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主席,在启程回国前夕于1950 年3 月12 日逝世。一生创作了19 部长篇小
说、55 篇中、短篇小说、11 部剧本及大量政论文、散文等,对资本主义持批
判态度,反对纳粹统治。主要作品有《在懒人乐园里》、《垃圾教授》。《帝
国三部曲》由《臣仆》、《穷人》和《首脑》组成,其中《臣仆》被视为德
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另外还有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和《呼吸》等。

(葛丽娟)


《垃圾教授》长篇小说。亨利希·曼著,作于1905 年。小说抨击了德
国的教育制度和虚伪堕落的资产阶级道德。主人公是中学教师拉特教授,绰
号“垃圾教授”,他将绝对服从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要他们无条件地服从官
方权威,使他们成为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忠实工具。学生如表现出一点独
立思考,他就视为犯罪行为,说成是“叛徒”。他非常害怕革命,认为必须
用最残酷的方法加以镇压。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简洁,讽刺辛辣,笔
调丰富多样,是作者的优秀作品之一。

(葛丽娟)


《臣仆》长篇小说。亨利希·曼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于1912~1914
年。发表于1918 年。小说主人公狄德利希·赫斯林是德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
段臣仆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小造纸厂老板的儿子,其性格一贯既胆小又残
忍,既害怕权力又崇拜权力,强者面前是奴仆。弱者面前是暴君,最后投靠保
皇党,当上市议员,成为帝国的一个忠诚臣仆,小说对赫斯林这一人物进行
了深刻的讽刺与揭露,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外形
特征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部讽刺杰作与后来的续篇《穷人》、《首
脑》合称为《帝国三部曲》。

(葛丽娟)


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亨利希·曼之弟。曾在一家保险
公司当见习生。后在慕尼黑大学旁听文学艺术课,完成处女作中篇小说《堕
落》,1895~1897 年同哥哥一起住在意大利,开始其职业创作生涯。1933
年纳粹执政,托马斯·曼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流亡瑞士,后赴美国并入
美国籍,1952 年离美移居瑞士、直至逝世。他毕生从事长、中篇小说创作,
始终保持现实主义精神,锋芒直指资本主义社会。《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其
重要代表作,并于1929 年产诺贝尔文学奖金。主要作品还有《魔山》、《马
里奥和魔术师》、《浮士德博士》、《当选者》等。被誉为德国二十世纪的
语言大师,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已有多种译成中文出版,

(葛丽娟)


《布登勃洛克一家》长篇小说,托马斯·曼的代表作,作于1901 年,
小说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描写巨商市登勃洛克家族祖孙四代的盛衰
以及暴发户哈根特罗姆的发迹,反映了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
义这一历史过程。作者通过布登勃洛克家庭及其成员的经历,展示了一幅巨
大的社会画面,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和堕落,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
裸的金钱关系和弱肉强食的资产阶级法则。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艺术上亦
取得很高成就,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话生动,具有
幽默和嘲讽的特点。192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葛丽娟)


《魔山》长篇小说。托马斯。曼著,作于1924 年。故事发生在瑞士阿
尔卑斯山达沃斯村一所肺结核病疗养院里,这所疗养院就是人们所说的“魔
山”。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大学毕业后到疗养院探望表兄,医生诊断他有肺
结核病,在山上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七年。小说通过汉斯的所见所闻,揭露
了住在疗养院的资产阶级分子空虚腐朽的寄生生活。最后汉斯抛弃了等待死
亡的思想,离开疗养院,同其他青年一起,被驱赶到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在作者借小说中人物之间的辩论,反映了托马斯·曼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时代的分析,因此它也是一部“时代小说”。

(葛丽娟)


