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选择和布局,显示出大处着墨的概括能力。注重在严峻的生死关头以及急
剧变化的事件中刻画人物性格,语言富于激情和生活气息,风格粗矿豪放。
被誉为建国后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英雄战争的史诗”。

(周立勋冯恩大)


《在和平的日子里》中篇小说,杜鹏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出
版。小说以宝成铁路工地为背京,集中描写了铁路接轨前几天发生的事:工
程队副队长梁建革命意志衰退,严重的个人主义致使铁路桥墩报废,洪水中
浮桥沉落,上万名工人生命受到威胁。工程队长闫兴依靠工人群众和知识分
子,克服重重阻力,为铁路如期接轨而努力奋战。工人刘子青为抢救被洪水
威胁的上万名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攀索过江,不幸牺牲。作者站在时代的高
度提出了每个革命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人生课题:如何保持革命战争年
代的献身精伸方进行一次新长征。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注重环境与人物内心
世界的描绘。

(周立勋冯恩大)


王汶石(1921~)原名王礼曾,又名王仲斌,山西荣河(今万荣)县人。
现代小说家。14 岁以前,他在本村读小学。1936 年春节后入县城第一高小读
书。西安事变后,担任县儿童救国会主席。“七七”事变后,参加县人民武
装自卫队,加入共产党。由于闫锡山反动军队的袭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8 年7 月到西安进东北竞存中学并重新入党。1942 年夏初去延安参加西北
文工团。建国后,先后担任《群众文艺》主编,《西北文艺》副主编,中共
咸阳县委、市委副书记,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
等职。王汶石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中篇小说《黑凤》,
少儿读物《少年突击手》,歌剧《战友》,综合集《亦云集》等。

(周立勋冯恩大)


《新结识的伙伴》短篇小说。作者王汶石。发表于《延河》1958 年11
期。小说写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两个从未觅过面的竞赛对手张腊月和吴淑
兰,在一次棉花管理现场会上相识后结成亲密伙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张
腊月和吴淑兰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满怀激情地描写了她们所创造的
业绩,反映出中国农村妇女的新的社会地位、新的命运和新的生活。小说布
局严谨,结构紧凑,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从“新”字上落笔进行刻画,特
别是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周立勋冯恩大)


菡子(1921~)又名方晓,江苏溧阳人。现代女作家。1929 年读小学,
1934 年秋考入苏州女子师范,积极参加校内进步活动,并开始创作,1936
年夏被开除。是年秋入无锡竟志女校。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46~1949
年在苏北和山东参加解放战争。解放后在基层工作多年。第一次文代会即为
中国作协会员,1956~1957 年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62 年任上海
作协理事,先后任《收获》、《上海文艺》编委。出版小说集《纠纷》(其
中《纠纷》获解放区创作奖),散文集《幼雏集》、《初晴集》、《素花集》,
电影文学剧本《江南一叶》(与李纳合作)、《两姐妹》等。

(周立勋冯恩大)


《幼雏集》散文集。菡子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 年出版。在这本散
文集中,作者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美好闪光的心灵,让读者领略到富有诗情的
劳动生活的甜蜜,写出了人的心灵美、人情美和劳动美,思想深沉,感情浓
郁,表达含蓄,真切感人。在艺术手法上不拘一格,或运用焦点透视法,或
运用散点透视法;或从固定的角度观察形象,或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事物,墨
色多变,多姿多彩。语言清新、淡雅、朴实、简洁,朴实中有文采,简洁中
含细腻。不少篇幅带有哲理的意蕴,耐人寻味,引人思索。

(周立勋冯恩大)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笔名李季、里计、李寄等。河南唐县
人。现代作家。1938 年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 年后在三边地区工作。他
热爱民歌,在工作中经常学习和收集民歌。他根据三边流传的民间故事,以
信天游的形式,于1945 年写成了《王贵与李香香》,1946 年在延安的《解
放日报》上发表。作者以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站在劳动人
民的立场上,写出了劳动者自己解放自己、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使诗
歌成为解放区农民战斗的号角,成为农民翻身求解放的赞歌,成为诗人的诗,
人民的歌。诗歌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广泛赞扬。陆定一赞扬它“用丰富的民
间语汇来作诗,内容和形式都是好的”,并指出其为文艺的发展起了“开路
先锋”的作用。郭沫若称它是“文艺翻身的响亮的信号”。解放后长期深入
石油基地,出版了《玉门诗抄》等诗集和长篇叙事诗《杨高传》等。

(申海田)


《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作者李委,作于1945 年,1946 年发表
于延安的《解放日报》。作品以信天游形式,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对青年男女在阶级压迫下的悲欢离合故事,共3 部12 章。王贵是贫苦农民
的孩子,父亲因欠交地主崔二爷的租子被迫害而死。李香香的父亲就收养了
王贵。王贵与李香香在长期接触和共同的苦难中建立了爱情。后来地主崔二
爷看中了李香香,妄图霸占她,遭到李香香的拒绝,崔二爷就迫害王贵。王
贵参加了游击队,不幸被崔二爷抓住并要害死他。李香香报告了游击队,救
出了王贵,两人终结良缘。但游击队转移后,香香又被崔二爷抢去,王贵和
游击队及时打回死羊湾,救出香香,再度团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王贵与李
香香这对三边青年的形象。表现了地主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以及农民所受的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热情歌颂了人民革命的伟大力量。长诗在艺术表现上大
量使用比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诗句含蓄,寓意深刻,富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是直接从人民群众口语中提炼加工出来的一
种清新、刚健的语言。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成为陕北农
民革命的一首壮丽史诗。

(申海田)


绿原(1922~)原名刘仁甫,曾用笔名刘半九。湖北黄陂人。现代诗人,
文学翻译家。1942 年在重庆复旦大学读书时,与邹荻帆等人合编诗刊《诗垦
地》,同年出版抒情诗集《童话》。1944 年遭国民党特务迫害,逃离重庆,
在四川、武汉等地教书。1948 年入党。1953 年任中宣部国际宣传处组长。1955
年因“胡风案件”被隔离审查。1962 年至1969 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编译所编
译。1969 年后下到咸宁劳动五年。1977 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
工作。1980 年平反,恢复党籍。其诗集还有《集合》、《又是一个起点》、
《从1949 年算起》、《人之诗》。他还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美学著作,
撰写了很多外国文学评介文章。

(周立勋冯恩大)


《春雷》诗歌。作者绿原。写于1948 年,收入诗集《集合》。诗作热
情赞颂驱除严冬的春雷,并为之发出大声的欢呼:“我们需要大胆的春天,
这个世界需要/在你起死回生的霹雳里/突变!”借此暗示现实生活中不可抗
拒的革命转机。比喻生动,联想丰富,诗体自由,不拘一格,显示出粗犷、
奔放的气势,具有撞击人心的诗的激情。

(申海田)


马烽(1922~)原名马书铭,山西孝义县人。现代作家。1938 年春参加
革命,同年冬加入共产党。1940 年冬到延安“鲁艺”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
练班学习。1943 年初到晋西北抗战根据地做宣传工作,同年秋调到《晋绥大
众报》工作,并致力于通俗文艺工作。1946 年与西戎合著长篇小说《吕梁英
雄传》。1947 年下乡参加土改近两年,土改后调任晋绥出版社总编辑。1951
年到“作协”文讲所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1953 年调作协创作组。1956 年春
回山西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马烽写过长篇、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
短篇代表作有《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电影剧本《我们村里
的年轻人》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周立勋冯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