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被迫给地主放牛、放猪。10 岁开始以流浪为生,17~19 岁劳工,20~21
岁学木工。1947 年复县解放时参军,第二年入党。1949 年开始学习创作。
1954~1962 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农连和新闻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又回部
队工作。1951 年写成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经多次修改,于1955 年出版,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译成15 种文字。他还写过诗歌,如《端午节那一天》、
《解放军叔叔》、《赞登山英雄登高峰》、《毛主席教我颂工农》,小说《报
喜》,报告文学《友谊》、《玻璃厂的变迁》、《家乡处处换新颜》(该文
被海外华侨发在一些国外的华语报上)等。

(周立勋冯恩大)


《高玉宝》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著。1955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品描写了高玉宝一家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悲惨遭遇。爷爷、妈妈、叔叔、
弟弟相继被日本鬼子、汉奸、恶霸夺去了生命。玉宝和爸爸从乡下跑到大连,
在大连仍无活路,又从大连回到乡下。玉宝小小年纪就当猪倌、做童工,深
重的压迫,使他形成了反抗的性格,用粪叉子打保氏、痛打地主周扒皮。小
说通过玉宝一家的遭遇和玉宝的反抗,揭露了三座大山的残暴统治,表现了
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作品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语言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质朴、明朗的风格。

(周立勋冯恩大)


公刘(1927~)原名刘耿直,曾用名刘仁勇。江西南昌人。当代诗人。
13 岁发表诗歌。上中学、大学时积极参加进步活动,被指控为“奸党分子”,
列为中共人物。1949 年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斗。1950 年2 月到新华社二野
四兵团分社当编辑。1953 年调昆明军区文化部任文艺助理员,后来调总政文
化部当创作员。主要作品有:《阿佤山组诗》、《西双版纳组诗》、《在北
方》组诗、《上海抒情》组诗,抒情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
《黎明的城》、《白花与红花》,长诗《望夫云》、《尹灵芝》,小说集《国
境一条街》,电影剧本《阿诗玛》等。

(周立勋冯恩大)


《山间小路》抒情诗。作者公刘。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 年第12 期。
作者以浓烈的感情表现了边防军战士的生活,将崎岖蜿蜒的山路与边防战士
崇高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表现了边防战士的英姿,抒发了边防战士的豪情
壮志,赞美了战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以苦为乐的宽广胸怀。全诗将抒情与政
论交织在一起,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语言明白晓畅,格调清新隽永。

(周立勋冯恩大)


陆文夫(1927~)江苏泰兴人。当代作家。1948 年参加革命,1949 年
任《新苏州报》记者、工业组长,1956 年后曾在江苏文联创作组从事专业创
作。1955 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杂志上发表了20 多篇短篇小说,其中《荣
誉》和《小巷深处》为初期代表作;六十年代的《葛师傅》、《二遇周泰》
是他的力作;新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献身》、《小贩世家》、《特别法庭》、
《围墙》,中篇小说《有人敲门》、《美食家》等标志陆文夫的创作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他的作品总是把聚光点对准生活的底层和深处,出色地描写了
“小巷深处”的各色人物和社会风情,对封建心理积淀和市侩主义的嘲讽,
使作品具有历史感和幽默感,而且命意精警,风采清俊,人物呼之欲出。

(邵明才)


《小春深处》短篇小说,作者陆文夫。发表于《萌芽》1956 年第10 期。
作品描叙一个在旧社会做过妓女的女工在新社会重新做人并追求真挚爱情的
故事。徐文霞是勤大纱厂的女工,在尊敬、荣誉和爱抚的眼光中,她体验到
做人的尊严。但那段深藏在自己记忆中的屈辱经历,仍时时折磨她。她爱上
了大学毕业的技术员张俊,但又没有勇气向他坦白自己的过去,最后,她愤
怒地打走了敲诈威胁她的恶势力,勇敢地向心上人诉说了久久埋藏的自身遭
遇,得到了谅解和爱情。小说着力刻画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此而揭示
主人公的向上的灵魂,并歌颂社会主义时代革命人道主义力量。小说取材新
颖,情节曲折,描写细致,语言纯净自然,富有诗意。

