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所副所长,1962 年任考古研究所所长。1974 年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曾
参与安阳殷墟、河南辉县、长沙、北京定陵等地的考古发掘工作,证实了战
国至两汉墓葬制度的演变过程,初步探明楚文化的特征。50—70 年代致力于
中西交通史及中国科技史两大课题研究,著有《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
学和科技史》等;创建碳—14 测定年代法,用自然科学成果研究考古学,1977
年著有《碳14 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对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具指导
意义;主持编写《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同
时任《考古学报》、《考古》杂志主编;自著《长沙发掘报告》、《辉县发
掘报告》、《真腊风土记校论》。以其考古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享誉海内外。
先后荣获英国学术院,瑞典、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土称号。

(王瑞)


《考古学论文集》夏鼐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61 年出版。是作者关
于中国考古学的论文集,共收论文10 篇。从内容上看,共有三类:第一类为
我国原始社会遗存的调查和发掘报告,如《齐家期墓葬的发现及其年代的考
订》。第二类为对出土古物的专题研究,如《新获之敦煌汉简》。第三类为
附录,总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考古学发展的成果。

(朱玉婷)


华山(1910~1971)现代史学家。原名芷荪。江苏无锡人。1933 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后长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对宋史爱有独钟,发表多篇
史学论文。1956 年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任教期间,仍潜心钻研宋史及思
想史,对宋代客户制度、茶叶经济发展、矿冶业成就、岳飞等有关问题,有
独到的见解,发表论文四十余篇,集于《宋史论集》、《泾皋文存》中。译
著有《加拿大简史》。

(王瑞)


陈梦家(1911~1978)浙江上虞人。1931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擅
诗,是新月派代表人物。1934 年入燕京大学,师从容庚,攻读古文字学。1937
年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 年赴美讲学,致力于流散于美的中国铜器及资
料的搜集工作,共收集青铜礼器八百四十五件,并著《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
图录》(与凯莱合作)。1947 年又赴欧收集流散的中国青铜器资料。1949
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
副主编。曾专心研究年代学,改编和补订《中国历史纪年表》。对甲骨、青
铜、汉简等亦有很深研究,著有《殷墟卜辞综述》、《中国青铜器综录》、
《西周铜器断代》等。《汉简缀述》对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出土的汉简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武威汉简》是校勘与经学研究并重的专著。

(王瑞)


《殷虚卜辞综述》陈梦家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
1956 年出版全书分两册二十章。第一册九章,第二册十一章,即总沦、文字、
文法、断代(上下)、年代、历法天象、方国地理、政治区域、先公旧臣、
先王先妣、庙号(上、下)、亲属、百官、农业及其他、宗教、身份、总结
和附录。附有插图10 帧、图版24 幅。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叙述了安阳出
土殷代卜辞的内容以及研究的经过和方法。本书将地下所出的有关殷代的重
要材料,与文献材料作互相补充,提供了殷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我
们分析殷代的社会性质,研究古代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和考古,都有参
考价值。

(孙丽英)


黎澍(1912~1988)湖南澧陵人。早年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学习。毕业
后即投身革命,参加“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7 年后在上海和
香港从事新闻工作,始治中国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
书室主任、报纸处处长、出版处处长,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历史组组长,《历
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总
编,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等职。
曾深入研究中国封建主义、近代中国历史和文化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著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再思集》、
《早岁》及《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曾对“两
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产生怀疑,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林荣珍)


邓拓见中国文学名人名著部分。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邓拓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年出版。该书是一本论文集,共收论文8 篇,集中讨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
重要问题,如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问题、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问题、
封建农业手工业发展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问题等。作者认为论文
集中涉及的问题,在以往的学术论坛上已经争论是二、三十年,“实际上是
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在当时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上的激烈斗争的一个组成部
分”,争论中的学术问题,有的已经或近于解决,有的仍存在分歧。作者希
望把这八篇论文作为一部分历史参考资料和一种观点,参予争鸣。

(朱玉婷)


王伸荦(1913~1986)史学家,浙江余姚人。19 乃年入上海正风文学院
学习,兼任《制言》编辑、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干事。1938 年任上海太炎文
学院教授。1942 年任重庆中央大学讲师、副教授,1947 年入山东大学,任副
敏授、教授。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
师,国务院第一届学位评议组成员,山东历史学会理事长,全国唐史学会副
会长筹职位。他一生精心研究魏晋南北朝史,提出“魏晋封建说”,同时对
佛学、文学、玄学亦有较深造诣。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关于中
国古代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春秋战国之际的农村公
社与休耕制度》、《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隋唐五代史》、《物
价考》、《西昆酬唱集注》、《鲜卑姓氏考》、《鹊华山馆丛稿》。1986 年
逝世,是现代史学界很有影响的人物。

(王瑞)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册)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年
出版。全书共7 章28 节102 目,从东汉统治的崩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叙
述到南北朝结束、隋朝统一前近四个世纪的历史。叙事中,既有文中夹注,
又在每一节后作注,以丰富的旁征博引为根据,力图全面明晰地说明历史,
有时征文与正文篇幅相当,成为该书一大特色。

(朱玉婷)


《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的形成问题》王仲荦著,湖北
人民出版社1957 年出版。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的专著。作者认
为,中国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南北朝时期封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才显露出
来;自殷商直至东汉,都是奴隶社会。作者从我国古代原始奴隶制的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封建主义因素的逐步发展等方面,叙述了这一观点。认
为,我国奴隶社会可分两大段落,商至战国为第一段落,其社会有农村公社
和早期的奴隶制两种基本结构;第二段落,自战国初叶至东汉帝国崩溃,早
期的、发达的奴隶制同时存在。东汉以后,封建的生产方式终于取代了奴隶
制生产方式,国有奴隶制的残存,也通过隶农制即屯田制的过渡形式,向封
建制剥削形式过渡,至魏晋时期便已步入了封建社会。

(朱玉婷)


荣孟源(1913~1985)现代史学家。山东人。曾参加早期革命运动,从
事史学研究,尤精中国近代史。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入中国教育事业,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历史资料与历史人物》、《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所著工具书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有《中国近代史纪年》、《中国近代史历表》。《中国近代史
资料选编》是广大高校历史学专业专用书。

(王瑞)


《历史资料与历史人物》荣孟源著,大众书店1950 年出版。全书由两
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史料的阶级性》,阐述了史料的重要性、阶级性和处
理史料的方法等问题。二是《个人在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