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官名土们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和官吏们贪脏枉法的丑行,在一定程度上揭
露了帝国主义蚕食中国的野心。作品歌颂了冯子才、刘永福等抗敌英雄,赞
扬孙中山,同情革命党人的活动,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大力宣扬了
维新改良和君主立宪的保守思想,而且有不少庸俗的描写。作品借鉴西欧文
艺作品的写作技巧,“结构工巧,文采斐然”,蠕曲交错。作品中人物有200
多,井然成章,工于细节描写,往往能使人物神态毕肖。建国后重印了三十
回本。1962 年中华书局出版增订本,将三十一至三十五回作为附录收入。

(鞠爱敏)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
兴)人。近代女革命家,诗人。1904 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
命活动,次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
主盟人。1906 年为反对日本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而归国,在上海
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1907 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
络金华、兰溪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7
月徐锡麟刺杀恩铭,起义失败,清政府发现了皖浙之间的联系,派军队包围
大通学堂,她被捕不屈,15 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秋瑾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
诗人,她的作品以诗词最多。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大多抒写悲欢
离合,吟花咏月,情调感伤悲凉。后期作品起了质的变化,主要意在暴露民
族危机,唤醒人民抗敌救国,以革命的内容和豪放的风格活跃在当时的文坛
上。作品有《秋瑾集》。

(楚广诣)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七言律诗。1904 年的冬天,
秋瑾从日本回国省亲,应日本的一位朋友向她要诗而作。当时船正经过黄海,
她看到了一张日俄战争地图,看到了大片中国领土被帝国主义占有,引起了
她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投降卖国的极大愤慨。有感于国家的危亡,民族的尊
严,于是发出了怎能忍看祖国的壮丽河山惨遭帝国主义掠夺蹂躏的呐喊,唤
起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们,希望他们团结起来,群策群力,共同抵抗帝国主
义的侵略,挽救国家,挽救人民,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拚将
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是气壮山河的誓言。词的情调慷慨悲壮,反
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无比强烈,表现出作者愿为祖国牺牲一切的精神。

(楚广诣)


《满江红》(小住京华)词。秋瑾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1904
年的春天,秋瑾由湘潭到北京。在北京住了不久,中秋节便到了。每逢佳节
倍思亲,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首词由此而作。词表达了作者思念家
乡的悲伤心情,抒发了她不甘心在“俗子胸襟”中度过一生的感慨。词奔放
遒劲,气势逼人,豪迈沉郁,直抒胸臆。尤其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几句,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女英雄抚案长叹、
瞋目怒视的情景。秋瑾写这首词时,正是她即将留日的前夜,国家的危亡,
人民的苦难,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她的思想在急遽变化,但是,一时间
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这种苦闷的心情无法诉说,她不禁泪湿青衫,慨然
提笔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词。

(楚广诣)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更名元瑛,曾削发为僧,法
号曼殊。广东香山县沥溪(今属珠海市)人。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画家。
父亲是旅的东京湾湛蓝的大海一望无际,令人心驰神往。正值落潮时候,阳
光下的沙滩闪烁着灿灿银光,如同在追赶着海水一步步向前走。路旁的茅店
高挂着幌子,似在翘首远迎路上的客人。时令已近暮秋,满山的枫叶红似火
焰。打柴的材姑在山间小路上讨隐时现。诗人以秀美的词句绘出了日本本州
临近东京湾的蒲田的如画景色。全诗如同一幅鲜明秀丽的山水图卷徐徐展现
在读者面前,使人不禁浮想翩翩,犹如身临其境。全诗动中有静,静中有情,
情景交融,明快爽朗,生意盎然,表现了作者当时心中的不尽欣喜之情。

(王军)


《淀江道中口占》七言绝句。苏曼殊作于1909 年赴日本本州淀江看望
义母河合仙途中。题目亦作《蒲田道中》。诗如下:“孤村隐隐起微烟,处
处秧歌竞插田。赢马未湏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该诗吟咏的是日本本
州近畿的淀江景色。傍晚,作者骑着马在路上远远看到前面的村庄炊烟袅袅
升起,一派朦胧景色。近处,路边的稻田里则是一片繁忙景象:春天来了,
大地复苏,人们在水田里边插秧苗边唱歌。诗人边走边欣赏这如画的景色,
心旷神怡,吟诗之情油然而生。苏曼殊天才清逸,既善写诗。也工丹青。他
以画家的审美眼光来观察自然风物,并反映在诗内,造就了“诗中有画”的
特色。这首小诗就是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明丽的乡村图画。

(王军)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庐,又更名
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近代著名诗人。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南社
社长。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者,著名的爱国诗人。“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
被蒋通缉,逃往日本。1928 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
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抗日战争胜利后,在
香港继续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
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
委员。1949 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1958 年6 月21 日在北京病
逝。作品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反对旧思想、旧统治,后期作品歌颂
新社会、歌颂人民、歌颂党。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
诗词选》。

(楚广诣)


《孤愤》七言律诗。柳亚子作于1915 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作。诗
人以韩非的《孤愤》作为诗题,并且用《淮南子·天文训》里共工“怒而触
不周山”的神话,表达了作者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政权,积极筹备称帝的
极大愤慨。作者把支持和吹捧袁世凯称帝的人鄙视为“群尸”和“腐鼠”,
对妄图称帝的袁世凯讥称为“沐猴”。并借西汉扬雄赞美王莽“新朝”和魏
阮籍劝进司马昭篡位的历史故事,揭露胡瑛等六人组织的“筹安会”撰文宣
传君主制度的狼子野心。柳亚子采用借古喻今的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诗句,
把倒行逆施的袁世凯及其走狗们的丑恶野心淋漓尽致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
下,有力地唤起人民来进行反袁斗争。诗的最后两句“宵来忽作亡秦梦,北
伐声中起誓师”表现了作者决心站在人民的一边,积极投身于“反袁”的革
命浪潮中,为粉碎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而斗争到底。

(楚广诣)


陈天华(1875~1905)近代作家,民主革命家。字星台,又字过庭,号
思黄,湖南新化人。出身贫寒人家。少年就酷好读史和通俗文艺作品,以天
下兴亡为己任。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与邹容等组织“拒俄义勇
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又与黄兴等一起从事反清活动。次年回国参与组
织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未成,流亡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发
起同盟会,任《民报》编辑。同年12 月,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
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为激励同志,投海而死。有通俗白话作品《猛回
头》、《警世钟》等,宣传革命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章回小说《狮子吼》,
描写反清斗争的故事,以期唤起民众。作品经后人整理,编成《陈天华集》。

(许学东)


《施公案》晚清小说。又名《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
8 卷,97 回,未著撰人。其故事大约起于说书,后经文人整理加工而成。成
书时间大约在乾隆、嘉庆年间。现存多种道光年间的刻本;1932 年北京宝文
堂新排印本40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