《浮士德博士》长篇小说。托马斯·曼后期的重要作品。作于1947 年,
它通过哲学博士塞曾努斯撰写的回忆录,描述作曲家阿德里安·莱弗主的一
生经历。阿德里安有音尔天赋,在大学学习作曲。后埋头创作,过着与世隔
绝的生活,写出一部又一部的音乐作品。最后一部大型清唱剧《浮士德博士
的哀歌》完成后,告诉人们自己曾与魔鬼订了24 年的契约,在魔鬼帮助下才
写出作品来,当他准备演奏时,例在地上变成痴呆。原来他以弃绝人类爱来
换取魔鬼供给的灵感,当他觉悟到艺术应益于人类时,为时已晚。作者抨击
了把艺术作为买卖交易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批判了资产阶级颓废艺术家。表
现了德国走向法西斯、走向战争和毁灭的历史悲剧。

(葛丽娟)


海塞(1877~1962)德国作家,出身于牧师家庭。15 岁时入神学院,不
到一年便逃了出来。之后做过钟表匠、书店学徒、书商等,同时刻苦自学,
从事创作。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是其成名作。1912 年到印度旅行,
后迂居瑞士伯尔尼。1923 年加入瑞士籍。1946 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海
塞的诗歌、童话、小说、散文、书信等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
其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成为畅销书,继而风行欧洲,已被译成35 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在轮下》、《克努尔普》、《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

(葛丽娟)


《在轮下》长篇小说。海塞著。作于1906 年。小说抨击了德国的教育
制度,主人公汉所出身低徽,但聪明勤奋,其父亲和老师将他送进神学院深
造,在神学院教育制度的“轮”下,身心受到医抑和束缚,不久患病离开神
学院。回家后,又受到失恋的打击,身体更加衰弱。最后溺死河中。作品反
映作者自己在少年时代的经历,指出了德国学校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帝
国的一根柱石,毒害、摧残了青少年的心灵和身体。

(葛丽娟)


《玻璃球游戏》长篇小说。海塞著。作者花了12 年时间于1943 年在瑞
士发表。海塞将它视为全部创作的“目的与总和”。故事假托发生在几世纪
后的未来世界。一群不相信人类文明会被毁灭的人们联合起来,建立“学者
之国”,为挽救和宣传人类槽神文化而奋斗。主人公克乃希特,这位玻璃球
游戏大师就是这种“学者之国”培养出的典范。最初探讨艰深的玄学,后走
出象牙之塔,回到现实中来,开始履行教育新人的神圣义务,并为此献出了
生命。作品影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现实社会,表现出
对更加美好的新社会的向在。作者善于心理分析,语言通俗、流利,充满对
大自然和人类的爱。是作者最后的、篇幅最大的重要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
影响。

(葛丽娟)


弗希特万格(1884~1958)德国作家、剧作家,出生于慕尼黑一犹太人
家庭。受过大学教育,学过哲学、语言文学和入类学。从事过杂志编辑、戏
剧评论和翻译等。1918 年结识布莱希特,两人互相影响,密切合作,写了《战
俘》、《托马斯·文特》等剧作。1923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丑陋的
公爵夫人》。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到法国,除创作外,积极参加反法
西斯的斗争活动。1936 年同布莱希特等创办流亡者杂志《发言》,曾访问苏
联,1941 年流亡到美国,直至逝世。文学创作主要成就是小说,主要作品有
《约瑟夫斯》三部曲,《候车室》三部曲,《冒牌的尼罗》、《西蒙》、《戈
雅》和《葡萄园里的狐狸》等。

(葛丽娟)


《侯车室》长篇小说。费希特万格著。包括《成功》、《奥培曼兄妹》
和《流亡》三部曲。作于1930—1940 年。中心主题是反法西斯:从纳粹的形
成和发展、它的血腥统治,写到人们对它应采取的态度。第一部《成功》最
为出色。第二部《奥培曼兄味》写希特榆上台前后,柏林一个犹太家庭所遭
到的残酷迫害。第三部《流亡》描写一个流亡到巴黎的德同音乐家,从自己
的一段切身经历中认识到艺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从而着手他的《候
车室交响曲》的创作。《成功》描写20 年代初期发生在巴伐利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