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35 卷,《吕东莱集》,《东莱博议》;编有《十七史佯节》273 卷,《东
汉精华》14 卷。(赵百世〕《历代制度详说》宋吕祖谦撰。共12 卷,分科
目、学校、考课、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乓
制、马政等13 门,“皆前列制度,叙述简赅,后为详明,议论明切”。元朝
泰定年间,该书曾刊行。乾隆年间,纪购等对该书作了校注。

(朱玉婷)


李心传(1166~1243)南宋史学家。字徽之,号秀岩。隆州井研(四川
井研)人。宗正寺簿李舜臣之子。受其父影响,自幼喜读史书,富有史才,
精通掌故。庆元元年(1195 年)乡试不第,遂绝意应举,专事著述。晚年由
崔与之等23 人推荐,任史馆校勘,赐进士出身,主修史书。历任成都府通判,
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工部侍郎、秘书少监、国史馆修撰等职。曾
主修《中兴四帝纪》、《十三朝会要》。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建
炎以来朝野杂记》二书,系其姊妹作,最为著名。另撰有《旧闻证误》、《春
秋考》、《高宗系年录》、《学易编》、《礼辨》、《读书考》、《西陲泰
定录》、《诵诗训》等。

(胡志升)


《建炎以来系年翼录》南宋李心传撰,200 卷,作者见李焘《续资治通
鉴长编》只写到北宋末,有意续《长编》。于是,搜集国史、日历及稗官野
史、家乘志状案犊奏报等,仿《资治通鉴》体例,按年月次序撰成此书:记
述自1127 年至1162 年(建炎元年正月至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甫宋高宗一
朝统治36 年史事。李心传编写《要录》态度非常慎审严肃,对每项史料都严
加考证,精心取舍,更可贵者对事件人物直言不讳,秉笔直书,有章有法,
繁简适中,比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年容更充实,笔法更精审,虽然也存
在诸如议论不当,对金人地、官名音译不准之类错误,但总的来说确实不愧
为研究宋高宗一朝史事的价值极高的信史,受到历代史家重视与好评。

(朱松美)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南宋李心传撰。40 卷,作者将搜集到的大量南
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料,除编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外,余
者另加统一编排,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此书将公元1127 年——1202
年70 余年间有关时之利害,人之得失,事之渊源,物之因革,分门别类,共
计605 事编成甲、乙两集,甲集20 卷,包括上德、郊庙、典礼、制作、朝事、
时事、故事、杂事、官制、取士、时赋、兵马、边防十三门;乙集亦20 卷,
比甲集少郊庙一门,多边事一门,亦十三门,另每门又各分子目。名为杂记,
实为会要,其内容可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为表里,互相补充。

(朱松美)


《旧闻证误》宋李心传撰,4 卷。李心传生平醉心史学,态度严肃,精
于考证,凡日常读到的官私史籍、小说、笔记之类,大自典章制度,小至年
月、姓名、地址之讹异,都旁征博引,进行严格考证,以纠正原书之错误,
天长日久,自成一书,取名《旧闻证误》。其形式大体与司马光《通鉴考异》
相仿,先列出旧文,再引用其它史料进行驳正,眉目清晰,有理有据,轶闻
琐事也一并载录,实力非掌握全部宋朝史事及典故者所不能为。此书原本共
15 卷,但至明代大部佚失了,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水乐大典》中辑出
140 余条,循年代前后,厘为4 卷,虽只寥寥4 卷,却对后人研究宋史大有
裨益。

(朱松美)


朱弁南宋学者。婺源《今浙江婺源县)人。字少章(也作少张)。系
朱熹之从父。弱冠入太学。建炎初,朝廷商讨遣使赴金交涉有关被俘徽、钦
二帝及皇后属臣之事,朱弁奋身自献,以通问副使之衔出使金。见金统帅粘
罕(完颜宗翰),并据理陈述,交涉再三,然粘罕不准,遂被禁于馆,弁威
武不屈;后转交傀儡皇帝刘豫门下,以封官相诱,弁不为所惑,守节不屈,
被扣留达17 年。直到宁金绍兴和议之后3 年有余,历经交涉方得归宋,晋升
为奉议郎,至卒。被扣留期间著《曲荫旧闻》,以明北宋治乱之由。其它著
作有《聘游集》、《书解》、《风月堂诗话》等。

