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时而人间,时而幻域;时而阳世,时而冥府,驰骋着
丰富的想象,而又与现实密切结合。幻域、冥府其实都是现实世界的投影。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寥
寥数语,即能收到摹状传神的效果。语言简练隽永,对话生动传神。本书目
前已有13 种语言的61 种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张凌云)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戏曲
作家。出身没落世家,少遭家难,父被诬遣戍,生活困苦。任国子监生20
年,秉性狂放、孤傲。曾师事骈文家陆繁弨、词曲家毛先舒及诗人王士禛,
与朱彝尊、陈维崧等交往密切。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创作风格对洪昇都有一定
影响。他的传奇《长生殿》经十年创作,三易其稿,于康熙27 年(1688)定
稿后,轰动一时。当时与孔尚任有“南洪北孔”之称。次年演唱此剧,因正
值佟皇后丧期,被弹劾削籍回乡。康熙43 年(1704),在吴兴酒醉后落水死。
他的诗多是记游、赠送和感怀之作,内容多是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抒发抑
郁之情。

(张凌云)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洪昇作。根据历代史传、传奇、小说有关唐明
皇时期的记载与传闻,突出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相爱的故事。成
书于康熙27 年(1688)。本书历经10 年,曾三易其稿,初名《沉香亭》,
继改《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全剧50 出,分上、下两卷。上卷写唐明皇
宠幸杨贵妃,密誓生死相爱,以至沉湎声色,荒废朝政。同时重用杨国忠、
安禄山等,酿成杨国忠专权,安禄山作乱。在明皇仓皇逃蜀途中,经马鬼坡,
将士激愤,杀死杨国忠,逼杨贵妃自缢。下卷着重写安禄山乱平后,明皇重
返长安,恪守前盟,思念贵妃,终于感动天地鬼神,经二人忏悔,于八月十
五日被引进月宫团圆。剧本歌颂了李、杨的真挚爱情,但又着力暴露他们的
爱情给当时社会带来的灾难,批判他们的荒淫无耻,表现出主题思想的矛盾
性。此剧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而且场面壮丽,情节细腻严密,曲词优美生
动,宾白切合个性。后来的传奇作家多受其影响。

(张凌云)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
亭山人,兖州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孔子六十四代孙。早年
隐居读书。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圣祖玄烨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在御前
讲述《论语》,受到嘉奖,口谕“不拘定例,额外试用”,于是被任命为国
子监博士。曾赴淮、扬一带治河三年。体验到官场的黑暗和民生的疾苦。其
间,他在扬州、南京等地凭吊过南明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遗老,增
强了他对南明兴亡的具体感受,并掌握了许多有关的逸闻轶事。康熙二十九
年(1690),他回到北京,已倦于仕宦生涯,决意完成构思已久的《桃花扇》。
九年后书成。《桃花扇》在京盛演,使一些“故臣遗老”“掩袂独坐”,“唏
嘘而散”。次年被免官,康熙四十一年(1700)回乡,度其寂寞的晚年。孔
尚任的文学创作活动长达40 年。其诗多为酬唱之作,少数篇章表现了忧国忧
民的思想感情,也有一些凭吊和感叹兴亡的诗,流露出对亡明的怀念。他的
剧作,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写的传奇《小忽雷》。诗文有《湖海
集》、《石门集》、《岸堂稿》、《长留集》等。

(张凌云)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孔尚任作。此剧是在清朝的全国统治稳定不久,
描写前一代亡国的历史悲剧。作品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
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悲剧,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
争权夺利的斗争及其醉生梦死的淫佚生活。剧本把侯、李两人的悲欢离合与
南明的政治密切结合起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侯、李两人不受阉党
阮大铖的收买而遭到迫害;清军破南京后,两人在栖霞山中相会,共约出家。
这样的结局,跳出了一般爱情传奇以大团圆结尾的俗套。作品歌颂了壮烈殉
国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赞扬了不为利诱,不畏权势,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
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以憎恨的感情,刻画了阮大铖这一奸佞的丑恶形象。
词曲清婉激越,感情色彩浓厚。最初在北京演出时,曾使一些有故国之思的
人“掩袂独坐”,“唏嘘而散”,表现了这部悲剧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张凌云)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
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负有盛名的诗人。性聪慧、善骑射、喜读书。康
熙十五年(1677 年)中进士,后一直为康熙一等侍卫。为人淡于名利,喜品
评书画、唱和诗词。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又与徐乾学合编《通志堂经
解》八十卷。所作诗词,虽偶有苍茫浑朴之音,但多写离愁相思、闲愁哀怨,
涉及的社会政治问题很少。词作以小令见长。《浣溪沙》、《长相思》、《出
塞》为其代表作。诗以《竹枝词》、《拟古》为代表。艺术上,他继承了李
璟、李煜的风格,不求雕琢,清淡朴素,写景咏物,具有真情。

(刘晓敏)


《长相思》(山一程)词。清纳兰性德作。这首小令作于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当时作者任侍卫。随康熙帝东巡,至山海关时作此词。词中描
绘了塞上风雪之夜,军营灯火明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在遥远征途中思乡的
无限惆怅。上阙首二句一经排叠,军行之艰难,山水之迢迢,俱可体味。次
句点关外荒漠景象,隐念身不自主的苦况。未句写客上夜宿。下阙首二句写
风雪紧,致使“聒碎乡心梦不成”,引出对故乡的的思念:“故园无此卢。”
全词意境阔大,气象宏壮,感慨深沉。语言流转自然,真切动人,颇能触发
游子乡心。

(刘晓敏)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文学
家。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 年)因戴名世《南山
集》案牵连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族为奴。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
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 年)升内阁学士。乾隆时任礼部侍郎,
成为御用文人,后乞病归。著有《方望溪先生文集》。学术思想宗程朱理学,
文学继承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倡义法,以儒家经道为内容,讲求形式技巧,
追求语言风格的雅洁,是桐城派创始人。其论文多为枯燥无味的儒学说教,
叙事、抒情之作则颇有佳品,如《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则揭露了
清初刑狱的黑暗和罪恶,是其优秀作品。

(刘晓敏)


《狱中杂记》散文。清方苞作。作者于康熙五十年(1711 年)因戴名
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耳闻目睹,真实地记述
了清代刑部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百姓负屈含冤的黑暗现
实,深刻揭露了清代监狱的黑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反
动腐朽。本文材料极为繁杂,但因作者选材典型,结构严密,因此杂而有序;
全文主旨鲜明;语言质而不俚;在描写人物时,不仅重其外形,而且揭示其
心理。本文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刘晓敏)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清画家、
诗人。少年家贫。乾隆元年(公元1736 年)中进士,曾先后任山东范县、潍
县知具十余年,勤修吏治,政绩清和。后因办理赈济等事件上司,罢官,寄
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燮诗、书、画俱精,号称“三绝”。
著有《郑板桥全集》。燮善长兰竹,精书法,自成一格,号“六分半书”。
其诗词抒情叙事,清新流畅,真实动人,不为当时风气所囿,并能接触现实,
《逃荒行》、《还家行》、《悍吏》、《私刑恶》等,或反映人民疾苦,或
揭露官吏暴行,有一定社会意义。其作题跋、书札,直抒胸臆,独具风格;
所作散文亦颇具特色。

(刘晓敏)


《竹石》七言绝句。郑燮作,是一首题画诗。借竹画题诗,暗喻自己坚
贞不阿的品格。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