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福建文联常委、秘书长、副主席,福建作协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理事
等职。郭风的作品有诗、散文、童话等,先后出版十几个集子:有《叶笛集》、
《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曙》、《火柴盒的火车》、《月亮的
船》、《洗澡的虎》、《避雨的豹》、《搭船的鸟》、《在植物园里》、《蒲
公英和虹》等。

(周立勋冯恩大)


《叶笛集》散文诗集。郭风著。作家出版社1959 年出版。收入散文、
散文诗35 篇。该集的基调是抒发对祖国的由衷之爱和在巨大成绩面前的喜悦
之情。轰鸣的工厂、欢乐的农村,作者都予以热情的咏赞,感情奔放,格调
高昂。描绘出了闽南地区工农业生产建设的新风貌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篇幅
短小、文笔简约,仿佛一幅幅扫描速写,展现出新生活的繁荣,又抚今追昔;
尤如一支支叶笛轻吹,吐露出对乡土生活的眷恋。通过自然风光的抒写,含
蓄地表现故乡农民劳动的欢乐和幸福生活的篇章,是郭风散文诗的珍品,语
言清丽,意境幽美,笔调欢快,韵味深长。

(周立勋冯恩大)


陈登科(1919~)江苏涟水人。现代作家,家贫,少时只读过两年书,
15 年便以推手推车维持生活。20 岁被反动派抓了壮丁。1940 年参加革命。
1945 年任《盐阜大众》报工农记者。1948 年秋调任新华社淮海前线支前支社
记者。1949 年任新华社合肥支社记者,后任《皖北日报》记者。1950 年进中
央文学研究所学习。他是党的八大和三届、五届人大代表,还先后任中国作
协理事、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安徽文联副主席、安徽作协主席。作品
主要有:短篇小说《杜大嫂》、《离乡》、《黑姑娘》、《爱》等,中长篇
小说《活人塘》、《淮河边上的女儿》、《移山记》、《风雷》、《雄鹰》、
《赤龙和丹凤》及与肖马合作的《破壁记》,电影文学剧本《柳湖新颂》、
《皿水大战》以及与鲁彦周合写的《卧龙湖》、《风雪大别山》、《柳暗花
明》。

(周立勋冯恩大)


《凤雷》长篇小说。陈登科著,1964 年5 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
描写农业合作化初期改造一个落后乡的故事。1955 年春转业军人祝水康来到
黄泥乡,发现富农黄龙飞等一小撮坏人,利用灾荒和个别干部立场不稳之机,
兴凤作浪,妄图复辟。他通过荫贫问苦、扎根串连,进一步摸清了情况,把
何老九、陆素云等贫雇农组织发动起来,和任为群、万寿年等基层干部一道,
坚决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迅速扭转了局面,把广大农民引上了社会主义的
光明大道。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初期我国农村错综复杂的阶级斗
争,着力塑造了祝水康、何老九、陆素云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热情地歌
颂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作品结构严谨,情节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地方色彩。

(周立勋冯恩大)


王宗元(1919~1971)原名王钧无,原籍河北保定,生于北京。现代作
家。1932 年上初中。1933 年参加抗日救护队去热河,后去张家口参加抗日同
盟军,在骑兵师当宣传员。回北平后,因参加革命活动于1935 年被校方开除,
同年7 月被捕。获释后去西安,在农民运动指导委员会工作。1937 年进延安
抗大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绥德特委秘书、《绥德日报》编辑。1949 年4 月入
党,此后,在西北军区政治部工作。1955 年转业到作协西安分会做专业作家,
并兼任《陕西日报》副总编和记者。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剧
本《一个红布条》、《见面》、《英雄刘四虎》,曲艺《开国盛典》,长篇
陕北评书《翻身记》,短篇小说集《惠嫂》,与任萍合写电影剧本《智取华
山》。《智取华山》曾荣获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小说《惠嫂》被
改编成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

(周立勋冯恩大)


《惠嫂》短篇小说。作者王宗元。发表于《延河》1960 年第7 期。小说
描写惠嫂在青藏公路上办“司机之家”的故事,她热情地接待过往的司机,
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和爱戴。文章赞扬了惠嫂“昆仑山上一颗草”一样的坚
韧不拔的性格。构思新颖,结构上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环环相扣,入情
入理,生动感人。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影响,被改编为电影《昆仑山上一颗草》
搬上银幕。

(周立勋冯恩大)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现代诗人。曾先后在
中学、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读书。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爱国学生运动,
并开始写诗。1939 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八路军三五九
旅政治部工作,1941 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曾当过县长,并
从事新闻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1955 年他的组诗《致青年公民》发表后即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
的诗富于思想性,感情真切,豪放自由;他的语言,多是来自群众和生活,
并经过锤炼,音韵铿锵,表现力强。诗歌集有《平原老人》、《致青年公民》、
《投入火热的斗争》、《雪与山谷》、《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月
下集》、《两都颂》、《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及《郭小川诗选》
等,被誉为“战士与诗人”。

(申海田)


《致青年农民》组诗。作者郭小川。写于1955~1956 年间。当时正是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高潮,诗人以激动的心情,以鼓动家
的姿态,驾驭炽热的、战斗性很强的词汇,催动一代青年用加倍的勇气和毅
力去投入火热的斗争,在勤奋劳动和不断征服困难的斗争中,去创造美好的
未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首篇《投入火热的斗争》是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
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献词,连同《向困难进军》、《闪耀吧,青春的火花》
等一共7 首,组诗向广大青年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时代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
待青春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等重大课题。诗作热情洋溢、气势豪迈,充满青
春的朝气和活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曾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申海田)


《团泊洼的秋天》诗歌,作者郭小川,写于1975 年9 月。当时诗人遭
到“四人帮”的迫害,在天津静海县团泊洼于校被隔离审查,心情激愤,他
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暗中谱写了《秋歌》二首。诗歌首先描绘了团泊洼宁
静、明丽而又蕴含着无限生机的秋色,接着直抒胸臆,高歌战士的性格、抱
负、胆识、爱情,充分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炽热情怀和崇高的精神
境界。最后以象征手法预言“四人帮”的末日即将来临,人民最终要取得胜
利。诗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剖析,以一个战士的勇气和诗人的诚实,以
细腻洒脱又雄健奔放的笔触写下了这首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的诗篇。冯牧
曾评价此诗为“诗人的歌中之歌”。

(申海田)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现代散文家。幼年和少
年时代是在新加坡度过的。回国后,曾在故乡、汕头和香港等地就学。抗战
时期,曾在韶关、桂林、重庆等地工作,担任过教师、编辑等,参加过抗日
救亡运动和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在香港过了三年职业写作生活。
广州解放前夕,进入东江解放区。建国后,曾任广东文联副主席、广东作协
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秦牧涉及的文学领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以
散文为主。解放前出版《秦牧杂文》,解放后出版《花城》、《潮汐和船》、
《星下集》等,还出版过散文体裁的文艺论文集《艺海拾贝》,小品文集《贝
壳集》,童话集《蜜蜂和地球》。

(周立勋冯恩大)


《古战场春晓》散文。作者秦牧。写于1961 年。散文以早春凭吊三元
里古战场为脉络,先写三元里的蓬勃生机,说明南国春早;次写作者在三元
里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激荡着不平常的感情”,点明这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再写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传
统和精神将代代相传;最后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这篇散文通过古
战场今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