(邵明才)


《围墙》短篇小说,作者陆文夫,发表于《人民文学》1983 年第2 期。
作品写: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每天一次的碰头会上开始研究建造围墙
的问题。吴所长“原则性”指导,“守旧派”、“现代派”、“取消派”各
持己见,争论不休,一番高谈阔论后,却无方案形成。年轻的行政科长马而
立听吴所长“以你为主”的一句话,立刻大干起来,动用修建站人马,半小
时订出节俭、美观、实用的筑墙方案,仅用一天一夜,一座中西合壁、美观
坚固的围墙拔地而起,不料却遭到各派空谈家的纷纷指责。后来建筑权威对
围墙高度评价,要总结经验,吴所长与“三派”人物又都以功臣自居,只有
马而立毫不在意,“忙得飞飞的”。小说情节简洁凝炼、朴实单纯却寓意深
刻。笔调幽默,寓庄于谐,语言挥洒自如,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获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

(邵明才)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生于北京。当代女
作家。1938 年后在昆明上小学、中学。195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
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56 年入党。1960 年调《世界文学》编
辑部工作。宗璞的作品有小说、散文、童话和翻译作品,小说《红豆》、《弦
上的梦》、《三生石》影响很大,《弦上的梦》获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三生石》获1977—1980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周立勋冯恩大)


《红豆》短篇小说。作者宗璞。发表于1957 年。小说描述的是北京解
放前夕,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政治立场和生活哲学的根本分歧而导致爱情
悲剧的故事。江玫在社会和同学们的影响下,日益形成为新生活而奋斗的坚
定信念,齐虹却反对她参加社会活动并愤怒地将她那托着两颗红豆的发卡踩
得粉碎。江玫对齐虹的感情也象发夹一样破碎了,最后她终于拒绝了齐虹要
求她一起去美国的请求,与他彻底分手了。作品艺术地说明了恋爱并非至上,
必然受到恋爱双方政治立场和人生观的制约。小说描写细腻含蓄,情调委婉
缠绵,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艺术魅力。

(周立勋冯恩大)


《弦上的梦》短篇小说。作者宗璞。原载《人民文学》1978 年12 期。
获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通过一个艺术学校的大提琴教师慕容乐
珺的眼睛刻画了女青年梁遐的复杂性格。梁逻出身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文
革期间父亲被迫害致死,母亲被隔离审查,严酷的现实迅速地结速了她天真
烂漫的童年时代,渐渐学会了“用带嘲讽的笑容对待生活”。她似乎看透了
世间的一切,什么都无所谓,跟乐珺学大提琴只是为了混饭吃。周恩来逝世
后,四人帮加快了夺权步伐,在这紧要的历史关头,她变得无比严肃,散传
单、贴标语,无所畏惧,后来被捕不知下落。梁遇这个复杂的人物涵盖了丰
富的社会内容。小说显示了作者一贯“雅”的风格,语言细腻、精粹、结构
严谨、精当。

(周立勋冯恩大)


李准(1928~)河南孟津县人,蒙古族,当代作家。1948 年参加革命,
曾任银行职员、干部文化学校语文教师和戏曲改革工作者,1955 年调河南省
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6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家数次到农村落户,体验生
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理事,作协河南分会主席。1953 年李准
发表了成名作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此后相继发表了《白杨树》、《李
双双小传》、《耕云记》、《清明雨》、《两代人》、《孟广秦老头》等小
说。新时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标志新的创作旅程
的开始。李准还先后创作与改编了《老兵新传》、《李双双》、《牧马人》、
《高山下的花环》、《不能走那条路》等电影、话剧剧本。李准在农村题材
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邵明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