国捐赠的。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他们称为日本厅;因为三面墙上都挂着日本的大辐 的缂丝,而这几幅东西是日本用了多少多少人在不多的日子里特地赶做出来给这所和平宫用 的。这几幅都是花鸟,颜色鲜明,织得也细致;那日本特有的清丽的画风整个儿表现着。中 国送的两对景泰蓝的大壶(古礼器的壶)也安放在这间厅里。厅中间是会议席,每一张椅子 背上有一个缎套子,绣着一国的国旗;那国的代表开会时便坐在这里。屋左屋后是花园;亭 子,喷水,雕像,花木等等,错综地点缀着,明丽深曲兼而有之。也不十二分大,却老像走 不尽的样子。从和平宫向北去,电车在稀疏的树林子里走。满车中绿荫荫的,斑驳的太阳光 在车上在地下跳跃着过去。不多一会儿就到海边了。海边热闹得很,玩儿的人来往不绝。长 长的一带沙滩上,满放着些藤篓子——实在是些轿式的藤椅子,预备洗完澡坐着晒太阳的。 这种藤篓子的顶像一个瓢,又圆又胖,那拙劲儿真好。更衣的小木屋也多。大约天气还冷, 沙滩上只看见零零落落的几个人。那北海的海水白白的展开去,没有一点风涛,像个顶听话 的孩子。
  亚姆斯特丹在海牙东北,是荷兰第一个大城。自然不及海牙清静。可是河道多,差不多 有一道街就有一道河,是北国的水乡;所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桥也有三百四十五座, 和威尼斯简直差不多。河道宽阔干净,却比威尼斯好;站在桥上顺着河望过去,往往水木明 瑟,引着你一直想见最远最远的地方。亚姆斯特丹东北有一个小岛,叫马铿(Marken)岛,是个小村子。那边的风俗服装古里古怪的,你一脚踏上岸就会觉 得回到中世纪去了。乘电车去,一路经过两三个村子。那是个阴天。漠漠的风烟,红黄相间 的板屋,正在旋转着让船过去的轿,都教人耳目一新。到了一处,在街当中下了车,由人指 点着找着了小汽轮。海上坦荡档的,远处一架大风车在慢慢地转着。船在斜风细雨里走,渐 渐从朦胧里看见马铿岛。这个岛真正“不满眼”,一道堤低档的环绕着。据说岛只高出海面 几尺,就仗着这一点儿堤挡住了那茫茫的海水。岛上不过二三十份人家,都是尖顶的板屋; 下面一律搭着架子,因为隔水太近了。板屋是红黄黑三色相间着,每所都如此。岛上男人未 多见,也许打渔去了;女人穿着红黄白蓝黑各色相间的衣裳,和他们的屋子相配。总而言 之,一到了岛上,虽在黯淡的北海上,眼前却亮起来了。岛上各家都预备着许多纪念品,争 着将游客让进去;也有装了一大柳条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挽着筐子在路上兜售的。自然 做这些事的都是些女人。纪念品里有些玩意儿不坏:如小木鞋,像我们的毛窝的样子;如长 的竹烟袋儿,烟袋锅的脖子上挂着一双顶小的木鞋,的里瓜拉的;如手绢儿,一角上绒绣着 岛上的女人,一架大风车在她们头上。
  回来另是一条路,电车经过另一个小村子叫伊丹(Edam)。这儿的干酪四远驰名, 但那一座挨着一座跨在一条小河上的高架吊桥更有味。望过去足有二三十座,架子像城门圈 一般;走上去便微微摇晃着。河直而窄,两岸不多几层房屋,路上也少有人,所以仿佛只有 那一串儿的桥轻轻地在风里摆着。这时候真有些觉得是回到中世纪去了。
  1932年11月17日作。
  (原载1932年12月1日《中学生》第30号)
       黄金书屋Youth校对||goldbook。yeah/

  朱自清散文全编  柏林
  柏林的街道宽大,干净,伦敦巴黎都赶不上的;又因为不景气,来往的车辆也显得稀 些。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找路也顶容易,因 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阔的一条叫菩提树下,柏林大学,国 家图书馆,新国家画院,国家歌剧院都在这条街上。东头接着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宫;西 边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门为止,长不到二里。过了那座门便是梯尔园,街道还是直伸下去—— 这一下可长了,三十七八里。勃朗登堡门和巴黎凯旋门一样,也是纪功的。建筑在十八世纪 末年,有点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门的式样。高六十六英尺,宽六十八码半;两边各有六根多力 克式石柱子。顶上是站在驷马车里的胜利神像,雄伟庄严,表现出德意志国都的神采。那神 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仑当作胜利品带走,但七年后便又让德国的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