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想僵化,仍凭过去的作战经验进行指挥,致使战争失利。年轻的欧格涅夫
军长努力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知识,善于掌握现代化的作战方法,关心青年
干部的成长。他接替戈尔洛夫的职务后,采用“兵不厌诈”的原则,声东击
西,攻其不意,终于挽回戈尔洛夫所造成的失利局面。剧中的特派记者“客
里空”,则成为专说假话、空话的典型。《前线》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尖锐
的政论性,这对鼓舞士气,增强战胜德寇的信心起积极影响。

(吴根成)


肖洛霍夫(1905~1984)享有世界声誉的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
维申斯克镇一个商店职员家庭。1920 年参加革命,曾参加顿河地区建立苏维
埃政权的斗争。1922 年赴莫斯科,次年开始文学创作。1926 年出版短篇小说
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顿河的故事》成为他的成名作。同年
至1940 年创作完成网卷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获1940 年斯大林奖金。
1932 年加入共产党并出版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59 年完成
第二部,并获1960 年度的列宁文学奖。1957 年发表以卫国战争为题村的短
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65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根据《一个人的遭遇》
改编的电影曾先后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大金奖和列宁文艺奖。他的创作具
有独创性,并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已被译成50
多种语言,在国内外部有广泛的影响。

(鞠爱敏)


《被开垦的处女地》长篇小说。又译《新垦地》。肖洛霍夫著。分两
部,分别发表于1932 年和1959 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达维多夫奉党的指示
来到顿河格列米雅其村,带领群众同富农、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终于建立了
集体农庄,进行轰轰烈烈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作品反映了贫农、中农与富农、
反革命分子的曲折斗争,塑造出共产党员达维多夫、中农梅谭尼可夫等典型
形象,是当时反映集体化运动最成功的作品。被认为是苏联文学中描写农业
集体化的最优秀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而典型,故事发展自然而紧张,结构严
谨,语言生动幽默。获1960 年列宁奖金。

(鞠爱敏)


《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肖洛霍夫作于1926 年至1940 年。全书分四
部,反映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地区哥萨克走向苏维埃的故事。小说描写的中心
是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的命运及一家人在巨大动荡年代的变迁。葛利高里是
个复杂的形象,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常常动摇迷茫,是一个在革命年代中没有
找到正确道路的人的典型。作者在谴责、批判葛利高里的同时又对他流露出
同情。作品还以非凡的技巧,塑造出许多感人的妇女形象和坚强的共产党人
的形象。作品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描绘了哥萨克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人情
冷暖,展示了革命与反革命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反映了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
走向灭亡,苏共领导下的革命人民走向胜利的过程,为人们“提供了国内战
争广泛的、真实的、天才的图画”(高尔基语)。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史诗性。
广阔的画面,浩瀚的内容,众多的人物,丰富多采的插曲和磅礴的气势,堪
称苏联史诗的顶峰。它以艺术力量和正直的创造性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一个
历史阶段。这部规模宏伟的长篇巨著使肖洛霍夫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

(鞠爱敏)


《一个人的遭遇》短篇小说。肖洛霍夫著。1957 年发表于前苏联《真
理报》。作品以苏联卫国战争为题材,描写了一位普通劳动者索科洛夫在战
争中的痛苦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千百万苏联人民同德国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以
及侵略者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索科洛夫的命运,一方面讴歌苏
联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渲染了战争与个人的悲剧冲突,表达了
作家对于战争的感受和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小说是故事中套故事。作者的
旁白不仅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加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而且力图把普通
俄罗斯人的个人遭遇作为整个民族遭遇的艺术缩影来描写,富有特色。曾改
编成电影,先后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金奖和列宁文艺奖。

(鞠爱敏)


波列伏依(1908~1981)前苏联作家,本姓卡姆波夫。生于莫斯科一位
法学家的家庭。1928 年从事新闻工作。处女作是中篇小说《带虱人回忆录》,
得到高尔基的好评。中篇小说《沸腾的车间》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
们的劳动热情,作者称它为自己的“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书”。1940 年入党。
卫国战争期间任军事记者,出版《血迹斑斑的石头》、《战斗到最后一息》
等特写集。中篇小说《真正的人》是他的成名作,获1947 年斯大林奖金,被
译成40 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了数百版。他的作品大多以苏联人民的劳动、
战斗的生活为题材,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如短篇小说集《我们是
苏维埃人》(获1949 年断大林奖金)、氏篇小说《黄金》、《大后方》、《在
荒岸上》和特写集《斯大林时代的人》,以及长篇小说《薇拉医生》和中篇
小说《安纽泰》等。战后写有《旅美日记》、《旅行中国三万里》和《环球
行》等日记体游记,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和《青春》杂志主编,1967 年获列宁
勋章,1974 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吴根成)


《真正的人》中篇小说,共4 部。波列伏依的代表作,作于1946 年,
获1947 年斯大林奖金。取材于苏联英雄马列席叶夫的真实事迹,但并非这一
事件的简单复述。作者对文献的事实进行艺术概括,从而赋予主人公以典型
的意义。飞行员密列西耶夫在空战中因负伤坠落荒野雪地,几近昏迷,但决
不当俘虏的思想,支持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爬带滚,用18 个昼夜,
走完35 公里,终于生还部队。住院治疗期间,在病友老布尔什维克伏罗比尧
夫政委的教育和帮助下,他战胜了悲观情绪,于截去冻坏的双脚后、以坚韧
不拔的意志,安上假肢,经过刻苦锻炼,终于重返蓝天,先后击落5 架敌机,
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政府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小说艺术地
描写出典型环境中的人物,英雄群体中的个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吴根成)


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前苏联诗人。生于斯摩梭斯克州扎果村
的一个农民兼铁匠的家庭。1924 年发表短诗《新屋》,受到著名诗人伊萨可
夫斯基的关注。长诗《春草国》获1941 年斯大林奖金,一举成名。著名长诗
《华西里·焦尔金》获1946 年斯大林奖金。战后的代表作是长诗《路旁人家》,
获1947 年斯大林奖金。规模宏大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获1961 年列
宁奖金。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从各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50 年代苏联社会和
人们思想的概貌。主要作品还有讽刺长诗《焦尔金游地府》、《近年抒情诗
抄》等。曾两度担任苏联作协书记和《新世界》杂志主编。发表了不少有争
议的作品。他的诗作反映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跳动着时代的脉
搏,回荡着时代的呼声。曾三次获列宁勋章并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吴根成)


《山外青山天外天》长诗,共15 章。特瓦尔多夫斯基作于1953~1960
年。获1961 年列宁奖金。长诗的副标题是《旅行日记》。这是诗人采用旅途
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哲理抒情长诗,抒发旅途的见闻与感想。长诗从诗人登上
东去的“莫斯科—海参崴”列车开始,以沿途所经过的地区为线索,对苏联
当代各方面的生活进行广泛的描写、评述和抒情,巧妙地把现实与历史、近
处与远方、时间与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回顾了苏联人民十月革命后
走过的历史道路,反映了战后苏联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激动
人心的重大事件。苏共20 大后,诗人对长诗的一些章节作了重要删改。他坚
信生活是没有穷尽的,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因为“山外有青山。天外还有天”。
这就是长诗所表达的哲理思想。

(吴根成)


尼古拉耶娃(1911~1963)前苏联女作家。生于教师家庭。1935 年入
高尔基城的一所医学院学习,1940 年成为该院药学系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