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娓娓动听他讲述革命故事,使读者感到亲切而且易于产生
共呜。

(邵明才)


徐怀中(1929~)河北邯郸人。当代作家。1945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研究员,昆明部队政治部文化部助
理员,《解放军报》副刊编辑,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专业作家,昆明部队
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等职。出版作品
三种。其中有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小说
集《西线轶事》。徐怀中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50 年代侧重写云南和西藏
地区的生活,近作则为反映对越反击战的作品。他善于将西南边疆的奇异风
光和保卫边疆的奇异斗争结合起来,使作品充满异域情调,具有画面奇丽、
节奏徐缓、格调清新淡雅的特色。

(邵明才)


《我们播种爱情》长篇小说,作于1956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年
10 月出版。作品取材新颖,它以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筹建与发展为中心线
索,集中描写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党和政府怎样帮助西藏人民兴利除弊,发
展生产,改善生活,以及西藏人民逐渐觉醒的过程,从而讴歌了党的民族政
策的胜利。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尚未进行,社会情况相当复杂。农
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在工委书记苏易指导与关怀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系
列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举办训练班,推广新式步梨,启发藏民
接受先进耕作法。。他们在这里不仅播下了农作物的种子,而且播下了他们
对西藏这片神奇土地的爱,播下了党和政府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他们这
群热血男女,也在工作、劳动中培植了自己的爱情。

(邵明才)


《西线轶事》短篇小说。作者徐怀中,1979 年9 月发表于《人民文学》
1980 年第1 期。作品以对越自卫还反击战为背景,具体描写由六个姑娘组成
的女子总机班经历了战火的严酷考验,克服了女性生理特点所带来的困难,
始终保证线路的畅通,为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的故事。作品较集中地刻画了
女战士陶坷和她童年时代的好友、烈士毛阿妹的形象,展现出经历过十年动
乱磨难的青年一代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境界。小说通
过一个侧面显示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在军事题材的作品中独辟蹊径,别开
生面。它主要写战场,又不限于写战场;着眼于今天,又回溯到昨天,从而
在现实和历史的结合中,构成了作品生活画面的纵深感和广阔感。曾获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西线轶事》代表着我国当代军事文学的新崛起。

(邵明才)


柯岩(1929~)原名冯恺。广东南海人。当代女诗人,儿童文学家。先
后担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专业作家,《诗刊》副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
职务。她于解放初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活动是多方面的,以儿童文学、诗歌
和报告文学的成就突出。出版剧本《娃娃店》、《双双和姥姥》、《相亲记》
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最美的画册》、《我对雷锋
叔叔说》等。新时期发表长诗《我的爷爷》、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发表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船长》等。柯岩善于
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富有象征意义的素材,探索儿童心灵的秘密,多方
面揭示他们的精神世界。她的报告文学作品,捕捉和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尖锐
问题,热情为现代化建设,为新人新事而沤歌,艺术更见成熟。

(邵明才)


《“小兵”的故事》儿童组诗,柯岩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 年
第4 期。包括三首短诗:《帽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军医和护
士》。第一首生动描绘了哥哥等七八个三年级小学生扯下帽沿扮“海军”的
故事;第二首以对比手法,刻画了两个不同的儿童形象,一个是虽勇敢威风
却很淘气的“将军”,一个是全院大人个个夸的“将军”,作者以幽美含蓄
的笔触,讽刺前者,赞扬后者;第三首写五岁的弟弟和四岁的妹要求“当兵”
未被批准,因而在操练队伍中乱挤、哭泣的故事。作品以动人的情节,表现
出新一代儿童想当解放军的美好理想,歌颂他们的勇敢与智慧。作品注重通
过儿童的行动揭示他们天真的性格,也注意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语言清新、
活泼。

(邵明才)


《周总理,你在哪里?》抒情诗,作者柯岩,发表于1977 年1 月8 日
《人民日报》。诗人以深沉而哀婉的诗句,谱写了一曲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
限崇敬与怀念的颂歌。诗歌先以对周总理饱含悲恸的失声呼唤发端,继而向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和整个世界寻找他,强烈地抒发了亿万
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诗歌通过人民与天地之间的这种呼应互答,
回忆了总理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生涯,展现了革命领袖同祖国大地和人
民大众的血肉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寄情于物,比拟生动,将高山、
大地、海洋等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天地万物都情同此理地怀念总理的新颖而
又壮阔的意境,深化了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的主题,增强了诗的
感人力量。

(邵明才)


胡万春(1929~)浙江鄞县人。当代作家。少年时只读了两年小学便当
了学徒,17 岁进钢铁厂当工人。解放后曾在上海工人文艺创作组和中国作家
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曾任厂工会副主席、厂党委宣传部长、中国作家协会
理事、《萌芽》编委、《劳动报》文艺副刊编辑、《人民日报》和《中国青
年报》特约记者等。1952 年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骨肉》为成名作。1958
年后发表的小说《步高师傅所想到的》、《老八吨》、《特殊性格的人》和
《谁是奇迹的创者》,标志创作水平的提高。话剧《激流勇进》和《一家人》
是他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新时期发表了短篇小说《序幕》、长篇小说《蛙女》
等。胡万春在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上成绩显著,较有影响。作品充满对生活的
激情,色调朴素、明朗、粗犷。

(邵明才)


《骨肉》短篇小说。作者胡万春。写于1955 年。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
的小说。描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破人亡、骨肉分离的悲惨遭遇。故事通过
主人公“我”的视角,看到这个普通工人家庭因贫困难熬、饥寒交迫,被迫
将亲骨肉小女儿送给一家富户,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的惨景。愤怒
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无情。笔触细腻,感情真挚。作品发表后,受到读者的
广泛好评。在1957 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文艺竞赛中被评为世界优秀
短篇小说,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申海田)


玛拉沁夫(1930~)蒙古族,辽宁吐默特旗人。当代作家。1945 年参加
革命,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
席、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副主席等职务。1951 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科
尔沁草原的人们》,1952 年发表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人们》(与他人合
作)。后又出版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短篇
小说《春的喜歌》、《花的草原》等,电影文学剧本《草原晨曲》、《沙漠
里的春天》、《祖国啊,母亲》等。《活佛的故事》获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玛拉沁夫的文学创作以反映内蒙人民解放自己、建设家园的生活为
主要内容,善于把草原风光的细致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与抒情结合
起来,精干构思描写,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精美流畅,洋溢着诗情画意。

(邵明才)


《茫茫的草原》(又名《在茫茫的草原上》)长篇小说,玛拉沁夫著,
作家出版社1957 年出版。小说描写了抗战胜利后察哈尔草原的斗争生活。它
以铁木儿为中心人物,展现了草原骑兵中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成长的
曲折过程,并通过铁木儿与斯琴的悲欢离合,巧妙地表现了这一时期草原上
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你死我活的两条道路斗争,再现了蒙古族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终于走上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历程。小说塑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