(胡志升)


《曲洧旧闻》宋朱弁撰。10 卷。作者曾以通问副使赴金,因劝金与宋
罢战讲和,触怒金主,被拘留17 年始得归。归宋后,又因劝高宗图谋恢复,
语触秦桧而被压制。是书即为他留金时,闲来无事追述北宋君臣事迹所作,
其中涉及王安石变法、蔡京误国、朗中朋党角逐之事尤洋,意在使后人引以
为戒。此书保留了北未后期大量原始史事,对研究宋史有很大帮助。

(朱松美)


朱熹(1130~1200)南宋柔源(今属江西)人,字元晦,号晦庵,别称
紫阳。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即位,数上书反对主和,
与宰臣不合,归。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等职。宁宗时为焕章阁待制、侍
讲,庆元四年(1198)、宁宗订立伪学逆党籍,被列其中,两年后病卒。理
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其学说以二程学说发展成完整体系,视为理学
正宗。其史学著作有《宋名臣言行录》。

(苗宗熹)


《宋名臣言行录》宋朱熹、李幼武编撰。75 卷。作者看到分载于当时
各类书中的有关本朝名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然而却或首尾不全或为虚浮怪
诞之说所掩,难于究其就里,观其全貌,因而留意于碑传行状,笔记杂史中
搜集材料,以时间为经,人物言行为纬,每人一篇,自为起迄,遂成此书。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前集10 卷,收太祖至英宗五朝人物55 人;后集14 卷,
收神宗至徽宗三朝人物42 人;续集8 卷,收徽宗之后北宋末26 人;别集26
卷录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65 人;另有外集17 卷,专收南宋道
学名臣38 人,共括北宋,南宋229 位名臣的事迹。其中前集,后集为朱熹撰,
其余为李幼武撰。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明晰,且所录言行各注出处,不仅对
了解宋代名臣嘉言懿行,且对于进一步查找资料,深入研究都极为便利,不
愧一部重要的传记资料,对后人传记书籍的编纂影响极大。

(朱松美)


王若虚(1174~1243)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兼文学评论家。字从之,号
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今属河北)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进士。历
任州录事、县令,国史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曾出使画夏,是金末最有根
底的学者,对诗文都有评论。论文主张辞达理顺,于诗反对模拟雕琢,推崇
白居易、苏轼,对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诸人表示不满。著有《五经辨惑》,《慵
夫集》,《滹南遗老集》。

(许修仲)


陈均(1174~1244)北宋兴化军莆田(今后福建)人。字平甫,号云岩、
纯斋。太学生出身。授迪功郎,辞不受。后曾入郡学为矜式。撰《宋九朝编
年备要》、《备要》各三十卷,端平中诏取其书。

(丰建春)


《宋九明编年备要》宋陈均撰,30 卷。依据宋代日历、《实录》,仿
李焘,司马光的《通鉴》纲目,按年月顺序,删繁就简,博考互订,成前后
顺序相连接的纲目体史书二部《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和《中兴编年举要备要》
共成一书,起自宋太祖,迄于宋孝宗。1234 年郑性之汇报于朝廷,理宗敕往
福州宣取,并赐陈均迪功郎,均辞而不受。后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只剩太祖至
钦宗九朝事迹,清修《四库全书》辟为30 卷,起名《宋九朝编年备要》。作
者编撰此书目的在于统治者忙碌之余翻阅之便,故“尚非大事,则略而不书”
但内容都据事直书,不如任何褒贬,所以不失为一部信史。

(朱松美)


徐自明南宋史学家。字诚甫,号慥堂。水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
年间进士,初任富阳主簿,官至太常博士。嘉定十年(1217)出知水州事,
卒于任上。毕生嗜研经史,为补《百官公卿拜罢年表》、《宰相拜罢图》、
《枢府拜罢录》等书之缺漏,特撰《宋宰辅编年录》,史料详实,为其代表
作。另著有《零陵志》、《礼记说》等。

(胡志升)


《宋宰辅编年录》宋徐自明撰,20 卷。此书系依据《通鉴长编》、《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