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辑录》、《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等。

(王瑞)


《黄梨洲学谱》谢国桢著,商务印书馆1956 年出版。全书7 个部分,
是关于黄梨洲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及学派流传等内容的作者读书札记。作者
认为,少年时代黄氏的政治思想与东林党人并无二致,仅要求改良政治。时
局变化后,方摆脱唯心论而倾向于唯物主义。黄氏提出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
的政治主张及具体实施办法,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般市民的要求,具
有鲜明的代表意义。

(朱玉婷)


《南明史略》谢国桢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出版。是一部关于南
明历史的专著,所论内容广泛,历史线索清晰,突出了明末清初历史的丰富
多采,观点鲜明。作者认为:抗清的主力是农民起义军,但地主阶级的抗清
力量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南明政权所以得以苟延残喘,则是得力于广大人
民的支持,而其失败,则在于他们不能真正依靠广大人民;清朝统治的确立,
则在于明朗统治集团投降并转而支持清的缘故。

(朱玉婷)


《明清笔记谈丛》谢国桢编著,中华书局1960 年出版第1 版,1962 年
第2 版。该书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也是该书的主体,对48 种明清笔记作出
了提要,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成书年代、作者生平、卷数、主要内容及版本
等情况,并注明了某些罕见抄本所藏之处,为明清史研究者提供了许多颇有
价值的资料。尤值重视的是,作者对以往人们认为笔记稗乘只是茶余酒后的
“谈助”的片面观点提出了批判,认为明清时期笔记稗乘很多可以补史乘之
缺,史料价值颇高。第二部分是对明清史料及某些作者的考据、研究,共有
10 篇。

(朱玉婷)


陈直(1901-~1980)字进宦、进宜,自号弄瓦翁,江苏东台人。早年
即习研历史及考古学。1950 年后历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研究室主
任、秦汉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史学研究尤以秦汉史、古文字、考古学等成就
卓著。著作有《史汉问答》、《楚辞大义述》、《楚辞拾遗》、《汉晋木简
考略》、《汉封泥考略》、《摹庐金石录》、《周秦诸子述略》、《列国印
制》等书。晚年从秦汉社会底层生活情况和经济发展出发,总结历史规律,
得出汉代并非奴隶社会的科学论著。撰有《史记新证》、《汉书新证》、《西
汉经济史料论丛》、《居延汉简解要》、《文史考古论丛》及《摹庐丛著》
等,于考据及名物训诂方面颇有独到见地。

(王瑞)


《汉书新证》陈直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汉书》史料的
考订之作,它以《汉书》本文为径,出土古物材料为纬,参以个人见解而成。
所引用的材料,主要有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以及铜器、漆器、陶器、汉印、
货币、石刻等,对学习、研究汉代典章制度具有很高的价值。

(朱玉婷)


唐兰(1901~1979)号立庵,浙江嘉兴人。幼酷好史学,博古参今,于
考古学很有建树。早年即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专门讲授金文、甲骨及古籍,
颇有影响。1936 年后历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
职。1949 年后,仍留北京大学并擢教授,兼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等。
毕生钻研古文字及甲骨学,成果甚丰,有关甲骨文的专著有《天壤阁甲骨文
存》、《甲骨刻辞考释》、《殷墟文字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
字学》及《殷墟文字综述》等;通过对长沙马王堆帛书,临沂银雀山汉墓、
江陵望山竹简,商周青铜器的研究,著有《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西
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及《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国家》等,形成西周青铜断
代体系。另40 年代撰有《古国铜器铭文研究》(已佚)

(王瑞)


刘节(1901~1977)字子植。浙江水嘉人。中国当代历史学家。1926 年
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1928 年担任天津
南开大学讲师。1930 年担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31 年担任北平图书馆编
纂委员会金石部主任。1935 年在执教燕京大学的同时,从事古器物和古文献
的考释工作。1937 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宜山浙江大学、金陵大学文化
研究所工作。1944 年在中央大学执教。1946 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执教,1950
年至1954 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1977 年7 月在广州去世。主要论著有:
《历史论)(1948 年),《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1948 年),《中国史
学史稿》。发表论文数十篇。此外,尚有未出版的书稿多部,

(许友根)


《古史考存》刘节著,人民出版社1958 年出版。是一部论文集。该书
按时间顺序,收辑了作者1928 年至1949 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20 篇文章,主
要内容包括古史、古籍、古器、古代语文及诸子思想等。

(朱玉婷)


丁山(1901~1952)安徽和县人。史学家。1924 年人北京大学研究所攻
读国学研究生。历任厦门大学国学院教员(1926 年)、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27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29~1932 年)及中央大
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对中国古
代史颇有研究,尤喜商周历史与文化。他独辟新径,用古文献结合甲骨金文
研究历史,著述多篇,《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论炎帝大岳与昆仑
山》、《吴雷考》、《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新
殷本纪》等,尤其他的《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颇有影响。

(王瑞)


《商周史料考证》丁山著,龙门联合书局1960 年出版。该书根据甲骨
文、全文所见,参考古代典籍,旁及各家之论,论证了商周两代尤其是商代
史料中的某些问题,共12 个专题,分别论述殷墟考古之鸟瞰,洹、滴与商墟、
盘庚迁殷以前商族踪迹之追寻、神话时代商人生活之推测、传说时代的王号
与传统、武丁之武功,武丁的内治等内容。

(朱玉婷)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丁山著,尤门联合书局1961 年出版。作者
就宗教和神话问题收集、考证了大量的资料,从中国古代祭祀天神地抵、山
川日月、风云雷雨的习俗,到天体认识、五行思想以至敬祖观念的发展,考
证了夏、周、秦的世系传统,以论证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的演变,具有较高
的学术价值。

(朱玉婷)


王亚南(1901~196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湖北黄冈人,又名渔邨。
历任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8 年起与郭大力合作翻译《资
本论》,一生译著达四十部,深入细致的对中国社会,尤近代中国社会经济
进行了研究。1933 年参加反蒋的福建事变,抗战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
动。解放后历任厦门大学校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
建省政协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常委,《新建设》和
《经济研究》编委,福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任委员。著作有《中国地主
经济封建制度论纲》、《中国经济论丛》、《政治经济学史大纲》、《《资
本论》研究》等。所著《中国经济原论》(50 年代易名为《中国半封建半殖
民地经济形态研究》),首次提出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经
济形态的科学论断。

(王瑞)


《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王亚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 年出
版。全书共八节,进一步表述了作者一向坚持的中国封建制地主经济的特点,
如自然经济的统治在不同民族或国家在同一制度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
性:地主经济对领主经济是一个进步;地主经济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中央集权
形态的基础,并形成了非现代意义的大民族集团思想等,在较广泛的范围内
研讨了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联系。此外,
作者还否定了过去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观点,不再认为“亚细亚生产方
式”是原始共产社会,亦非封建社会,实指奴隶社会。

(朱玉婷)


傅筑夫(1902~1986)现代史学家,河北永年人。1926 年毕业于北京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